連續損失多架直升機,俄羅斯電子戰飛機還剩多少?

2023-05-26     看航空

原標題:連續損失多架直升機,俄羅斯電子戰飛機還剩多少?

最近一段時間,俄烏衝突的戰事消息頻繁爆出。根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5月13日,俄羅斯空天軍在一天內、在同一地區連續被擊落4架戰機,分別是1架蘇-34、1架蘇-35和2架米-8直升機。這4架軍機均在俄烏邊境的布良斯克州墜毀,該州緊鄰烏克蘭東北部的切爾尼戈夫州。

地圖上標出的林齊鎮,即一架米-8直升機的墜機地點。

根據社交媒體上的消息,1架米-8直升機在烏克蘭邊境以北約50千米的克林齊鎮附近被飛彈擊中後解體。1架蘇-34戰機在距離烏克蘭邊境不到30千米的一處村莊附近墜毀。隨後俄羅斯國防部證實,另1架米-8和1架蘇-35也在該地區被擊落。4架戰機上的9人全部死亡。

俄羅斯為何鍾情電子戰直升機?

米-8MTPR-1電子戰直升機

根據美國「動力」網站(The Drive)「戰區」專欄(The WarZone),被擊落的 2架米-8直升機是俄軍的米-8MTPR-1電子戰直升機。

該型直升機是俄羅斯喀山直升機工廠生產的米-8MTPR-1直升機後期型號,每架配備了Rychag-AV電子戰系統,旨在壓制敵方防空系統。據稱,該型電子戰直升機目前僅有18~20架在役,也就是說,俄羅斯很有可能在一天內損失了十分之一的電子戰直升機部隊。

根據「戰區」專欄, 首架米-8MTPR-1電子戰直升機交付於2015年,長期以來一直部署在俄羅斯南部軍區,曾在2022年5月和10月間兩次現身戰場。

俄羅斯曾稱,其搭載的Rychag電子戰系統能夠有效干擾壓制敵方防空飛彈的火控雷達,為己方戰機和無人機提供掩護,其配置的L187A干擾發射器可同時壓制一側45度扇區內的8座雷達,最遠干擾距離達到150千米。

不過從技術設計思路來看,米-8MTPR-1電子戰直升機的設計思路依然延續了蘇聯時代電子戰直升機的思路。

Rychag-AV電子戰系統所需空間較為龐大。

20世紀70年代,為了配合其以地面裝甲部隊為核心的進攻力量,蘇聯開始研發能夠機動部署的電子戰直升機。

眾多型號的電子戰直升機均以米-8直升機為載體,其中就包括配備Smalta-PG電子戰系統的米-8SMV-PG直升機。

受限於俄羅斯相對落後的電子工業,俄羅斯的電子戰系統往往也體積龐大,現在米-8電子戰直升機所搭載的Rychag-AV電子戰系統幾乎要占據整個米-8直升機的機艙。不過其干擾原理仍然是相對落後的大功率壓制,缺乏精確干擾能力。從此次俄烏衝突的實際情況看,俄羅斯的米-8電子戰直升機有可能不得不採用低空飛行接近目標的方式來實現其戰場功能,這就給了烏克蘭單兵防空武器擊殺目標的可能性。

俄軍電子戰直升機墜毀原因

目前從公開渠道消息來看,這幾架俄羅斯軍機被擊落的細節依然不詳。根據「戰區」的分析,存在以下4種可能性:

1、友軍誤傷

鎧甲-S1防空飛彈

有消息稱,俄羅斯部署在俄羅斯布良斯克州的防空系統將米-8直升機與蘇-34和蘇-35誤認為了英國支援給烏克蘭的「風暴陰影」巡航飛彈。甚至有猜測造成誤擊的正是俄羅斯「鎧甲-S1」防空飛彈。不過,從目標大小上考慮,同時將重型戰機與電子戰直升機誤認為巡航飛彈可能性並不大。

2、被烏克蘭軍機發射的空空飛彈擊落

烏克蘭蘇-27戰機

此觀點最早見於俄羅斯《生意人報》。據該報報道,當時俄軍噴氣式飛機和直升機都遭到烏克蘭空對空飛彈的襲擊,蘇-34和蘇-35戰機正準備向切爾尼戈夫附近的目標發射飛彈。「戰區」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並不高,俄烏衝突已經進入穩定期,烏克蘭空軍一直避免將戰機置於俄羅斯防空系統的打擊範圍內,以減少被擊落的風險。

3、被烏克蘭小股部隊使用單兵防空武器擊落

烏克蘭士兵操作「標槍」飛彈

美國媒體更傾向於此種觀點。據「戰區」介紹,俄羅斯已在追捕「參與擊落戰機的破壞者」,他們可能是攜帶單兵防空武器的小股烏克蘭特種部隊。米-8MTPR-1這種在邊境對烏軍實施電子干擾的電子戰直升機很可能就是他們的目標。

4、被烏軍秘密部署在邊境的防空系統擊落

德國向烏克蘭援助的美製「愛國者」防空系統。

最後一種可能性則指向北約向烏克蘭提供的先進防空系統,包括美製「愛國者」防空系統、德國的IRIS-T SLM防空系統以及義大利的Aspide防空系統。烏克蘭有可能將這些系統部署在邊境,對俄羅斯境內的戰機進行打擊。

俄羅斯航空電子戰裝備還剩下多少?

伊爾-22PP「伐木人」電子戰機

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擁有過型號眾多的電子戰飛機;到了俄羅斯時期,由於軍事力量衰減,俄羅斯退役了大量電子戰飛機。目前俄羅斯主要的電子戰機型號僅剩下3架伊爾-22PP「伐木人」、12架伊爾-22M「斑馬」和14架伊爾-20M「黑鴨-A」等少量機型。其中只有伊爾-22PP「伐木人」具備防區外干擾能力。也正因為上述這些固定翼電子戰機數量少、服役時間長、難以形成戰鬥力,這才凸顯出俄軍電子戰直升機的重要性。

蘇-24MP「擊劍者-F」電子戰機

此外,蘇聯曾在20世紀70年代基於蘇-24攻擊機研發電子戰機,也就是蘇-24MP「擊劍者-F」電子戰機。該機在1980年首飛,與一般的蘇-24相比,蘇-24MP機鼻下方有個凸起的天線罩,還安裝了專門針對北約雷達的電子干擾系統,並能夠攜帶4枚 R-60空空飛彈用以自衛。

俄羅斯曾使用蘇-24MP驅逐進入黑海挑釁的美英軍艦,甚至在2015年,還曾傳出蘇-24MP壓住鎖定美軍「伯克」級驅逐艦的消息,但美國方面對此否認。不過從總體上看,蘇-24MP肯定無法與美軍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那樣的專用電子戰機相比,如今隨著俄羅斯遭遇西方制裁,此前可從西方獲取的電子元器件出現短缺,更拖慢了俄羅斯電子戰系統的研發進度。

蘇-35S戰機掛載Kh-31P/PM反輻射飛彈

當然,電子戰除了壓制、干擾外,還有進攻手段,那就是針對敵方雷達系統的反輻射飛彈。俄羅斯空天軍目前裝備有Kh-25M/MP、Kh-31P/PM和Kh-58等多型反輻射飛彈,其中較為先進的是Kh-31P/PM,通常由較為先進的蘇-35S戰機掛載,但是從目前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上述這些飛彈在俄烏衝突中表現均不佳,總體來說,俄羅斯在電子戰領域,不論攻防均與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排版:藍風

策劃 | 文案:積羽沉舟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土耳其首度公開TB3,俄羅斯要大力發展無人機……俄烏戰場發生了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f309733b15b3efb146b42e447767c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