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五十歲時,寫下一首俗詩,看似狂傲不羈,但又惹人心疼!

2024-01-11     千秋文化

原標題:唐伯虎五十歲時,寫下一首俗詩,看似狂傲不羈,但又惹人心疼!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他一生豁達、風流、狂放,被後人譽為「唐伯虎」。五十歲的唐寅,在知天命之年,以一首《五十言懷詩》描繪了自己的人生沉浮,疏狂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顆受盡風霜的心。這首俗詩,看似狂傲不羈,卻在透露出一種深深的孤獨與無奈,讓人在歡笑之中感受到了一絲心疼。

《五十言懷詩》

這首詩的原文內容是: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這是唐伯虎對自己五十年來生活的一種自嘲,以狂放的姿態對待生活,彷佛在花間舞蹈,月下沉醉。這裡的「笑舞狂歌」,顯然是他對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生活態度的一種表達。然而在這舞動的背後,卻是一個五十年來經歷過坎坷與波折的人,他用這樣的方式來面對生活,是一種對苦難的回應,也是一種對逆境的宣洩。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在唐伯虎的那個時代,唐寅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但他卻提到「腰間沒酒錢」,這也揭示了他對於物質的不關心,對於名利的淡漠。這種反差使得他的狂放,時一種在歡笑中掩蓋內心苦悶的手段。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

這句話的含義是,以他自己的標準來看自己的作品,可能算不上好,但放在世人眼中,卻已經達到了神仙的高度!尋覓詩壇上下,敢自稱神仙的詩人恐怕沒有幾個,也很難找出如此狂傲的傢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這是唐伯虎在詩的最後為自己立下的堅持,他強調對內心純凈的守護,不願意讓世俗的紛擾,侵蝕了他內心的一寸天。這是一種對於內心堅守的表達,也是他在狂放的外表下,對於真實自我的守護。

如果深入了解唐伯虎的一生,其實會發現這位狂放豁達的文學家畫家,其實並非心無牽掛。他在25歲時家庭遭逢重大變故,一年內有五位至親相繼離世;29歲時雖中榜解元,卻被懷疑與「徐經會試泄題案」有關,終生被剝奪了再試的機會。這樣的人生坎坷,使得唐寅只能以賣畫為生,以歡笑掩飾內心的苦悶。這或許是他外表狂放的原因,是他對於人生的一種逃避,逃避現實的殘酷。

這首《五十言懷詩》看似狂放,實則飽含深情。他是一位豁達、狂放的文學家與畫家,也是一位經歷過坎坷與波折的個體。他在藝術作品中融入了對於人生的領悟,以及對於苦難的深刻感受。五十歲的他,用一首俗詩,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這是一首既豁達又感傷,既狂放又真實的詩,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唐伯虎內心的關注。

寫到最後

在這首《五十言懷詩》中,我們看到了唐伯虎的一生。這首詩表面上彰顯著狂妄,然而這只是表面而已,他內心深處的痛苦與孤獨,也被埋在了這首詩中。這是一首既疏狂,而又深情的詩歌,讓人在歡笑之中能感受到一絲心疼。唐伯虎五十知天命,他的這首詩歌,是一種對於生活的思考,也是他內心的真實表白。大家如果還有別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f001208617336ba7ee54af931caa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