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布穀學習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學習
布穀老師:
你覺得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是什麼?
我們認為,是有教養。
定義教養,不同的人或許會有不同的概念,但在我們看來,一個人是否有教養主要體現在一些小細節:
家長們可不要小瞧了這些行為,孩子有沒有教養可全都藏在這些小事兒裡面。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教養,是的,良好的教養是一個人魅力的基礎,是植根於內心最好的品德。
家長給孩子的教養,就是他以後的人生。
這個世界永遠都不缺面容精緻的人,但內心精緻的人分外奇缺。
近日看到一個有趣的新聞,愛爾蘭的一家咖啡店為了其他顧客的感受,出了一個收費規定:
網友們看到這個新聞,各種「神評論」就出來了:有的網友拍手稱快,建議飛機和高鐵上也採取類似措施;還有的網友覺得這樣的規定太過分,因為孩子有時候就是不受控制,大家應該給予足夠的包容。
我們暫且不評論愛爾蘭這家咖啡廳的規定是否合理,但是通過這個新聞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而這兩個結論背後隱含著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教養問題。
我相信,很多爸媽最怕聽到的話不是「你的孩子不如其他小朋友聰明」,也不是「你的孩子進步比較慢」,或者是「你的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聽話」……其實,最讓父母感到扎心的一句話是「你的孩子沒教養」。
這一句話的穿透力足以讓你崩潰,因為這句話的真實指向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
一、教養沒有年齡和貧富的界限
關於孩子的教養問題,很多父母也會有很多誤區。
有次,我跟遠房表姐一起吃飯聊天,我們吃飯的時候她兒子把飯碗故意扣在桌上,表姐看到孩子的這個行為,並沒有生氣,只是默默地幫忙收拾乾淨桌子。
這還沒有完,接著表姐的兒子變本加厲地把飲料也故意灑在自己的座位上。
這時候表姐也沒有發飆,竟然還邊收拾邊跟我說:「我覺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懂事了,就會守規矩了,小時候不用管孩子太多,不然會限制他們的天性。」
聽完她的話我十分吃驚,我給她講了兩個故事:
一是我大學室友的故事,當時她剛畢業參加工作,家裡給她介紹了男朋友,比室友大12歲,這個男生各方面條件都很好。
男生是公務員,有車有房,長得也很帥,關鍵對我室友特別好。美中不足的就是男生家裡是農村的,並不是很富裕,但因為這個男生自身的能力很強,家裡不富裕這個問題早已被室友忽略在腦後。本以為王子和公主馬上就會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室友竟然毅然決然提出了分手,我們都很奇怪這是為什麼?
結果,我得知原因後也覺得真的無法忍受,他們分手的原因不是別的,只因為男生的一個小習慣——經常不分場合隨地吐痰。
室友堅定地說:「他快40歲的人了,這事往小了說可能是習慣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教養問題,沒有教養再多物質也彌補不了。」
第二個故事是我看過的一個小視頻,視頻中7歲日本小女孩的行為,使我記憶猶新。
小女孩背著書包,獨自去上學,途中需要過一條只有斑馬線、沒有紅路燈的狹窄馬路。小女孩站在路邊,路過的司機們看到她,全都自覺停車給小女孩讓路,這表現出司機們的高素質。
另外,你可以想想在一般情況下,如果你是這個小女孩,你會怎麼做?可能大部分人都會快速跑過去,然後頭也不回地就向前走了。這個小女孩做了什麼你一定想不到,她右手敬禮快步跑過馬路,然後站在路邊轉向司機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這一系列動作,讓我肅然起敬,特別是她僅僅只有7歲。
一個人的教養絕不是靠年齡來助長的,生活中總有家長為孩子辯護,跟別的大人說:「你那麼大個人,跟孩子較什麼勁啊!」
正是因為大人的這種縱容,才讓孩子一步步走向沒有教養的邊緣。父母告訴孩子「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比告訴孩子「人應該有什麼」更重要。
同樣,一個人的教養也絕不靠財富來彰顯。教養和貧富絕無關係,飛機的頭等艙里不缺刁蠻撒潑的人,而鄉間的小道上也不缺懂得禮義廉恥的君子。
梁文道就曾經說過:「奢華容易,教養很難,真正的奢華是內心的高尚,這不是昂貴的物品所能裝飾出來的。」
還有的家長跟我討論,說給孩子報了高級的舞蹈版、鋼琴班、美術班、馬術班、高爾夫球班等等。雖然這些興趣班價格昂貴,但他們就是想讓孩子接受有錢人的教育,讓孩子有教養。
這個觀點我也很不認同,一是接受特定教育不等於就會有教養;二是有錢的人不一定就有教養。
二、到底什麼是教養?
這樣看來,教養不在於年齡,不在於貧富,那什麼決定了教養呢?
答案就是——細節!
一個人言行舉止的細枝末節決定了他是否有教養。
梁文道曾經講過何謂有教養,就以一雙手工製作的頂級皮鞋來說吧,它是很貴,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這裡頭的學問不只是它自身的質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態度。
首先,你會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勢是端正的,不會在街上看見什麼都隨便踢一腳。
其次,你願意花點時間和心思去護理它。你對它的愛惜,就是教養。
畢淑敏認為,一個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的人,是絕不可能有教養的。
教養不是天生的。
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給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他不會與自己、與他人、與這個世界相處,更無法形成正確的三觀,幸福的人生也就無從說起,甚至還可能釀成不可逆的人間悲劇。
那到底誰該來為孩子的教養負責呢?老師?學校?國家?都不是!
教養的本義是parenting,泛指父母養育,這是父母必須挑起的重擔。
面對孩子,父母一定要有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系統教養法則,確保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成長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作家呂輝曾經說過:「教養,決定了生活的底線。在這條底線之上,我們才有餘地談生活。」
願你孩子是個懂得照顧別人,懂得克制自己,懂得理解世界的人。
因為這個世界不會虧待有教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