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原著拍,《狂飆》就不會從9.1分跌到8.7了

2023-02-03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如果按照原著拍,《狂飆》就不會從9.1分跌到8.7了

花兩天時間,讀了20萬字的《狂飆》原著。

很多人說《狂飆》是國產劇尺度的天花板,我比較贊同。

在讀完原著小說後,我發現和原著相比,劇版卻稍顯溫柔了。

比如說,徐忠和紀澤,起初對安欣並不信任。

張彪暴露後,就對安欣說,徐紀二人暗自讓他調查安欣。

張彪輕飄飄地說了一句:「安欣,你自己要小心一點兒,指導組那兩個老傢伙剛到的時候也來找過我,讓我背地裡查你,我拒絕了。」

最有意思的是,安欣還傻乎乎地問徐忠,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們真的可以永遠相信安欣不懂人情世故。

比如說,劇版中,黃瑤自己欣賞「人民公僕」。原著中,高啟強對黃瑤說,滿紙只寫了一個字——權。

耐人尋味的是,這幅字掛在了黃老的房間中。

你們應該都發現了,劇版洗白了孟德海,這是無法原諒的敗筆(和主創沒關係,是那啥)。

即便唇形沒問題,孟德海是高啟強保護傘的事實也無法隱藏。從2014年開始,高啟強下與楊健狼狽為奸,上和黃老走得近。

而楊健是孟德海的女婿,黃老是孟德海的舅舅。

說孟德海和高啟強是清白的,安欣會信?嫁給楊健後,孟鈺總是拎著不同款式價值不菲的名牌包,她不知道楊健違法犯罪,你們會信?

原著的設定很清楚,安欣和高啟強明斗,趙立冬和孟德暗鬥。具體表現是,趙立冬扶持蔣天,孟德海助攻高啟強。

不同勢力的較量,是雙雄對峙的結果。可惜,劇版卻沒有讓孟德海這條黑化線堅持到底。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劇版沒有遵循原著,展現黃翠翠的死亡真相。

在劇版中,黃翠翠帶錄音筆,錄下她與何黎明的那些事兒。她原本想要用錄音筆敲竹槓,結果卻招來殺身之禍。

趙立冬特別關心錄音筆的下落,因為他知道錄音筆是何黎明的把柄。他計劃用這個把柄提高容錯率。

在劇版中,黃翠翠被殺,固然是壞人心狠手辣,也離不開她的貪慾。

《狂飆》原著卻給了更加暗黑的設定,劇版不敢拍,可見它顯然超越了當下創作環境所允許的範圍。

黃翠翠死於腎臟被摘除。

從被害者的傷口切口看,兇手有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因為死者的雙腎都被摘除了,而且很有可能是在活著的時候被摘除的。

圈個重點,她的雙腎可能在活著的時候被摘除的。

後來證明,不是可能,是事實。

摘除雙腎的醫生叫柴敏,黃翠翠被殺,是她向警方報的案。徐江被殺後,她主動承認全部犯罪事實。

是徐江指使她摘除黃翠翠的腎臟。

徐江能在京海做大做強,主要從事兩種黑色交易 ,一種是色情交易,一種是器官買賣交易。

劇版《狂飆》只保留了色情交易這一塊,去掉了器官買賣的情節。

徐江殺死黃翠翠,是為了向趙立冬獻媚討好。

柴敏說,徐江為了那個得尿毒症的病人不惜殺人。而瘋驢子也供認,徐江在京海官場裡有個勢力極大的靠山……

在劇中,趙立冬主動承認錯誤,只得到黨內處分的懲罰。

原著設定暗黑太多。趙立冬的親戚得了尿毒症,徐江趁機獻媚,於是殺掉黃翠翠。

請注意,尿毒症患者腎臟移植,並不一定需要換雙腎。徐江為了最大利益化,在黃翠翠活著的情況下,就摘掉她的雙腎。

在徐江和趙立冬眼中,黃翠翠就是一具可以隨意摘取的人體器官。

趙立冬主動承認錯誤的方式也很別致,聲稱他對此事一無所知,全部都是徐江和親戚之間的交易。

明明是施害者,卻偽裝成受害者,趙立冬的陰險令人髮指。

按照原著設定,黃翠翠的死和老默的死,是一種對照。

黃翠翠被官員殺死,老默被商人害死,官員指的是趙立冬,商人指的是高啟強。

這個設定也證明京海的黑暗,官商勾結。

網上有種觀點認為,京海暗示了兩大城市——能不能說得通,大家自行體會。

《狂飆》大結局後,它的評分從9.1跌落到8.7,也能看到觀眾對結尾的不滿。

事實上,《狂飆》的編劇知道如何寫好故事,只是圖書和影視劇有兩個不同的那啥標準。

我佩服徐紀周導演,也心疼他戴著鐐銬跳舞。

那啥是導致《狂飆》沒能呈現出最佳狀態的主要原因。

比如說,劇版中安欣和孟鈺的分手。

李響的死亡對安欣有很大影響。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和孟鈺結婚,那麼孩子就會成為他們的軟肋。

安欣為了正義,獻祭了自己的愛情。

問題是,這樣的處理,反而讓孟鈺像個傻白甜。

孟鈺明明知道安欣是個工作狂,他給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卻極力推動婚禮事宜。

原著的設定就比劇版要好,孟鈺明白安欣不適合當老公,主動提出和安欣分手。

劇版讓安欣在婚禮前提分手,應該是受那啥影響。

這樣做能給安欣鍍一層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金光。這樣的安欣更偉大,更悲情。

問題是,這種處理傷害了孟鈺,我們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有獨立思想的現代女性會有的表現。

孟鈺出生於1975年,說現代女性不過分吧。

它也讓安欣變得虛假,很多網友都認為,生活中沒有安欣這樣的人。

人物可以理想主義,但人物不能不接地氣。

劇中的安欣像個只會工作,不懂戀愛的機器人。不可否認,他愛衝動,有著不被世界改變,一定要改變的少年意氣。

但是,如果讓他適當增加一些人的氣味,安欣就會動人得多。

原著中,孟鈺主動甩了安欣,不影響安欣繼續追求正義,也能讓他的形象更真實一些。

我總覺得安欣不接地氣,因為他是偉光正主人公的最新代表,他有宣傳的作用。

這背後的邏輯是,個人可以為國家奉獻一切。

如果一味強調宣傳,就很容易削弱藝術表達。創作者知道,觀眾也知道,那啥的人未必知道——或者知道也不在乎。

表演藝術家趙丹說過,「管得太多,文藝沒希望。」

可悲的是,這句話在今天還能讓人有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