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說出故事。
人生什麼最重要?不用問,一定是健康。健康是維持生命的根本,是實現一切美好願望的基礎。對於這個理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健康就好像是用之不絕的資源,認為自己年輕就有資本去揮霍健康,經常煙酒不離手,熬夜泡吧,是生活的常態,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一旦不再年輕,身體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其實道理人們都懂,但是真正實施的時候,卻總是出現偏差。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只有到了五十歲以後,才會覺得眼前的一切皆是浮雲,唯有健康,才是最實際最真實的。因為五十歲的人知道,失去健康的身體,後半段的人生會走得異常的艱苦,甚至可以用步履蹣跚來形容。
曾經聽到過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把人健康的身體比做是「1」,當人們不斷放大自己的需求,放大自己願望的時候,就會在一後面添加一個又一個「0」。比如我們居住的房子,開著車子,各種大牌奢侈品,會讓我們不斷地努力,在「1」的後面添加一個又一個「0」。
我們為了這一個零常常忽略前面的「1」,而當有一天我們發現,因為過多的慾望,而讓前面的「1」倒下的時候,後面所有的零,都變成他最初的意義,毫無價值,一切都只是虛有的。想要享受後面的這些人,首先要保住前面的那個「1」,沒有了前面的「1」,所有的一切都等於是空殼。「1」就是那個健康的身體,是體驗一切的根本,沒有「1」就沒有體驗的機會,所有一切的存在,都會變成一場空。
為什麼五十歲以後才開始覺悟?健康對於人的重要性,為什麼不是更早的時候去發現?因為更早的時候我們忙著奔波,忙著去為那些所謂的「1」去努力,認為那些才是最重要的。而當我們五十歲的時候,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們才發現原來所有的努力,都不如健康來得更真實。
因為年輕的時候過度透支了身體,五十歲後都會被一件一件地找回來。比如我們一直夢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五十歲以後,我們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但是因為沒有好的身體,對於長途跋涉的辛苦,我們已經無力承擔,即使明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美麗,我們也只能通過圖片去世界,無法再用腳步去丈量世界。
五十歲以後才開始覺悟,是因為知道生命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年輕的時候覺得身體有條件揮霍,但是卻沒有辦法預見到五十歲後的樣子,所以不知道節制。人的生命就像是爬坡一樣,而五十歲恰恰是處在下坡的階段,生命在不斷地預警,向人們報告,自己已無力再負荷。
人生就像是一段馬拉松,是要講究技巧的,如果在前半段就將體力全部消耗掉,在後半段衝刺的階段,就很難再有力量補充上去。這就是為什麼經常看到五十歲的人講養生,是因為他們更深有體會,而年輕人聽著卻像天方夜譚,因為他們無法預見未來發生的事情。
五十歲以後會發現,年輕時追逐所有的東西,和現階段的健康相比都是浮雲。因為身體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知道。五十歲以後不管走到哪裡,手裡都緊握著救心丸,那是一種接近死亡的恐懼,是年輕的時候根本體驗不到的,因為年輕,覺得死亡離自己很遠,只有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在生命的這條跑道上,已經依稀看見了終點的樣子,才會覺得生命和健康原來是有期限的,並不是無限期地延長。
我們可以為自己羅列出很多很多,沒能夠實現的願望,和準備要做的事情,但是卻發現,實現這些必須有健康的身體。如果你問一個五十歲的人,如果給你一個健康的身體,你願不願意拿你所有的財富去換,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答應,孰輕孰重,在他心裡早已經有數,和健康的身體相比,什麼都是浮雲。生命對於人類最公平的地方就是不管窮人和富人,同樣都要面對死亡。
沒有一口健全的牙齒,無法品嘗天下美食,沒有好的視力,無法看清前面的風景,沒有足夠的體力,無法跋山涉水,完成看世界的夢想。如果你也有夢想,那麼就從現在開始重視健康,不要等到五十歲以後才覺悟,因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來得及,越早覺悟反而越好。
—END—
話題互動: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