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系」帥哥走紅的人類學研究

2022-10-07     娛樂硬糖

原標題:「猴系」帥哥走紅的人類學研究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兩岸猿聲啼不住,內娛有座花果山。

這個夏天,吳磊的成功轉型與王鶴棣的出圈爆火,讓「猴系帥哥」成為街知巷聞的娛樂話題。依據群眾共識,吳磊、王鶴棣、丁禹兮、張一山、曾舜晞、宋威龍、羅雲熙、陳飛宇、姚弛等均被納入「猴系」之列。

還是群眾嘴毒,各家營銷號盤點時,下有熱評:「一座山湊不出一個上嘴唇。」帥是真的帥,眉骨突出、上庭與中庭的五官表現優越,可是凸嘴和咬合問題也是真的虐。也許,他們的上嘴唇都被辛芷蕾奪走了吧。

單論骨相,猴系帥哥是那種優點突出、缺點同樣難以忽視的。隨便拎出一個,都會有部分觀眾表示get不到。比如丁禹兮,痴迷《傳聞中的陳芊芊》的粉絲覺得靈動有型,站在審美盲區的路人:「這不大嘴猴嗎?」

需要澄清的是,猴系並不盛產帥哥,而是淘汰率非常高的長相。孫悟空為啥要叫「美猴王」呀?因為人家確實是花果山百年難得一見的臉蛋天才。不過就原著描寫以及大聖化緣時老百姓的反映來看,喜胖的唐代對於猴系長相的接受度非常低。

孫悟空一敲門,僕人轉身就對老爺說:「外面來了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吳承恩更會打趣:「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象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

老吳同志雖然沒啥人類學知識,也不懂現代醫美術語,但人家這句「屬螃蟹的」可是抓住了猴系長相的精髓。臉型窄長、T區立體、眉骨骨量感足、輪廓縱深度高……再多花里胡哨的描述,都不如「肉在裡面,骨在外面」來得形象!

猴系鑑定手冊

就像你不能在醫院問「為啥病人這麼多」一樣,當我們感慨娛樂圈全是猴系帥哥時,其實忽略了樣本環境的影響。由於鏡頭苛刻,娛樂圈男子都酷愛減肥,一不小心臉上就掛不住肉,看起來瘦骨嶙峋。恰好猴系又是骨相突出,這就極易有誤判的風險。

猴系帥哥骨量重、肉量少,但這絕不等於所有的「瘦猴子」與「細狗子」都可以稱為猴系。猴系的基本特徵是高度立體的長方臉,這種窄度非常扛攝像機鏡頭。比如王鶴棣,經常讓人覺得臉只有巴掌大小。女明星合照,一不留神就被襯托得臉型短、圓、胖。典型受害者就是沈月,和王鶴棣在《流星花園》的同框至今常被拿來嘲笑。

長方臉奠定了優秀的面基底,有了塊肥田就看「莊稼」長得怎麼樣了。猴系一般眉眼深邃,這是頜面比較低平的國人較為羨慕的長相。捏臉到了這步,其實已經有點「生人勿進」的BKING感了。這時,大大圓圓的眼睛和可愛的招風耳正好出來挽迴路人緣。

猴子最畫龍點睛的,就是那一雙圓溜溜、賊兮兮、壞眯眯的眼睛嘛!當年六小齡童為了鍛鍊「火眼金睛」,天天看人打桌球,眼睛跟著球來回移動。圓眼不僅有效中和了骨相的攻擊性,更給人一種楚楚可憐的幼態感。

丁禹兮、王鶴棣、吳磊,雖然演的角色都是比較霸總,戰場上殺人如麻、刀尖舔血,但是一到女主身邊,深諳「馴猴術」的她們,立刻會讓猴系帥哥變成萌寵。

招風耳則在橫向上拉寬了三庭五眼的比例,整體看著更均衡。只要別像三星堆招風耳那麼誇張,就是和諧的五官構造。代表例子是黃旭熙,有種大耳朵圖圖真人版既視感。那些美妝博主種草的「精靈耳貼」,宣傳「一貼顯臉小」,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深邃的長相必然還要有挺拔的山根加持,否則側臉就非常虐。和王鶴棣、龔俊相比,吳磊的側臉的確是輸在略矮的鼻子。好在他眼下三角區位置比較扁平,這也是猴系的一大標識。男生這個位置長肉會顯得非常油膩,而集體扁平的猴系,則給人撲面而來的少年感。

綜合來看,五官立體臉上留白少是猴系更適合「濃顏」妝造的根本原因。《遇龍》里王鶴棣被說丑,很大程度是因為發色淡、眉色淡。為啥《蒼蘭訣》的化妝師要加雞腿呢?深色系的眉眼妝,不僅吻合角色的王霸之氣,更微調了他不對稱的雙眼皮以及略微寬的眉眼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一旦上頜發育得過於強勢,就難免會有凸嘴感,這是他們在動物系裡被歸為「猴」的生物學特徵。但「猴」本身不含褒貶,甚至也許我們的文化基因里,對「猴」確有偏愛。

川渝、古羌人、猴子圖騰

猴系千千萬,川渝占一半。不用專門統計,我們就能得出「川渝多猴系」的結論。當然,這也是因為川渝本就盛產娛樂圈帥哥。王鶴棣四川樂山,吳磊祖籍四川廣安,肖戰、王俊凱、劉耀文重慶,羅雲熙和龔俊都是成都,丁程鑫四川資陽。

這樣的現象,背後顯然有複雜的人類學因素。川渝地區,歷史上發生過八次大的移民潮,幾乎每一次都對區域的面容長相和文化產生過影響。

公元前秦滅古蜀國的戰役,向四川盆地輸送了陝甘移民。東亞人種中的古西北長相從此入駐川渝,就是兵馬俑那種方正瘦削的臉(猴系是窄小瘦削)。孫藝洲也是四川人,但明顯不是猴系而是陝甘系。

肖平在《客家人:一個東方族群的隱秘歷史》中就寫到:「童年的記憶中,我的世界被兩種文化包圍,一是客家文化,一是湖廣文化。」除了文化嬗變,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又為川渝輸送了大量的長江類型面龐,附帶少量的珠江類型與苗瑤類型。

長江類型臉型短寬,部分短圓臉,面部立體度不高。額頭寬大,眼睛比較大,頭型較小,幼態感比較強。這類型在川渝女星諸如譚松韻、鞠婧禕、趙露思等身上非常明顯。

而在男星身上,有此特徵的是王俊凱。短圓臉的親和力導致他和瘦長臉的王鶴棣等人,戲路出現分化。後者適合腹黑霸總,前者只能在少年角色上盤旋。《重生之門》里心思重的莊文傑,已接近極限。很難想像弟弟演壞人是不是?

當然,川渝原有人種古羌人、古蜀人、川西藏族的影響,仍然沒有被人口遷徙完全抹去痕跡。古羌人長相集中在川南地區,接近古代仕女圖的標準,臉型多為鵝蛋臉,五官緊湊,鼻子和嘴巴的間距比較適中。代表應是紀凌塵和屈楚蕭,五官比例比猴系更均勻,有稜角,但是又沒有古西北長相的鈍氣。

川西藏族的長相則因為交通阻隔長期保持穩定,丁真可以作為參考。但上世紀30年代,海因里希·希姆萊在西藏地區尋找雅利安人後裔的考察活動,基本被認為是天方夜譚。

雖然我們不能說猴系帥哥今日在內娛的大流行,與川渝的古羌人之「猴子圖騰」有直接原因,但兩者的聯繫非常值得玩味。

四川羌族的古傳說《木姐珠與冉必娃》中,冉必娃原是猴子,因為大火燒掉了全身猴毛,變成了美男子。在納西族的傳說中,公猴與仙女柴紅吉吉美結合,生下一半像猴、一半像人的二男二女。他們相互婚配,繁衍了納西族。至今納西族還把汗毛叫「育毛」,意即猴毛。

對猴的尊敬崇拜,在今天羌族的巫術遺存中還有吉光片羽的材料。羌族巫法中,與一切鬼神聯繫的祭司叫端公,端公的保護神是「猴頭祖師」。端公做法時,還會戴上猴頭帽。

猴系戲路漫談

猴系長相勝在一種返祖感,反現代感,是一種男性氣質比較原始的表達。這類長相能夠直接激發人們對安全感的渴望,但又不會覺得他過於老謀深算。既有少年的莽撞悸動,又不失成熟男性的穩重。上躥下跳的個性,還不會讓這幾分穩重過頭到油膩的地步。

在性別二態性的研究中,女性會通過能感知的面部特徵來判斷男性基因的健康與否。一種觀點認為,當男性的面孔傾向於男性化特徵時,更加具有吸引力。猴系長相中的深邃五官與濃眉大眼,是相對突出的男性化特徵。這也讓他們天然地擅長飾演「保護者」角色。

《蒼蘭訣》中王鶴棣飾演的東方青蒼,就是這樣一個讓三界顫抖的男人。他練就一身業火無人能敵,能在仙族的重重包圍中帶走心愛的女人小蘭花。他脾氣古怪暴躁,卻可以耐心為小蘭花收集露水。某種程度上,劇中那些羞恥的耍帥場面,確實只有猴系長相才能hold住,因為他們的祖師爺孫悟空就是個不服管束又戰鬥力爆表的中二猴子。

但他們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又能讓人心生愛憐。所以霸道猴子被規訓的情節,往往能讓觀眾津津有味。《西遊記》是唐僧規訓了悟空,一心為師父著想的猴子非常可愛。《蒼蘭訣》是小蘭花規訓了東方青蒼,戀愛腦的月尊經常露出孩童心性。

一般來說,那種特別周正的小生長相是無法演繹腹黑角色的,但頑皮的猴系卻可以。《傳聞中的陳芊芊》里,韓爍十幾歲時被查出患有心病,因此他一直想辦法生存下去,不得不「腹黑」。

猴系長相自帶三分姦邪和狡氣,演不了喬峰但演慕容復剛剛好。六小齡童在《西遊記》里分為「猴毛版」和「無毛版」。有毛版活潑可愛,無毛版時常讓人覺得這人太賊了,不可深交。六老師在《連城訣》里飾演的花鐵干,就是比計春華還讓人不寒而慄的存在。

從內容角度看,猴系大軍的崛起並非是天然產量的增加,而是劇集市場開始流行新的男性形象。無論是《星漢燦爛》還是《蒼蘭訣》,男主都需要有一點痞痞壞壞的。楊洋那樣完美的建模臉,是無法完成「使壞」任務的。試想當年他在《三生三世》影版里的活潑嘗試,換成一位猴系演員會不會自然些?

當然猴系的「壞」是有底線的,他們黑化會讓觀眾覺得還留有拯救的可能。相比傳統反派,他們有著小生的正氣。相比小生的刻板,他們可以嘗試更多搞怪。不足之處在於角色濾鏡大於演員個人魅力,這也是為什麼老有人覺得王鶴棣不如東方青蒼帥、丁禹兮不如韓爍帥的原因。

不過內娛「動物園」還是要儘量豐富起來,不要一窩蜂。否則觀眾也只能學觀音嘆一句,「又是你這潑猴」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ceaa406cf0f072928e74c25bc746a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