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生物多樣性和現代農業科技雙優勢,光明母港繪就田原生態新畫卷

2023-07-26     35斗

原標題:瞄準生物多樣性和現代農業科技雙優勢,光明母港繪就田原生態新畫卷

文章來自光明母港微信公眾號

我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貌和氣候覆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此前,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同樣突出了綠色生態發展的前瞻性。

世間萬物,相互依賴,也相互制衡。在我們生活的星球上,有超1萬億個生物與我們共享這片家園。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使地球絢麗多姿,每時每刻都在演繹著不同的精彩,而如何讓這份美好延續,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思考的問題。

關於生物多樣性,我們需要知道什麼?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各種生命的多樣性,涵蓋所有生命形式,從基因、物種到所有生態系統,如森林或珊瑚礁生態系統等。我們今天見到的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經過45億年進化的結果,並日益受到人類的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如此強調。

據我國生態環境部統計,全球有超30億人的生計依賴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樣性,超過16億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產品謀生。各類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築、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和生產原料,這是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在生態系統中,各物種間存在著相互依賴與制衡的關係,它們共同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調節氣候、調蓄洪水,為人類提供基本的生存條件同時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之苦,這是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物種?20世紀以來,各類科學家均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部分生物學家表示地球物種總數在50萬-1億左右。但直到今天,也沒有確切答案。目前,被人類真正研究透徹的生物微乎其微,而其他種類擁有的潛力和價值卻是未可知的。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一旦某一物種從生態系統中消亡,其所有潛力都將消失殆盡,這便是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

簡言之,生物多樣性本身便是地球生命力的體現,是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和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維持自然平衡的重要支撐。因而,生物多樣性在全生態系統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價值。

然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若干物種正處於滅絕或瀕臨滅絕的狀態,使得當今世界正面臨著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程度加劇這相互關聯的三大危機,我們的地球正變得支離破碎,越來越不適合人類生存。

從基因層面來講,生物多樣性喪失會阻礙各類物種的遺傳、變異和進化,進一步降低物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帶來物種絕滅;

從物種層面來講,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降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待物種減少直至沒有之時,水體凈化、氣候調節等功能將會消失殆盡;

從生態環境層面來講,生物多樣性喪失會帶來嚴酷的生態危機。彼時,草原將退化成沙漠,微生物也將不復存在,耕地退化,糧食缺失,這無一不是讓人類走向滅絕的無形推手。

社會各方添磚加瓦,群策群力,維護生物多樣性

一髮千鈞之際,若干國際組織均在找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措施,各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出台政策,應對氣候危機,碳達峰、碳中和便是其中之一。而各類企業和產業園區作為社會層面的一分子,也在盡其所能地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幫助。

光明母港隸屬於光明食品集團,是光明食品集團旗下致力於種源農業、科技農業、智慧農業、精品農業、品牌農業和創意農業的創新型、開放性的農業科技高地。

光明母港坐落於「長江門戶」、世界級生態島——崇明島的中北部、「第十屆中國花博園區」至「光明田原現代農業綜合體」區域內,占地近50平方公里,區域內水林田湖草花房交融相匯,具有農林牧漁等「大種業」匯聚發展的獨特資源和區位優勢。

(花博園 圖源:光明母港)

光明母港是光明食品集團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打好種業翻身仗」和「上海種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部署,增強光明食品集團種業自主創新、孵化能力以及綜合競爭力,繼續深化推進殷實農場建設,為國家打好種業翻身仗做出上海貢獻,走出國際大都市種源種業創新的道路而成立的。

光明母港的50平方公里範圍內,囊括了幾乎所有適合做農業創新的場景,包括大田、溫室、植物工廠、貨櫃農場、魚塘、坡地、果林等。目前,光明母港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積極構建「種源農業、智慧農業、科技農業、創意農業、品牌農業、精品農業」集聚的發展生態圈。

現階段,光明母港圍繞科技育種、可持續農業、智慧農業這三個重點領域自建和孵化了現代種業科技企業,帶動了從花博園區到光明田原一帶的「空間活力」。

不僅如此,光明母港還建設了光明母港垂直農業研究中心,致力於探索、研究和展示面向未來的設施農業各類創新形態,同時為光明母港超級植物工廠的建設做技術儲備和數據收集。

光明母港垂直農業研究中心於2022年2月啟動建設,7月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已經彙集了日本層架式、歐美垂直式、旋轉式等各技術流派的植物工廠,涵蓋水培、基質培和氣霧培等多種栽培模式。

走進光明母港,我們便可以看見花博園區、東平特色小鎮和光明田原這三大核心區域。

花博園是中國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園區,擁有世紀館、復興館、竹藤館等永久性場館,七萬平方米的高標準玻璃溫室大棚,五千平方米的花卉展覽中心,以及原其他各省市的花卉展覽區等。

(花博園 圖源:光明母港)

作為中國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構建的配套小鎮,東平特色小鎮擁有花博酒店、蜂巢酒店、水上會議中心、東風會客廳、藝術工坊、光明玖壹玖、稻田裡的書店等會務接待和培訓設施。這裡不僅有慕名而來的生態觀光遊客,還吸引了若干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科技創新企業落地光明母港,形成了光明母港種業創新區的集聚效應。

東平特色小鎮 (圖源:光明母港)

道之以同,輔之以異,通過資源匯聚,打造創新園區

在這50平方公里上,令人印象最深的核心區域當屬光明田原。光明田原地處崇明新海鎮長征農場境內,核心區域達7平方公里,是具有旅遊功能的現代農業產業化代表性項目之一。

(光明田原 圖源:光明母港)

光明田原以「賞+玩」為特色旅遊優勢,擁有大色塊、大森林、大水面的生態本底,年花卉種植達2500餘畝。每年八月,成片向日葵在光明田原驚艷盛開,形成一片金色花海,構成了夏日的美麗圖畫。它以對接花博會為重點,輪茬種植油菜花、向日葵、馬鞭草等花卉,將花海作為光明田原的核心吸引力之一,打造了長三角地區獨一無二的大色塊景觀。

(向日葵花海 圖源:光明母港)

除了大色塊景觀,光明田原還建成了以公益林、生態廊道、苗圃、採摘林為主體的5000多畝的大森林景象,林中種植著櫻花、水杉、海棠、烏桕等數十個品種,與41座橋樑連接著島與島,不僅將田原構成了一幅生態水墨畫,還形成集花卉苗木生產、觀賞、科普、遊玩於一體的精品苗木基地和市民休閒場所。

此外,光明田原還以2688畝生態水係為基礎,打造了2.6公里的直線賽道和26公里的環湖綿延柏油步道,並利用開闊的湖面建設了水上賽事基地,結合良好的生態水系和濕地景觀,拓展了皮划艇、水上自行車、遊船等休閒娛樂項目,不斷增強品牌特色與人文氛圍,凸顯了大水面的特色優勢。

(光明田原 圖源:光明母港)

打造生態濕地,優化區域內水質,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樣也是也是光明田原的建設目標之一。在熱烈、明媚的夏季,上海的一些湖泊、池塘水域常會飛來一種瀟洒飄逸、拖著長長尾巴的鳥,它就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水雉。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物種類繁多,這也正是光明田原吸睛的關鍵所在。此前,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科研人員在光明田原所在的南壩新村附近水域上觀察到了2隻水雉,這不由分說地證實了光明田原的生態價值,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休養生息的家園。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水雉 圖源:光明母港)

除了上述觀光和生態價值,光明田原還擁有1000畝的高標準設施糧田、1700畝的水產養殖基地、600畝蔬果基地和水土檢測中心,這些設施能夠實實在在地為農業相關企業服務。

其中,高標準設施糧田可開展自動灌溉、無人農場、農業物聯網、循環農業等業務活動;水產養殖基地可開展水產養殖物聯網、無人化高品質清水蟹養殖等建設探索;蔬果基地則可作為新品種測試鑑定及示範種植基地,進行育種種植示範、育種實驗、中試轉化等工作;水土檢測中心可拓展為企校聯合實驗室,構建種業實驗中心、品種測試中心和種子質量檢測中心。

漫天開放的向日葵花海,停駐湖面的水禽,櫻花、落羽杉、海棠、烏桕構成的水墨畫都散發著光明母港生態價值的氣息,旅遊和產業的並行發展不僅是一種創新引領,更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佐證。

得益於田原綜合體生態多樣性的提升和相關設備的配套齊全,光明母港還培育和吸引了一批種業企業入駐光明母港現代種業創新區。園區為其技術、品種、產品提供中試轉化空間,加速企業發展,並致力於打造為上海種業的「張江高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cd382282159badedf866c5f56cf58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