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補」出來的?這3個口口相傳的「好習慣」,其實是在養癌

2023-07-01     四川名醫

原標題:癌症是「補」出來的?這3個口口相傳的「好習慣」,其實是在養癌

工作疲憊了,很多人喜歡吃點好的犒勞自己一番;生病難受了,很多人也會吃點好的補補身體。然而,這種「好習慣」你以為是在養身體,實則可能是在滋養癌細胞,小心越補身體越差!

哪些飲食習慣容易滋養癌細胞?我們應該如何健康進食呢?趕緊跟著小康妹兒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沒事兒吃點肉補補身體

小心「補」出腸癌

一提到補身體,很多人最喜歡的便是「肉補」。甚至很多人無肉不歡, 一頓沒肉吃就餓得慌,尤其是愛紅肉(指豬、牛、羊等肉色紅的哺乳動物的肉)。但你知道嗎? 肉補得太過了,癌也會悄悄「盯」上你。

有研究發現, 攝入過多紅肉,會增加結直腸癌、胃癌、胰腺癌等癌症的發病風險。一旦攝入的肉類超過人體的需求,多餘的營養物質會成為細菌的溫床。在細菌的作用下,肉類中富含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會迅速腐敗,產生對健康極有危害的物質。而腸黏膜長期遭受有害物質的「薰染」,「炎症——壞死——再生」的過程不斷輪迴,黏膜細胞在修復過程中一旦走上「歧途」,就會發生惡變,成為癌細胞。

紅肉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過量食用會增加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實紅肉本身並沒有什麼過錯,錯的是食用量超標了。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 魚、禽、蛋類和瘦肉攝入要適量,平均每天120克~200克。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克~500克,蛋類300克~350克,畜禽肉300克~500克。

白肉包括雞、鴨、魚等,相對而言,脂肪含量少、蛋白質含量更高,且含有的蛋白質胺基酸組成與人體所需的胺基酸更接近,更利於消化吸收。尤其是魚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控制血脂,對保護心腦血管更有幫助。

雖然白肉中脂肪含量低,更有助於減肥,但紅肉中的鐵元素是白肉比不了的。兩者搭配食用,且白肉多於紅肉,是比較合理的,既能營養互補,又不容易增加心血管負擔。

沒事兒吃點燒烤喝點啤酒補補身體

小心「補」出胃癌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晚上和家人一起出去吃點燒烤、喝點啤酒,大家一起談天說地。但你知道嗎? 燒烤雖好吃、啤酒雖好喝,但如果過量食用小心胃癌找上門!

肉類、脂肪在高溫煎炸的過程中會產生 致癌物質——苯並芘,而且煎炸越久,苯並芘的含量越高。燒烤的時候,苯並芘不僅可以通過烤肉進入消化道,也可以通過烤肉的煙霧進入呼吸道。 也就是說,烤肉煙霧聞多了也有可能會致癌!

燒烤肉類時,高溫形成的熱反應也會讓肉里的胺基酸和葡萄糖產生反應,而形成另一種致癌致突變的物質——雜環胺。有研究表明,溫度達到200℃以上時,烤肉里的雜環胺含量會比溫度在150℃時產生的高10倍。

酒精是一級致癌物,飲酒會增加患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肝癌、腸癌、乳腺癌等多癌症的風險。 最安全的飲酒量是「0」,建議最好不要飲酒。

如果你實在想吃,一定要控制量,不能真的「一天三頓小燒烤」。

沒事兒喝點湯補補身體

小心「補」出腎癌

生活中很多圈友喜歡喝湯,湯的種類也各種各樣,葷的有排骨湯、雞湯、羊肉湯、牛肉湯等,素的有海帶湯、冬瓜湯、木瓜銀耳湯等。 喝湯雖好,但如果喝不對,小心傷腎又致癌。

煲湯時間越長,嘌呤含量越高,易引起痛風、結石,傷腎臟。

煲湯時間過長會使湯里的嘌呤飆升,尤其是有些老火湯里還有動物內臟,如豬肚湯、豬肺湯等,嘌呤含量更高。 人體攝入過多嘌呤,會生成尿酸。尿酸一般通過腎臟代謝,如果腎臟代謝不了,就會導致血液里的尿酸增高。尿酸過高, 不僅容易導致痛風,也會造成尿酸鹽沉積,引起尿酸結石,嚴重時還可能誘發腎衰竭。

過熱的湯水進入人體後,不僅會燙傷食道黏膜,還會引起胃炎等一系列疾病。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已將65℃以上的熱飲列入2A類致癌物,已有動物實驗證實, 65℃~70℃的熱飲足以燙傷喉嚨,可能導致食管癌。

偶爾一兩次的燙傷,黏膜還可以自我修復,但如果反覆被燙傷,就會導致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會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就算不得癌,口腔潰瘍、食管潰瘍、食管炎等問題也是避免不了的。

如何健康煲湯、喝湯?請做好以下幾點:

1

動物性食物宜冷水下料

煲湯時, 動物性食物宜冷水下料,可使其蛋白質中的低分子含氮鮮味物質溶出,使湯味道鮮美。

2

燉湯時間據食材決定

燉湯的具體時間因動物食物種類和老嫩而定, 燉的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一般來說,蔬菜海鮮湯的熬煮時間應控制在半小時以內;肉類不超過1.5小時;骨頭湯不超過2個小時;魚類熬湯則是在30分鐘左右時口感最佳、營養最好。

3

口味太重的湯不喝

肉類煮湯,本來就含有脂肪, 所以不僅不能再放油,喝湯前最好撇去浮油。另外, 不要為了讓湯更鮮美而拚命放鹽,尤其是老年人味覺減退,更要注意鹽的用量。

4

太燙的湯不喝

中國人總愛說:「趁熱吃,趁熱喝。」但長期這樣做會破壞胃黏膜,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在60℃左右。合適的湯品溫度應是在入口時口感比溫水要熱一點,但又不燙嘴。

5

拒絕湯泡飯

很多老年人喜歡用湯泡飯,這種方式並不可取。進食湯泡飯時, 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時間一久,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而且湯泡飯還會稀釋胃裡的消化液,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

編輯 | 醒醒

來源 | 綜合CCTV生活圈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c182c64194124c32d24773dc3cc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