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伐決斷的大眾 CARIAD 背後,是救贖還是又一場宮斗?

2023-05-10   每日汽車觀察

三周前的上海車展,大眾旗下軟體公司 CARIAD 全球執行長 Dirk Hilgenberg 意氣風發,帶著中國 CEO 常青、CTO 孫偉博士、產品戰略負責人 Pascal Quintus 和智能座艙研發負責人 Juergen Link 等高管在國家會展中心到處站台。

其中就包括走訪了中科創達的展台——就在 4 月 13 日,雙方剛剛宣布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以加速智能互聯和信息娛樂系統的研發,進一步幫助大眾集團和 CARIAD 在中國的產品研發。

Dirk Hilgenberg

這只是 Dirk Hilgenberg 在華 2 周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重磅車展,Dirk Hilgenberg 完成了自己作為一個主流車企行業公司 CEO 的使命:造訪、學習、討論、展望……

但彼時的他或許還不知道,這已經是他最後一個使命了。

因為在車展結束後不到三周,以他為首的 CARIAD 董事會就要被一鍋端了。

原有董事會的 4 名成員,現在看起來只有首席人力官 Rainer Zugehör 能夠繼續留任,執行長 Dirk Hilgenberg、首席技術官 Lynn Longo 和財務長 Thomas Sedran 將全部下課。

接任者也已經公布,Peter Bosch 將成為新的執行長。

他會和首席人力官 Rainer Zugehör,以及另外兩位尚未公布姓名的軟體專家組成新的董事會。

此前 Bloomberg 有消息稱,其中一位軟體專家可能會是來自保時捷的首席軟體專家 Sajjad Khan。他目前是保時捷董事會的成員,負責保時捷的 CAR-IT 技術業務。

Peter Bosch

事實上,從有傳言 CARIAD 高層可能動盪到消息公開,前後甚至不足 72 小時——上一次見識到德國人在人事任命上如此殺伐決斷,可能還是作為拜仁球迷的我,見證主教練納格爾斯曼的光速下課。

當然,從目前的工作成績上看,以 Dirk Hilgenberg 為首的 CARIAD 董事會被一鍋端,實在沒什麼值得意外的。

過去兩年一共虧損 34 億歐元的事情我們先略去不表,單純說工作效率,這個目前擁有超過 5500 人的團隊,真的是:太!慢!了!

作為大眾集團在未來「10 項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CARIAD 的角色極度重要,同時也肩負著他們用軟體定義汽車的核心任務。

但是在目前的局面下,他們的工作極度拖沓,不僅沒能按照計劃完成,甚至還在給其他公司和部門拖後腿。

大眾的「半成品」車機

大眾原本計劃會在 2026 年給整個集團的車搭載一個 L4 級別自動駕駛的軟體平台,但這個平台目前已經延期到了 2028 年,甚至還有說法會進一步延期到 2030 年,正應了那句電影台詞:「再延期幾年我都要做尖沙咀老大了。」

同時,由於 CARIAD 開發進度的拖沓,保時捷 e-Macan 和奧迪 Q6 e-tron 兩款重要車型的上市也在推遲。

而這甚至不是他們的第一次了:2020 年,大眾 ID.3 交付延期和軟體無法如期交付不無關係,更別說整個 ID 系列在上市之後頻繁發生的車機死機、黑屏、廣告等大量負面消息。

當年為了解決車輛軟體的升級問題,1 萬多輛大眾 ID.3 齊聚大眾總部停車場,大眾員工現場直接拉線接入車內進行升級,這個場面仿佛一場氣勢磅礴的「萬人大會」,至今還是著名的大眾「軟體定義汽車」的名場面。

大眾 ID.3 齊聚大會

在如今汽車行業紛紛以「月」甚至「周」作為開發進度的現實環境下,大眾動輒就延期兩年的套路的確讓人難以理解。

內部流程長、配合複雜、交流不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德國人天生喜歡做巨大規劃的工作習慣,在現階段的軟體開發中顯得格格不入。

都說前任大眾執行長 Herbert Diess 是馬斯克的宇宙第一號死忠粉絲,想必他應該挺羨慕馬斯克這種「一言堂」管理的吧。

其實這一次 CARIAD 的動盪,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大眾集團的進一步戰略調整,另一方面不少人依舊會認為逃不過清洗前任 Herbert Diess 「餘孽」的意味。

雖然 Herbert Diess 已經在去年離任,但整個 CARIAD 卻是他在任期間親自創立的,董事會成員有著濃濃的前任味道,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更何況 CARIAD 本身遠超預算、巨額虧損外加工作不力,實在是一個炒魷魚的最佳時機。

Herbert Diess

我們得中肯地說一句,這樣的事情發生在 CARIAD 身上也不是第一次了。

2020 年,當 Herbert Diess 宣布成立 CARIAD 的前身 Car.Software-Organisation 部門的時候,這些故事仿佛就已經命中注定。當時迪斯任命的負責人,就是自己的親信 Chrisitan Senger。

然後由於內部爭鬥和自己不爭氣,保時捷率先「跳反」。

保時捷執行長 Oliver Blume(巧了不是,他就是 Herbert Diess 卸任之後的大眾全球執行長)多次明示暗示,CARIAD 開發的這套東西配不上保時捷,保時捷要和蘋果在車機方面進行遠超 CarPlay 之外的深度合作。

Oliver Blume

在這樣的自己拉胯和別人穿小鞋的兩面夾擊下,當時還沒改名的 Car.Software-Organisation 開始了動盪的折騰:Chrisitan Senger 被大眾董事會火速幹掉,然後 Markus Duesman 接任,負責大眾的數字化工作。隨後沒過多久,執行長又變成了最近剛剛下課的 Dirk Hilgenberg。

以上三人有什麼共同點?他們都是 Herbert Diess 在寶馬任職期間的嫡系。

2021年3月,Car.Software-Organisation 正式更名為CARIAD,Dirk Hilgenberg 繼續擔任執行長,之前被踢出去的 Markus Duesman 重新入局,擔任 CARIAD 監事會主席。然後到了 2021 年年底,Herbert Diess 在大眾內部遭到奪權,被派到 CARIAD 工作,Markus Duesman 則再度下課。

我知道你們看得很亂,沒事,我作為寫作者,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也覺得很亂,短短的三年時間,權力的更替就拖垮了這個本來重任在肩的團隊。

如今,作為曾經抨擊 CARIAD 最兇猛的 Oliver Blume 走上了大眾集團執行長的位置,卻把 CARIAD 樹立成了大眾未來「10 項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僅要繼續完成轉型進程,還得在未來車輛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得不說實在是有點「黑色幽默」。

CARIAD 參加 CES2023

Oliver Blume 如今這麼對待 CARIAD 可能不是發自真心的,但他對待 Dirk Hilgenberg 一定是一片真心,這次用 Peter Bosch 取而代之,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

相比前任 Dirk Hilgenberg,Peter Bosch 的履歷相對乾淨。

他從 2011 年開始加入大眾集團工作,曾經在集團內部擔任過多個職務,並且一直在製造相關的業務線工作。

2017 年,他擔任賓利負責製造的董事會成員,共同負責公司的成功重組。同時,他還是大眾旗下 Scout Motors 品牌的董事會成員,參與了在北美組建 Scout Motors 的工作,深度參與了在北美的純電動 R-SUV 和皮卡製造工作,不過目前 Scout Motors 並沒有相關的產品。

在加入大眾之前,Peter Bosch 在著名的諮詢公司 Oliver Wyman 任職,在教育背景方面,他曾經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大學就讀。根據他的領英資料,他擁有兩個碩士學位,學歷過硬。

其實,從這次 CARIAD 董事會的組成方面,我們也能看出在未來 CARIAD 將會真正正視他們在軟體方面的工作,兩位軟體專家的加入也會幫助他們儘快對目前的工作進行落地,確保不在集團內部拖後腿。

而另一位被傳言將會加入董事會的 Sajjad Khan 同樣很惹人注意,他是業內公認的汽車軟體方面的專家,2001 年加入奔馳,2007 年加入麥格納,2011 年出任寶馬副總裁,負責車聯網業務。相信在未來,他和另一位軟體專家才會是這個董事會在軟體方面真正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