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焦慮,印度和歐洲加緊布局電池業

2024-01-19     汽車商業評論

原標題:為緩解焦慮,印度和歐洲加緊布局電池業

撰文 / 馬曉蕾

編輯 / 張霖郁

設計 / 趙昊然

來源 / TechCrunch,華爾街日報,作者:Jagmeet Singh

全球電池競爭進入白熱化。在這個高成本的行業,融資成為了保障產能、維持市場地位的一條生命線。

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目前,中國占全球鋰離子電池產量的70%,並且在大多數鋰離子電池所需的五種關鍵礦物中,中國控制著60%至100%的礦產開採或提煉能力。

2022年中國在鋰離子電池供應鏈中的份額

為了擺脫對中國電池供應鏈的依賴,世界其他國家都在推動本土電池產業。為了啟動本國供應鏈,西方國家向企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國家貸款和補貼。美國2022年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促使其他國家加強補貼力度,從而吸引清潔能源投資。

無論是在本土電動汽車電芯零產能的印度,還是努力建立本土電池供應鏈的歐洲,電池企業展開了全球投資競爭。

歐洲最大規模綠色貸款

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是歐盟成立以來獲得融資最多的創業公司。然而該公司交出的成績單並不盡如人意。

2023年Northvolt 前三季度虧損高達110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7億元),與巨幅虧損相對應的還有低開工率,有人在推特爆料稱Northvolt前三季度僅出貨電池80MWh,產能利用率僅為約5‰。

就在即將被唱衰之際,2024年1月16日,該公司宣布已獲得50億美元的綠色貸款,創下歐洲記錄,其中34億美元為全新資金,其餘為該公司2020年籌集的16億美元債務計劃的再融資。

此次融資是近年來清潔能源公司最大的幾筆之一,由包括摩根大通、北歐投資銀行在內的23家商業銀行提供。

Northvolt計劃用這筆資金擴建瑞典北部的Northvolt Ett超級工廠。除此之外,該融資方案還將使毗鄰的Revolt Ett回收廠得以擴建,將廢金屬和舊電池轉化為可重複使用的電池材料。

電池材料回收到供應鏈中以減少排放,已然成為一個熱門的投資領域。電池回收公司們近年來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Northvolt於2016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員工規模超5000人。其目前已累計獲得超過130億美元的股權和債務融資,用於擴大其在瑞典、波蘭、德國、美國和加拿大的業務。此前,該公司已從貝萊德、加拿大養老金計劃、高盛、大眾汽車等投資方籌集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Northvolt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曾就職於特斯拉,該公司執行長、前特斯拉供應鏈經理彼得·卡爾松(Peter Carlsson)說:「許多國家已經認識到,這(電池工廠)是綠色轉型中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

未來幾年,該公司將加快北極圈附近工廠的電池生產,計劃每年生產的電池足以為幾十萬輛汽車提供動力。Northvolt的賣點之一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這家電池公司獲得了超過550億美元的動力電池訂單,客戶包括寶馬、斯堪尼亞、沃爾沃汽車和大眾集團。

Northvolt員工在討論德國工廠的建設,該工廠有望獲得政府支持

Northvolt正在德國和蒙特婁建立新的電池工廠。歐盟最近為德國工廠批准了近10億美元的一整套激勵措施,而加拿大和魁北克政府則為蒙特婁項目投入了約20億美元。《通脹削減法案》還推動了美國政府的清潔能源貸款計劃,向美國國內電池生產投入數十億美元。

印度市場的巨大空白

International Battery Company(國際電池公司)是一家印度初創公司,主要為電動汽車開發鋰離子電芯,該公司近期稱已融資3500萬美元,計劃填補印度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的需求缺口。

本輪融資由風投公司RTP Global牽頭,Beenext、Veda VC 以及多家韓國和美國戰略投資者跟投。據 TechCrunch 獨家獲悉並證實,該初創公司正在尋求更大的A輪融資,目標融資額約為7000萬美元。

根據印度政府Vahan門戶網站提供的數據,印度擁有350多萬輛電動車,其中近一半是電動兩輪車,不到10%是四輪車,其餘的包括電動人力車、三輪車和少量電動公交車。

2023年,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輪和三輪車製造國,預計共售出近2400萬輛車,包括商用車、乘用車、三輪和兩輪車。電動車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

不過,得益於新的法規和為製造商提供的激勵措施,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有望增長。印度的目標是限制燃油車,到2030年實現整個汽車市場30%的電動化,以及兩輪和三輪車市場80%的電動化。

International Battery Company從這一轉變中看到了商機。

目前,印度市場上使用的電動車電池主要從中國進口。International Battery Company提出要解決這些問題,並利用自己生產的鋰離子電池芯來滿足該國目前和預計的電動車電池需求。

「印度本地不生產電芯,而印度市場有大量需求,目前只能通過進口來滿足。因此,我們希望參與印度的這一進程。」International Battery Company創始人兼執行長潘達(Priyadarshi Panda)表示。

這家總部位於德拉瓦州的初創公司由潘達於2022年創立,專門生產大型可充電稜柱鋰離子鎳錳鈷(NMC)電池。這家初創公司的目標市場是小型出行領域,包括兩輪和三輪車、輕型商用車(LCV)以及農場和工業設備。

該公司的研發部門設在矽谷,鋰離子電芯工廠設在韓國,產能為50MWh。這些電芯專為印度市場設計,滿足在高溫下安全運行的要求,支持快速充電功能,並延長生命周期,提供7至10年質保。

該工廠生產的符合UN38.3電池強制放電標準的鋰離子NMC電芯可完全回收和重複使用,幫助這家初創公司在1月完成了首次商業裝運。2023年12月,這家初創公司獲得了印度標準局(BIS)的認證,開始在印度銷售電芯。

除了在韓國生產外,該公司2023年還與南部卡納塔克邦政府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計劃到2028年在班加羅爾建設一個10GWh的工廠。

據悉,該公司已經開始與投資者洽談A輪融資事宜,融資額約為7000萬美元,用於執行在印度建設千兆工廠的計劃。

他說:「由於融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正試圖摸清市場,看看誰是合適的合作夥伴,促成印度千兆工廠的執行計劃。我們正在積極準備在印度建設千兆工廠的執行工作,將利用新一輪籌款來完成這項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塔塔集團、韓國現代集團、越南VinFast和總部位於班加羅爾的電動兩輪車製造商Ola Electric等公司也宣布計劃在印度建設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同樣,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上,比亞迪、LG Energy Solution、SK Innovation和松下等大公司也在生產電池。不過,潘達表示,International Battery Company作為鋰離子產品公司的做法使他們有別於競爭對手,因為他們在設計電池時考慮到了印度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是生態系統的參與者,與其他已宣布計劃在印度建設鋰離子電芯千兆工廠企業一起。我們將一起為終端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潘達說。

International Battery Company以產品為導向的做法說服了RTP Global,在市場持續放緩、風險投資公司大多避免向尚未創收的初創企業投入數百萬美元的趨勢下,該公司完成了這筆交易。

「在過去的四五年里,很多人都在嘗試為印度製造電池,甚至包括大公司。但由於這是一個非常非常複雜的產品,現階段還沒有任何人能夠接觸到任何有意義的生產。」RTP Global的合伙人Nishit Garg說。

International Battery Company 的最初目標是為印度客戶提供服務,目前已經與三家客戶中的兩家開始合作,這兩家客戶都是兩輪車和三輪車領域的客戶。潘達表示,下一輪計劃是與工業和農用設備製造商合作。

基於這些經驗,這家初創公司希望逐步開發適用於大型移動設備領域的電芯,從公共汽車和卡車開始,隨後擴展到電動乘用車。隨著業務的發展,該公司還希望將業務拓展到印度以外的地區。

潘達說:「一旦我們以一種專注的方式滲透並為印度的客戶群(主要是小型出行領域,包括兩輪車、三輪車、LCV、農場和工業設備)提供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那麼我們將著眼於其他市場,如韓國、北美和歐洲。」

該公司在最近的一次投資者推介會上提到,他們的客戶包括兩輪車製造商Ather Energy、River and Matter、三輪車製造商Euler Motors、電動車充電技術初創公司Exponent Energy和現代汽車等。該公司還預計,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的第二階段運營中,其2GWh電池工廠的年收入將達到3.5億美元。

為了減少對鋰的依賴,鈉離子電池正在作為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真正需求,我們將認識到這一點,並很有可能也能建立鈉離子解決方案。」潘達說。

該公司還有三位聯合創始人:Raj Singh(首席風險官)、Venkatesh Valluri(總裁)和 Sasi Kuppannagari(營運長),目前有員工100名,其中75人base在韓國,10-12名員工和顧問常駐美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b8a1d0bcbeef4974a06b5be6c9ad7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