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易經》好處那麼多?其用處往往不是你想像那麼簡單

2022-03-17     易學傳媒

原標題:為什麼學《易經》好處那麼多?其用處往往不是你想像那麼簡單

如今有一門學問,你不去學肯定是不會的,但你學了卻不一定會,而你學會了居然是能受用終生的,那就是《易經》。

易經

為什麼這樣說呢?

《易經》被奉為「萬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是華夏幾千年的智慧與文化結晶,無論是兵法、中醫、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

我們無不感覺到「易」的存在,「陰陽相剋相生」的存在。

雖然《易經》本身晦澀難懂,但是通過「陰陽八卦」,反映出來的「世界是變化的」「陰陽相剋相生」卻是人類文明的終極世界觀。

那麼,為什麼說學《易經》有那麼多的好處?

那就說說人生的三種境界

因為《易經》它是掌握和研究變化的學問,它包含著「簡易、變易、不易」的三大原則。學易經去理解領悟並且用與學習和實踐,它會使你如虎添翼,不斷讓你實現預測境界的跨越。這也是學易經的巧妙法門。因為想要學好易經就要先後經過「變易、不易、簡易」的三大原則。

易經

什麼是簡易?

簡易:指的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便於理解。在萬變中找到不變的規律,以不變應萬變。助你簡單通過萬事萬物的現象看透其本質,給你一個意味盎然的人生。

什麼是變易?

變易:指的就是世界萬物的生存形態,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發展著,沒有一樣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對於天體事物和人生,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天地間唯有變化才是永恆。因此,我們要適應變化,尋找變化背後的真理。

什麼是不易?

不易:指的就是這個世界裡千變萬化,瞬息萬變的背後有不變的東西,比如:人總將衰老、死亡。

簡單化地說,人生每天每分每秒每時每一刻都在變化著這是(變易),但總有一天會死這是(不易),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不就是怎麼活得更精彩嗎?這是(簡易)。

總結以上三種境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道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瞬息萬變,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也無時不在變化之中。變化的結果是非進則退,有的變好,有的變壞,人類社會正是在這進進退退中向前發展。

學《易經》究竟有什麼用處?

學易經最大的兩個用處

1.自鑒,給自己一個說法。(明事理,懂做人)

2.他鑒,看明白事情動態。(做預測,趨吉避凶)

易經

成年人最難的是什麼?

是要面對未知,用智慧和勇氣作出決定。

比如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

沒有了老師和長輩的護持

一個人成年人

面臨困難和問題無處請教的時候

小孩子可以回家問爸媽

成年人能問父母嗎?

就是問了父母,又有誰會知道正確答案?

面臨未知,前面是萬丈懸崖?還是一馬平川?這是完全未知的情況

所有的已知條件都不足以幫助你做出正確的決定的時候,怎麼辦?

是拋硬幣嗎?

把自己的命運託付於一個硬幣?

真正靠譜的是什麼?

那就是《易經》。

《易經》裡面的道理太偉大了。就像是師保那樣指導你,又好像父母還在眼前那樣可以隨時請教。既讓你知道怎麼做人做事,又能讓你知道怎樣控制自己的野心和慾望,還能讓你洞悉憂患得失背後的原因。

易經

人生的過程,就是要戰勝艱難困苦而不倒的過程,就是歷經曲曲折折而不後退的過程。這就像《易經》裡面哪些卦象,永遠都是變動不居的,充滿禍福相依的。

步入幼年時段到少年時段,涉世未深,便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簡單化;步入中年,是考慮任何事情都很複雜的時段。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方方面面的責任,想簡單都簡單不成;到了老年,所經歷的已經累積如山,浩如煙海,一切又復歸簡單起來。

所以學《易經》,應該學習其中的卦爻辭然後再深入研究其依據和原理,然後才能做到以這些道理作為指導生活的原則。學風水就要找一個明師,人生前進需要嚮導,用別人的經驗來提升自己,少走彎路,少走錯路。而有的時候就是需要一個帶領你入門的人,一個拋磚引玉的人。2022年裴翁教授風水應用初級班招生中......本門課程裴翁教授會分享學術要點及實戰案例,講解實戰訣竅,幫助多年自學無法提高的易學愛好者突破實際應用的瓶頸。於2022年4月底正式開班,限定66人。

易經本身就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當然每個人的天賦和悟性是不同的,能夠吸收多少,還要看本人的悟性和生活經歷,易經對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指導性的意義。學通了《易經》道理的人,會明白是非得失而不糾結;學不通的人也可以通過《易經》來占卜決疑,來幫助自己決定。

我們對《易經》意義的追求,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停止,就像易學史的發展不會停滯一樣的道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段話是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

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

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

易經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出自《論語·為政》的內容。)

這就是讀《易經》的最大的用處:在人生重大選擇面前,心裡始終有桿秤,行為準則也不會破壞或僭越規矩,能夠做出相對正確的抉擇。知道怎樣做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知道怎樣做能避免災害,對未來事物一切明了,心中有方向,做事有方法,行為處事不出錯,人生順順利利,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

世間哪有隨隨便便而來的成功!

學易經就是要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不僅能培育自身良好的品德,同時也能通過「占卜」獲得生活的改善。參透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a9f3d34593cbe6552607835b4876b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