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經濟周期的中國樣本,為何是它?

2023-12-26     金錯刀

原標題:穿越經濟周期的中國樣本,為何是它?

企業的成長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哲學。

一家公司想贏十年,或許只需要看準時機,做好技術;但想要邁向20年、50年,就必須具備非常人可及的能力,才能經受得住經濟周期一輪又一輪的「洗禮」。

如何穿越周期?這是很多中國公司必須認真思考的命題。

今年在中國智慧型手機領域,有兩家公司最為耀眼:一個是被封殺1097天,重新殺回來的華為;另一個就是低調埋頭種因,已經持續多年保持第一位的 vivo。

兩家公司無疑都成功穿越周期,給2023年的手機市場增加了不少信心。

就拿vivo來說,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在3.5K-5K價位段,vivo X90系列機型總銷量份額排名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明星機型」。11月上市的vivo X100系列,首銷日累計銷售額突破10億,打破了vivo歷史上所有新機首銷紀錄。

如何在穿越周期的過程中認清自己,做到屹立不倒並逆勢崛起?

28歲的vivo,今年給出了標準答案。

vivo的2023:

向下紮根技術,向上捅破天花板

去年,不少數據機構都在預測,2023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將會回暖。

但在真正進入2023年後才發現,智慧型手機的冬天依然沒有結束:IDC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705萬台,同比下降6.3%。

然而,就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高端智慧型手機卻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生命力。

IDC報告指出,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在中國市場表現堅挺,第二季度中國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份額達到23.1%,相比2022年同期逆勢增長。

在用戶端,隨著4G/5G新機紅利潮退去,消費者換機周期逐步拉長,智慧型手機進入到殘酷的存量競爭。它所導致的現狀是,用戶再次換機時,面對的是一個充分競爭、選擇繁多的市場。

所以,衝擊高端成為了國產手機廠商們面前的機會,它並不是行業盲目的選擇,而是用戶所需——僅在2023年上半年,vivo等品牌就相繼發售了自己的高端旗艦。

在2023年,vivo打了幾場硬仗,用極致的產品主義率先破局了高端。

一是在手機影像上的突破,可圈可點。

早在2020年底,vivo與百年光學巨頭蔡司開啟全球戰略合作,成立vivo蔡司聯合影像實驗室,進行移動影像基礎和前沿科技的探索。

vivo就將X系列一步一步打造成它們最強的影像旗艦產品,比如vivo X60系列開始配備了一顆獨立的50mm人像鏡頭。

今年發布的vivo X100系列更是一台貫徹vivo影像理念的產品,全焦段影像系統+自研影像晶片+蔡司聯合調校的配置讓它擁有了更專業、更為人性化的影像表現。同時,它還首發聯發科旗艦晶片天璣9300,以及全新一代6nm自研影像晶片V3,「光學+算法」雙管齊下,讓手機的性能達到了新的高度,把影像能力真正做到了高端二字。

二是在摺疊屏的突破,也讓vivo在高端領域增加了話語權。

在很多人看來,縱向小摺疊屏的顏值大於實用性,好看但不好用,甚至嘲諷它為「美麗小廢物」。

但vivo產品副總裁黃韜曾表示:「vivo做摺疊屏的原則是先旗艦,後摺疊,初衷是讓用戶做主力,不糾結。」而vivo X Flip外屏3.0英寸的螢幕,可以說是目前行業中最大和功能最全的橫向外屏。

在摺疊屏這個非常重要的領域,vivo過去不成熟、不夠旗艦標準的產品寧可不出,避開了第一代不成熟的摺疊屏產品競爭,2023年直接把自己的摺疊屏產品拉到了行業頂尖旗艦水準。

換言之,在高端化的路上vivo一直在打硬仗,並非跟風,而是提前布局已久。

vivo銷量的硬,全靠背後的硬

一個偉大的企業,不但能夠經受住經濟周期的洗禮,更懂得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建立起確定性的優勢。

對於一家手機廠商來說,想要市場份額上的「大」是趨勢使然,但是做到「第一」之後,還能繼續保持「創新力」很難。

今年,vivo實現「質」與「量」同步飛躍,和它背後的創新過硬有著密切關係,這個硬包括兩方面。

1、背後的技術過硬。

一個手機廠商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強大,還得在研發上下苦功夫。

在四年前,vivo X系列首次確立了影像、性能、系統、設計四大長賽道。要知道,長賽道就是產品的「根」,它意味著這四個方面可以在5到10年持續不斷地提升。

在認知正確的前提下,vivo對研發的投入不設上限,並立志讓每一顆鏡頭、每一次運算、每一顆晶片中,都有vivo自研技術的加持。

就拿晶片來說,絕大多數廠商在推出一代自研晶片後便草草退場,而vivo的自研晶片之路卻一直沒有停下腳步。

vivo X100 Pro所搭載的6nm自研影像晶片V3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最先進,功能最強大的自研影像晶片。同時,vivo以藍晶晶片技術棧的名義與聯發科聯名推出天璣9300,也標誌著vivo在底層晶片研發技術方面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早在3年前,vivo就和聯發科共同探討了全大核架構設計構想。如今終於成功實現了天璣9300在X100系列上的首發。

vivo續航技術控制核心——藍海續航系統的研究也是如此,從電池硬體技術到軟體方案優化,vivo通過藍海續航系統開發新的電池儲能技術,讓產品實現降低功耗、延長續航、快速補電等進階功能。

2、硬氣的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體驗過硬。

高端手機之所以高端,不在於價格貴,而在於它們所使用的技術能提供中低端產品無法擁有的功能和體驗。

更難得的是,vivo的創新不是自嗨、不是下定義、造新詞,而是一切創新都是以用戶為導向。

從2021年開始,vivo在企業內部推行NPS(凈推薦值)評分指數,vivo採取了兩個關鍵措施來提高NPS:一是提高推薦值,強調長板,二是降低貶損值,彌補短板。這些措施幫助vivo校準了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方向,專注於做好每一件事情。

vivo 執行副總裁、營運長胡柏山在「vivo會客廳」談到「用戶導向型創新」時說,

「我們不能自己閉門造車,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企業要跟著用戶需求去變,不能自己在原地打轉、刻舟求劍,用戶需求、用戶導向,始終是vivo最大的核心。」

可以說,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體驗層面,vivo的創新確實具有顛覆性的意義。

vivo 28年的進化絕非「面子工程」,而是讓技術創新真正反哺到了實際的產品和服務中。

AI時代,誰能獨領風騷?

沒有更好的年代,也沒有更壞的年代,只有更新的年代。

AI新技術加持,智慧跨端趨勢,行業發展步入新的階段。中國智慧型手機正處於新一輪「換擋期」。

廠商們的共識是,如今AI正在重塑作業系統。

但早在2017年,vivo就已開始布局研究人工智慧,組建了Al全球研究院,一直維持著1000人左右的專業人工智慧團隊,是首批設立專攻人工智慧方向研究院的中國手機公司之一。

到2021年,vivo已有超過600人專注研發大模型,vivo人工智慧圖譜研究院已經積累了13000T的多種模態數據,以及2800T高質量中文文本數據,僅用於百億藍心大模型的文本數據量就達到了15T。

今年,在2023 vivo開發者大會上,vivo發布自研通用大模型矩陣——藍心大模型,帶來vivo基於藍心大模型開發的首款全局智能輔助藍心小V、自然語言對話機器人藍心千詢,讓AI大模型真正落地了。

有賴於高精尖人才的長期積累,vivo才能在諸多領域實現了突破。

在這個過程中,vivo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廠商,更是一家不斷解決社會問題的中國企業。

過去,手機作為一個平台,解決了移動支付、出行打車等等問題,而未來,手機行業是生成式大模型最好的應用平台,可以解決更大的社會問題,比如通過人型機器人解決養老問題,通過大模型重塑體驗,而手機行業的產值可以有十倍量級的增長。

在內部vivo通過「ECR」管理方法,即通過打造「體驗、商業、心智」三個閉環來檢驗商業健康度,確保vivo始終在做正確的事。

在行業來看,vivo的實踐不止代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未來,也會成為中國企業穿越周期的一個樣板。

結語:

拒絕被大環境裹挾和干擾的vivo,一直秉持著創始人沈煒「埋頭種因」的理念。

沈煒曾說,「不忘初心,埋頭種因,初心就是我們本分的文化與價值觀,而埋頭種因則要凡事堅持長期主義。」

所以你會發現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vivo埋頭種下了無數充滿著科技力量的種子:

用戶創新實驗室、晶片實驗室、模擬網實驗室、千鏡安全實驗室...這些都是vivo作為一家全球性科技公司的重要保障。

根植用戶需求,不投機不追封,在堅持「種因」的用戶導向型創新之路上,vivo的長期主義值得被期待。

偉大的企業,必然會經歷周期的洗禮。而vivo不斷穿越周期,發展成世界級的中國品牌的秘密值得反覆品味:

「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正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a8f6fe330244592c5fde833832ea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