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傷風比你想像的兇險!樹枝劃破手,鎮江七旬大爺在ICU躺了兩個月

2024-10-28     揚子晚報

「進來的時候還是夏天呢,出院都已經是秋天了!」在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濱醫院)ICU躺了整整2個月的邱䄓(化名),走出病房時恍如隔世。

10月28日,院方介紹,這兩個月的時間裡,他數次陷入危機,生命垂危,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最終挺過「鬼門關」。然而,讓人錯愕的是,邱䄓之前並沒有身患重疾,讓其差點喪命的,只是一根散落在地的樹枝。

枯樹枝

手被樹枝劃了下,幾天後嘴張不開了

今年8月10日,72歲的邱䄓像往常一樣去地里幹活,稍沒留意摔了一跤,右手小魚際處被地上散落的樹枝劃破。對於乾了一輩子農活的邱䄓來說,這樣的傷口早已司空見慣,所以沒有做任何處理。

接下來的幾天,邱䄓的右手越發腫脹起來,觸痛明顯,4天後,他突然感覺脖子轉得不靈活了,臉部肌肉也很僵硬。更要命的是,嘴巴只能微微張開,別說吃飯,就連喝水都困難。

意識到情況不對,邱䄓立即趕到了當地醫院,醫生查看後認為病情嚴重,建議他趕緊轉院。家人隨即將邱䄓轉送到了江大附院急診中心,完善頭部及頸部磁共振後,排除了神經系統病變。醫生反覆詢問病史後得知邱䄓幾天前被樹枝劃破了手心,考慮是「破傷風」!

「破傷風是一個致命的疾病,在無醫療干預的情況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嬰幼兒,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病死率在全球範圍仍達到30%-50%。」該院ICU尹江濤主任會診後提出,患者年齡較大,病情隨時可能進展,影響呼吸肌、膈肌,造成呼吸衰竭,所以跟家屬充分溝通後,立即將邱䄓收治進了ICU病房。

檢測

數次遭遇生死時刻,最終闖關成功

正如尹主任判斷的一樣,邱䄓進入ICU後,險情接踵而至。

「患者持續性發作肌肉痙攣,並出現意識喪失、呼吸困難、角弓反張等重症化傾向,我們立即予以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尹主任介紹,針對全身型重度破傷風梭菌感染,要先從源頭抑制毒素的產生和繁殖,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醫護團隊對傷口進行全面清創,並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中和血液中游離的破傷風毒素。同時,聯合使用抗生素,以消除殘留細菌、減少毒素的產生和繁殖。

治療一個月後,邱䄓意識仍不清楚,並且頻繁出現抽搐、四肢強直等症狀,並且伴有高熱、肺炎、多重耐藥菌感染、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併發症,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即便如此,家人和醫護人員都沒有放棄,尹主任帶領團隊不斷調整治療方案,闖過呼吸、感染、營養、心理等一道道關卡。

關鍵時刻抓住時機,精準化鎮靜控制全身痙攣和自主神經紊亂,期間通過腸內、外營養,維持電解質平衡及臟器功能穩定。

9月10日,邱䄓已無肢體抽搐,肌張力較前好轉,停用鎮靜鎮痛,過渡為呼吸機與頸罩霧化交替氧療,鍛鍊呼吸肌功能;9月24日,意識恢復,停用呼吸機,更換為頸罩霧化吸氧,感染指標下降,肌力恢復可,自主呼吸良好,能自主進食、排尿;10月4日,拔除金屬套管,身體狀況良好;10月9日,邱䄓終於康復出院。

查房

這一場「硬仗」的勝利可謂來之不易,通過邱䄓的經歷,大家也可以直觀地認識到破傷風的「威力」。尹主任解釋,破傷風是一種由專性厭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可存在於泥土、人或動物糞便及鐵鏽中,在缺氧的環境中繁殖,主要通過皮膚或粘膜傷口侵入人體。

「破傷風」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起初全身不適、頭暈頭疼、肌肉發緊、反射亢進,接著發生肌肉強直或痙攣、張口困難、苦笑面容、牙關緊閉等臨床症狀,最終導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破傷風」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3-21天。

重症監護室

不止是鐵鏽傷,這些傷口都要打破傷風針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鐵鏽物品造成的傷口才會得「破傷風」,其實不然,相關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破傷風發病暴露因素以鐵釘、鐵絲扎傷或鐵器刀具割傷為主,其次為草木、竹子、樹枝及玻璃等割傷,以及跌倒、車禍、重物砸落引起的外傷。

「我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切到手了,要打破傷風針嗎?」「摔了個跟頭膝蓋破了,傷口有點深,但是現在不流血了,還需要打針嗎?」……醫院裡,經常有受傷的患者前來詢問是否需要打破傷風針,尹主任解釋,易感染破傷風的傷口特徵有以下三點:

1、組織開放性損傷,創口較深;

2、有破傷風桿菌侵入,比如沾染泥土、糞便、鐵鏽、木刺等,包括被動物或人咬傷的傷口,都屬於污染傷口;

3、傷口存在缺氧環境,如傷口較小、較深、內部有血塊或異物堵塞等,都會增加感染破傷風的風險。

「破傷風」的預防主要是破防風疫苗和破防風針,兩者不可混為一談。破傷風疫苗屬於主動免疫,是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接種的疫苗;而破傷風針屬於被動免疫,一般用於破傷風的治療和短期的應急預防,只能在短時間內維持免疫效果。

對於沒全程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人,傷口深或存在傷口污染的,應在24小時內注射破傷風針。既往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人群,應主動全程接種破傷風疫苗,建立長久的保護力。

通訊員 孫卉 錢小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凌雲

校對 徐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a8bcd8995501080f791886f58b41f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