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基層工作者」何莉:傳承良好家風 以真心服務群眾

2022-08-18     信息時報

原標題:「好基層工作者」何莉:傳承良好家風 以真心服務群眾

好人簡介:

成長於軍人家庭的她,是家中第三代基層黨組織書記。她以服務居民群眾為己任,對居民大小煩惱事,總是願意想辦法找答案。身為市級百姓宣講團成員,她多次深入社區、學校宣講家風故事、社區故事,聚人心鼓士氣。

她是何莉,廣州花都區新華街京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服務基層13載,她力促社區升級改造、舊樓加裝電梯等民生項目落實落細。為推動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她在京華社區打造「京華小微」服務品牌,讓居民群眾幸福感再升級。

好人說:

「 我獲得的榮譽是集體給的,也離不開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和居民的支持。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積極發揮『京華小微』的作用,協調各種資源,把社區治理推向新台階。」

文圖/信息時報記者 崔小遠 實習生 劉亮

在基層工作中,何莉總結出一套服務方法,打造出特色服務品牌。

耐心傾聽,當居民群眾的「家人」

何莉是一名湘妹子,個性活潑,辦事利落。2009年,隨著花都區社區建設全面深化,何莉通過公開招考,競聘成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到了新崗位後,何莉經歷了一段適應期。不久後,工作上的一件小事,讓她堅定了干好社區工作的決心。

街坊史叔患有腎病,每周需要進行兩次透析。一天深夜,史叔病情加重。當時,負責社區民政工作的何莉和居委會主任一起將他送往醫院。史叔住院期間和出院後,居委會主任和何莉對他進行照顧。何莉說,此後,史叔重燃對生活的希望,身體稍好時都會到社區當志願者。這讓何莉認識到,社區工作者不只是處理鄰里矛盾的「居委大媽」,更是能給居民帶去希望的「家人」。

和群眾在一起的時間長了,何莉總結出一套服務方法。在她看來,對待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工作人員要會「哄」。「居民來求助時,有時在乎的不是社區能不能解決問題,而是工作人員有沒有真正付出。特別是老人來傾訴問題,千萬不要急著打斷他們,要耐心傾聽。把話說出來了,老人心裡就舒服了。」

京華社區位於花都區新華街老城區,人口12000多人,居民大部分是鐵路系統的退休職工。除車輛廠小區有物業管理外,社區其他住宅樓多為由政府負責「兜底」管理的獨棟散樓。面對居民群眾的求助,何莉盡力解決。屬於公共設施問題的,她想盡辦法推動問題順利解決;屬於樓宇內部問題的,她積極溝通協調連結資源,為居民提供解決思路。溝通講技巧,工作講方法,何莉的工作贏得居民的一致讚譽。

多方協調,促成舊樓加裝電梯

在老舊小區,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加裝電梯」。花都區首台舊樓加裝電梯、花都區成功加裝電梯最多的老舊小區,均在京華社區。

此前,為推動社區首台加裝電梯投用,何莉付出了諸多努力。她介紹,在花都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方案發布前,車輛廠的熱心居民就已向社區提出申請加裝電梯。當時,收到樓長徐串金以及黨員游裕美、朱天義提出的加裝電梯申請後,何莉立刻向相關部門諮詢,邀請電梯公司技術人員到現場勘查。確定樓宇具備加裝電梯條件後,何莉組織住戶召開議事會。因為擔心影響採光並帶來噪音,剛開始有幾戶業主不同意加裝電梯。

帶著這個問題,何莉組織召開第二次議事會,並請來電梯公司的技術人員參加會議,詳細解答電梯加裝的技術問題。「為了能按大多數人的意願順利加裝電梯,老黨員朱天義和樓長徐串金挨家挨戶做通這幾戶業主的工作。」何莉說。隨後,社區又馬不停蹄召開第三次議事會,讓大家共同確定費用分攤比例,推選監管小組成員。

就這樣,京華社區的第一台舊樓加裝電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加裝完成。有了成功加裝的先例,後來的電梯加裝工作推進十分順利。何莉介紹,目前,除自身建築不具備加裝條件的,社區近80%的舊樓已加裝電梯。作為市級百姓宣講團成員,何莉多次走進市、區其他街道和社區,宣講推動老舊樓宇成功加裝電梯的故事。

提升自我,打造特色服務品牌

近年來,社區工作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為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何莉不斷提升自己,加強社會工作、心理學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她認為,只有不斷提升自我專業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居民。

順應社區服務新形勢,何莉帶領團隊在京華社區打造「京華小微」服務品牌。它是新華街「薪火」黨群服務隊的下屬品牌,致力於將熱心黨員群眾匯聚到一起,共築社區幸福大家園。「如今,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作為居民自治組織,我希望通過建章立制的方法,激發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何莉介紹,在開展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粵居碼登記等工作過程中,黨員發揮了強大的能量。

何莉紮根社區默默耕耘,得益於家風的良好傳承。何莉說,她爺爺是一名老兵,復員後回到湖南湘鄉老家擔任大隊書記;她的爸爸是一名軍醫,也曾上過戰場;叔叔也是一名軍人,復員後,在爺爺當年服務過的鄉村擔任村支書,建設美麗鄉村。

受良好家風薰陶,何莉在工作上也格外重視家風的良好傳承。京華社區黨委有15個黨支部437名黨員,這些黨員中,不乏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優秀榜樣。「我們的老黨員特別多,有參加過武漢長江大橋建設的,有參加過多條鐵路建設的,他們都是社區寶貴的資源。」何莉說,今年七一期間,社區組織一批年輕黨員上門慰問80多名老黨員。「每次慰問都是一堂生動的黨課。慰問期間,老黨員會給年輕黨員講他們的奮鬥故事,發揮傳幫帶作用,進一步激發年輕黨員的責任感和服務社區的熱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a348a0ee69128416d0f1c58307f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