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學亦商,亦師亦友?
文 | 華商韜略 潘斜月
12月16日下午,中國AI領軍企業商湯科技,「帶著沉痛的心情,向所有人宣布一個令人心痛的消息」:
「我們敬愛的創始人、人工智慧科學家、浦江實驗室主任、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5日23時45分,永遠離開了我們。」
湯曉鷗去世的消息,令人們倍感意外,不少人在社交圈發貼,形容他的離世是巨星隕落,中國AI的重大損失。創始人突然意外離開,也讓正值關鍵時刻的商湯科技,面臨著新的考驗。
【技術領跑者】
壯年離世的湯曉鷗,1968年生於遼寧鞍山,從小就因成績優異,而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1990年,湯曉鷗從中科大本科畢業,之後前往美國深造。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他就獲得羅徹斯特大學碩士學位;1992年,他來到麻省理工攻讀博士,從事海底機器人項目研究。
麻省理工是計算機視覺(CV)的頂級學府,而計算機視覺則是人工智慧的前沿戰場。湯曉鷗因此與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慧結緣。
1996年獲得麻省理工博士學位後,湯曉鷗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成為信息工程系一名教授,其主要工作方向就是從事計算機視覺領域研究。
2001年,湯曉鷗組建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進一步加強對計算機視覺的研究。這個後來被稱作「CV界黃埔軍校」的機構,為商湯科技培養了大批骨幹。
2005年,已在計算機視覺具有相當影響的湯曉鷗,受邀出任了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視覺計算組負責人,開始在香港、北京兩地奔波,也因此更多接觸商業與市場。
這一年,湯曉鷗的兒子剛剛兩歲,作為一名熱衷曬娃的寶爸,他給兒子拍攝了海量照片;但如何對這些照片快速而準確地分類、查找,卻成了困擾他的一個難題,也啟發了他的研究。
他帶領著學生們,啟動了一個名為Photo Tagging的研究課題,嘗試採用CV技術手段,對照片進行分類整理。
對兒子無私的愛,成了湯曉鷗事業的助推器。
2009年,湯曉鷗離開微軟亞洲研究院,與深圳先進院聯合搭建了新實驗室。
同年,他與學生何愷明,以及微軟亞洲研究院同事孫劍,合作的論文《基於暗原色的單一圖像去霧技術》,獲得頂尖會議CVPR「年度最佳論文」,成為獲得該獎項的首個亞洲學者。
也是在2009年,在CV領域聲名鵲起的湯曉鷗,被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性專業技術學會——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推選為了院士。
2014年,當時人工智慧作為新興賽道,越發受到產業界的重視,湯曉鷗的研究與事業也站上嶄新的高峰,並且迎來新的轉折點。
這一年,他帶領團隊發布了Gaussian Face人臉識別算法,在LFW資料庫上,其識別準確率達98.52%,成為當時人臉識別領域的全球最高,比人眼準確率還高出將近一個百分點。
這也使計算機視覺,首次突破了人眼的識別能力,全球業界為之振奮與震驚。此後,團隊還快速發展了DeepID系列算法,將準確率提升至99.55%,讓實驗室研究走向應用,開啟嶄新的時代。
2014年9月,湯曉鷗還帶領團隊參加了「人工智慧奧林匹克」ImageNet大賽,與谷歌、微軟、百度等團隊角逐,並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績,排名僅在谷歌之後。
也是在這一年,IDG資本的牛奎光,前往香港與湯曉鷗會面,並很快投入數千萬美元,希望湯曉鷗研究團隊走出實驗室,將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商湯科技因此成立。
【學而優擇商】
2014年10月,商湯科技在香港成立時,除了湯曉鷗之外,徐立、楊帆、徐冰、徐持衡、林達華等CV界大佬,也成為公司的創始成員。
關於公司為什麼叫「商湯」,市面上有兩種解釋。
一種相對靠譜的是:「商」是中國首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以此為名,寓意公司開天闢地的創新精神;一種不太靠譜的是,「商湯」就是:
商人湯曉鷗。
雖然商人的解釋並不靠譜,但商湯的商業之路卻算走得比較快,創立不久,它就憑藉在人臉識別上的技術優勢,以及智慧型手機拍照與圖片的需求井噴,快速在市場嶄露頭角,並相繼拿下了小米、華為、美圖秀秀,以及圖聊軟體FaceU、Snow等客戶。
2015年8月,小米推出作業系統MIUI7,其中的寶寶相冊便是與商湯聯手打造,湯曉鷗當年因為自己小孩而啟動的研究項目,以及他希望帶給人更多方便的想法,也進一步化為現實。
如今,商湯科技已是中國所有主流手機廠商的供應合作夥伴之一,在人臉解鎖、智能美顏、智能相冊等方面進行著長期合作。
如今的商湯,也是中國最領先人工智慧企業之一。
它是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視頻及直播平台AI服務供應商,其人臉關鍵點檢測跟蹤等技術,為各類視頻平台,提供著臉部實時特效、美顏、手勢識別等功能支持。
它是中國領先的金融AI服務供應商,憑藉證卡OCR識別、人證比對及活體檢測等技術,商湯成為多家銀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移動運營商的合作夥伴,業務量在AI行業處領先地位。
它也是中國融合最多線下生活與生產場景的AI企業之一。如今,其業務已包括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並在每個板塊都擁有著諸如新零售、安防監控、醫療健康、汽車交通、智能機器人、文化娛樂眾多應用場景落地。
很多人提到商湯會首先想到的機場安檢,就是商湯早期的經典應用之一。
最近這幾年,商湯又開始向AI晶片、AI傳感器及AI算力基礎設施在內的關鍵能力,加強投入與突破。它在大多數人對AI算力、大模型還感到陌生時,就前瞻性地投入巨資打造了目前亞洲最大的AI計算中心之一——商湯人工智慧計算中心(AIDC),以及商湯AI大裝置SenseCore,然後還建立起「商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及研發體系。
靠著技術、業務的持續突破,尤其是全球產業和資本對人工智慧的追逐,商湯在資本的道路上也走得相當迅速。
到2021年上市之前,商湯已累計進行了12輪融資,總金額達52億美元,IDG資本、StarVC、鼎暉、萬達、高通、阿里、松禾、春華、淡馬錫、蘇寧、軟銀、中銀等知名機構,都是其投資人之一。
包括明星出身的任泉,也是商湯的早期投資者之一,早在2016年4月,他就通過StarVC出資千萬美元,成為了商湯A輪唯一的投資人。
2021年底,商湯科技更迎來歷史性時刻:在港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AI四小龍」中首個IPO的公司,也是規模實力上的龍頭。
上市當日,商湯科技市值超過1400億港元,作為持有公司21.73%股份的第一大股東湯曉鷗,也因此身家超過300億港元。
【仍在穿越黑暗】
成功IPO後的商湯科技步入發展新階段,也迎來新的挑戰。
2019年,商湯科技就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管控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商湯售賣商品或技術;同期被列入名單的,還有大華科技、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
2021年12月10日,商湯原本確定IPO價格那天,美國財政部則宣布:將商湯列入非SDN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名單,禁止美國國民投資商湯科技,圍追堵截進一步加碼。
打壓之下,商湯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核心技術和能力資本的自主與突圍。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商湯研發投入分別達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36.14億元、40.14億元、17.83億元,分別占營收比例的45.8%、63.3%、71.11%、76.89%、105%、125%。
這些投入除了換來諸如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強化,也換來商湯在核心技術上的持續加強。
上市之前,商湯就已足夠硬核,比如:在頂級視覺學術會議CVPR入選超百篇論文,成為亞洲第一;與麻省理工學院聯合成立人工智慧聯盟,成為全球首家參與MIT Intelligence Quest計劃的企業;被中國科技部授予新一代人工智慧「智能視覺」開放創新平台等。
上市之後,它的這些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比如,在當下最火的大模型領域,商湯聯合多家國內頂尖科研機構發布的預訓練大語言模型InternLM,已是國內首個超越GPT-3.5-Turbo性能的基座模型,其持續升級智能計算基礎設施SenseCoreAI大裝置,上線GPU數量也提升到超過3萬塊,在其8月的新模型InternLM-123B訓練中,其參數量已提升到1230億的級別。
但在整個AI行業依然處於投入期的產業大環境,商湯的投入卻沒有及時換來業績回報,甚至陷入收入越多,虧損越大的尷尬: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商湯營收分別為18.53億元、30.27億元、34.46億元、47億元、38.09億元、14.33億元,凈虧損卻分別高達34.28億元、49.63億元、121.58億元、171.4億元、60.45億元、31.23億元。
智慧商業、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汽車,是商湯的四大業務核心,但在2023年上半年,四大業務收入中只有智慧商業超過5億但不足10億,為8.54億元;其餘業務都遠不足5億元,分別3.12億元、1.84億元、1.84億元。
商湯似乎也在經營與財務上感受到巨大壓力,並且比之前更重視降本增效。去年以來,關於商湯裁員的消息也是持續不斷:
財報顯示,2022年下半年,商湯員工數減少14%;而在2023年上半年,商湯集團總員工數為5016名,較去年同期再減少15.6%;2023年8月,商湯被傳開啟新一輪裁員,多個事業群員工表示,裁員比例有可能不低於10%。
商湯的股價,也在最近幾年持續下跌,目前已由最高點的接近8港元,跌至1.2港元左右;公司市值則從最高3000億港元跌至420億港元。
但這些對湯曉鷗來說,既重要,似乎也沒那麼重要。
相比起經營企業,他更感興趣的還是做一個學者和研究者;相比研究如何賺錢,他更感興趣的也是技術,以及技術的應用。
早在商湯成立之初,湯曉鷗就拒絕了CEO的職位,自2019年開始,他更是逐漸淡出商湯,將公司的發展重任,交給了以董事長兼CEO徐立為主的管理團隊,自己更多地以學者教授的身份,出現在公眾場合。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離世,就不會對商湯科技產生重大影響。
據商湯最新財報,湯曉鷗目前持有20.63%的商湯股份,依然為商湯第一大股東。伴隨他的離世,他所擁有的股權將會被如何行使,有可能成為改變商湯的變數之一。
而在工作之外,湯曉鷗還是名科技界的「段子手」,他曾說,幽默是因為看到了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本質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可笑的一面,另一個是更可笑的一面。」
在2023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演講中,湯曉鷗分享了自己的學生王曉剛、何愷明、林達華的追夢故事,並引用于謙電影《老師好》的台詞:
「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如今看來,這彷佛是在告別。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