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松江檢察
你是否會瘋狂接到
各類詐騙、推銷電話?
這就是公民信息遭侵犯後的
最常見惡果!
你還記得我們悉心整理的
相關科普貼嗎?
(戳圖片,即可查看原文)
針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松江區檢察院又有大動作。
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一直處於高發態勢,不僅嚴重危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而且與詐騙等犯罪存在密切關聯,社會危害日益突出。
11月29日,松江區人民檢察院召開「履行檢察職能,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專題新聞發布會,主要通報松江區檢察院近年來關於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工作情況,並就相關案件的統計分析、主要做法、對策建議等進行說明。
法制日報、上海法治報、檢察風雲、法治天地頻道、松江電視台、松江報等多家媒體應邀參加,本次發布會還在網絡平台進行現場直播。
媒體互動
在媒體互動環節,記者就一起立案監督案件案情、非法網站或軟體的查辦、案件辦理中的難點等進行提問,松江區檢察院一一作了解答與回應。
發布會上有哪些乾貨?
往下看吧!
案件特點
2017年6月以來,松江區檢察院受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95件114人。總體上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具有以下特點:
1、犯罪數量呈上升趨勢,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案件所占比重較大。
2、高發於少數特定行業,例如房地產行業、勞務公司等。
3、犯罪手段多樣化。
4、案件呈現產業化特徵。
5、與電信詐騙等其他犯罪密切相連。
原因分析
了解犯罪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對於打擊犯罪、尤其是預防犯罪具有重要意義。綜合分析相關案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貸款、投資等市場存在對個人信息的需求。
2、犯罪人的法律意識淡薄。
3、公民個人對信息的保護意識不足。
4、信息密度大的單位(部門)對職工監管、培訓鬆懈。
5、相關部門對於非法網站監管不力,相關非法軟體獲取便利。
6、特定行業、機構缺乏對應的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監督。
主要做法
基於上述情況,松江區檢察院認真履行檢察職能,積極向外延伸檢察工作,依法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一、基本職能方面
1、從嚴打擊,注重監督
加大對該類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2017年6月以來,松江區檢察院共受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95件114人,對不同類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依法嚴厲打擊。同時,在辦案過程中,積極履行法律監督職能,針對70餘人向公安機關移送線索、追捕追訴,制發追捕追訴通知書,現已到案10餘人,另立案監督3人,其中1人已被判刑。
2、加強溝通,形成合力
會同區公安分局、區法院召開專題會議,對法律適用及取證標準等問題達成共識,形成打擊合力,切實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
二、延伸工作方面
1、針對實務難題深入討論
針對辦案中實務難題,進行深入調研,形成理論調研文章,呼籲理論界關注。
2、通過以案釋法加強宣傳
(1)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普法宣傳,向社區居民們進行宣講,積極參與區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普法宣傳系列活動,提醒群眾提高防範意識,並鼓勵群眾積極舉報相關犯罪行為。
(2)利用「兩微一端」,開展多樣化宣傳,挑選近年來特色、典型案例,結合漫畫形式,以輕鬆俏皮、簡單易懂的語言揭秘犯罪「套路」,呼籲廣大群眾加強自我信息保護。
3、為行業完善監管建言獻策松江區檢察院發現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集中發生於房地產、金融等特定行業。在辦案過程中,先後前往多個職能部門、多家企業進行專題調研,了解相關行業公民個人信息監管現狀、共同研究犯罪多發原因,採用多種形式為加強相關行業監管建言獻策。
如針對公民個人信息在房產中介中獲取、提供較多的情況,在市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指導下,對本市房地產經紀協會進行走訪調研,了解行業概況、管理模式,並向該行業協會制發檢察建議書,針對從業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行業監管環節薄弱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規範執業、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獲得該協會積極響應。
結語
保護公民個人信息,離不開司法機關的嚴厲打擊,但要預防此類案件的發生,離不開多方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需要「內外兼修」,監管部門與相關企業共同合力,才能構築個人信息安全防火牆。另一方面,需要「眾志成城」,公民要增強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使用網際網路時,對於需要提交、使用身份證、銀行卡、家庭住址、手機號碼等身份財產信息的情形,公民應當持謹慎態度,務必詳細閱讀個人信息收集條約,充分了解被收集信息的用途及使用範圍。必要時,向有關部門核實收集信息機構的運營資質。在智慧型手機廣泛普及的時代,手機的功能不再僅限於通話,也正因為如此,必須學會管控手機權限,尤其是需要使用通話、簡訊、位置、麥克風等功能的應用,需要格外注意。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E3M2m4BMH2_cNUguF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