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廣州華廈大酒店,位於珠江北岸的海珠廣場,這裡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往,都是交通網絡交匯之處。1957年,其前身廣州華僑大廈的選址可謂一絕,想想也是,作為全國第一家專門接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華僑大廈,海外華人歸國的第一站,當時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1991年華僑大廈完成改擴建並更名為「華廈大酒店」,從8層的建築一躍成為39層的4星級酒店,酒店不定期地進行裝修改造以保持設施設備硬體水平,目前客房達443間,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洋溢著濃濃的現代氣息。
在歷史與現代中不斷蛻變的華廈大酒店,如今如何傳承與發展?從接待型酒店到商務型酒店,這個老國企酒店能否找到新的坐標?
華僑大廈:新中國的窗口
1957年3月26日《新民報晚刊》頭版發布了一則新聞——《廣州華僑大廈落成》。
文章這樣記述:「建築在廣州海珠橋畔的華僑大廈已告落成現正進行內部裝修和房廳布置,下月中旬開始旅店營業。這是解放以來廣州最大的新建築物為廣東省華僑投資公司投資興建的,建築面積一共18000多平方米,大廈中間八層,兩翼各六層,面對海珠廣場,內部有280多間住房,可住旅客700人,為目前廣州最大的旅館,它正式營業後,除優先接待歸僑和港澳同胞外,一般旅客也可住宿。」
50年代海珠廣場,中間為華僑大廈
據「老廣」曾伯回憶,南粵的先祖有著眾多的海外僑胞,新中國成立後,廣州作為祖國的南大門,為了接待各地僑胞通過廣州返回廣東各地探親訪友,「華僑大廈」的建設提上議程,民主黨派領袖何香凝為其親筆題名。
「華僑大廈是當時為數不多的高檔酒店,它位於海珠廣場東側,旁邊就是珠江,晚上可以欣賞夜景,很多往返香港澳門的客人都喜歡去華僑大廈買票,就是因為便利,而且班次又密,令人愜意省心。說起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廣州華僑大廈,當年它是風光無限啊!因為是全國第一家華僑大廈,廣州市第一家接待外賓的酒店,華僑稱之為『返家第一站』,他們常常先在這裡安頓下來再走親訪友。」曾老伯說。
那時候,能夠去一趟華僑大廈都是讓人羨慕神往的事情,人們說得最多的是那裡的粵菜,做得細膩精緻,色香味俱全,無與倫比。還有,裡面的服務員會說潮州話、閩南話、客家話、雷話、海邊話、廣州話等各處方言,使得許多老華僑回到這裡可以「同聲同氣」,正可謂賓至如歸,所以,不愧「華僑之家」的美譽。
80年代初的華僑大廈
據華廈大酒店現任總經理汪浩然介紹,當時華僑大廈的粵菜名聞海內外,50年代一位叫朱彪初的潮菜大廚手藝精湛,為當時在廣州的毛主席65歲的壽辰製作了幾道潮菜,深受好評。70年代華僑大廈的孔令標也被派到法國,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做廚師,每次國慶招待會上做的菜都獲得國家領導人和各國大使的交口稱讚,為中國的對外交流做出了貢獻,因此在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旅遊行業勞動模範稱號」。
華廈大酒店現任總經理汪浩然
改革開放以後,華僑大廈也還是繼承著歷史的輝煌,眾多港星知名人士來到廣州都喜歡下榻於此,如張國榮、郭富城、張學友、梅艷芳、羅文、黃霑等。
現在,在華廈大酒店的大堂還設有「華廈文化走廊」,10幅標記著年份的圖片作品按時間順序依次掛在牆面,形成一條時光隧道,分別記錄著廣州城市的歷史印記和酒店的發展軼事。當年何香凝所提「華僑大廈」的漢白玉牌匾也被鑲嵌在「文化走廊」牆上。
「我們希望可以加強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就在我們酒店對面,有一個始建於1901年的五仙門火力發電廠,現在這個發電廠改造成為了華僑博物館。我們前段時間也去跟華僑博物館做了一個交流,未來我們有可能合作,把華僑文化進行深入的傳播。」 汪浩然說。
2018年11月24日,華廈大酒店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成為廣州的「城市記憶」。
華廈大酒店:開啟新篇章
1987年,廣東省中國旅行社與新加坡華僑梁氏家族合作,將華僑大廈改建成樓高39層的華廈大酒店,完成改擴建後於1991年2月26日正式試業,1994年11月全面開業,2006年12月變更為國有全資企業。2014年,廣東省旅遊集團、廣東中旅集團、白天鵝酒店集團、廣晟酒店集團整合重組成立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華廈大酒店也隨之成為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的子公司,並進入發展新紀元。
據汪浩然介紹,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華廈大酒店在疫情之前,效益在當時廣州的四星級酒店裡面一直名列前茅,無論是開房率、平均房價,還是總收入,都排名靠前。
攜程旅行網上,目前廣州華廈大酒店評分為4.6分,2022年8月有網友評價說:交通非常便利,去市內景點和北京路購物非常方便,房間智能寬敞,性價比高。
「這幾年我們除了傳承好的文化、精細的服務,也引入一些職業經理人,想讓企業在文化底蘊之上加入一些市場的活力。這些中層幹部也是起到了『鲶魚效應』,讓企業的活力能夠持續的保留。」
近日,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舉行了「2022年月餅銷售總結表彰大會」,2022年中秋,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月餅銷售總額再次突破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比今年預期增長2.38%。其中,華廈大酒店榮獲了兩項大獎「突出進步獎」和「最佳創新獎」。據悉,華廈大酒店月餅銷售額翻了一番,從230萬元直線上升為近500萬元。
分析進步的原因時,汪浩然認為,一方面是全員的努力,另一方面在於「創新」。
今年,華廈大酒店與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優勢推出了「華廈生輝TOOYEH文創月餅」,將「兔爺」文創IP引入到月餅的整體包裝設計中,更是對月餅口味進行創新,使之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如研製了每個月餅60克的重量,天然海藻糖的使用,實現了好吃不甜更健康。此外,在酒店39層桃源西餐廳里,兩隻身高1.9米的巨型兔爺赫然迎賓,眾多前來就餐的食客與之打卡合影。
這次的成功試水,讓華廈大酒店也看到了未來。
汪浩然介紹說:「接下來我們想把『華廈生輝』作為我們的一個商品品牌去打造。我們計劃,這一品牌將不局限於月餅,可能在過年盆菜、伴手禮、年貨乃至茶葉等各種商品去嘗試新的合作,希望在客房與餐飲兩大主業受疫情影響之下,可以藉助這個品牌趟開一條新路。」
此外,華廈大酒店還將利用自己的強項和優勢,在原有直通港澳大巴交通站點的基礎上,嘗試設立直通香港機場的候客廳業務,未來廣州琶洲直通香港機場碼頭開通後,華廈大酒店可作為來自大灣區乃至全國賓客的中轉接待酒店。「這樣的話可以利用好香港機場航班多、價格便宜的優勢,也可以方便遊客,直接在酒店辦好登機手續,更為便捷。」
新冠疫情給酒店業帶來的重創,華廈大酒店並不能倖免,甚至作為國企,他們更需負重前行。物業板塊曾經是華廈大酒店的重要營收之一,受疫情的影響,一方面酒店的物業空置率陡增;另方面響應政策,今年華廈大酒店為租戶減免物業費就達200餘萬元。這對於處於疫情風暴之中的華廈大酒店也是經受不小的經營壓力。
「對於酒店業來說,我們其實是沒有政策保護的行業,所以從過去到現在都是迎接市場的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之下,你自己不去革新,就面臨著倒閉。所以我們更多的發展是要靠我們自身機制、從自身內生動力上去改變,作為華廈來說,我們希望能夠延續過去的輝煌,然後通過不斷的創新,把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汪浩然說。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新一輪國企改革以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為著力點,而這猶為重要,只有這樣,國企才能永葆活力,也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回首廣州華廈大酒店的發展歷程,他們的發展路線正是與國企改革相吻合的,雖然道路曲折,卻前景光明。正如汪浩然所言:要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