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的舉人沒有考上進士,他們能夠做什麼官?

2022-06-04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如果古代的舉人沒有考上進士,他們能夠做什麼官?

看很多人拿《儒林外史》里的范進舉例子,說范進中了舉人之後,就成了人上人,這就是中了舉人之後的好處。

但事實上,范進尚未中舉人時,從某種意義上已經算是明清科舉考試中的成功者了。

因為從一個白身普通人到成為一名有資格參加鄉試的秀才,還要經過三場重要考試,大多數人一輩子皓首窮經,都被攔在這三場考試的考場之中。

這三場考試分別是縣試、府試、院試,統稱童試。

縣試是在縣裡考,由知縣主持,一年一次,連考五場。考過後,再參加府里舉行的府試,一年一次,連考三場,考過後獲得童生稱號,有資格去參加院試。院試很難,三年兩次,大多數人皓首窮經,都考不過院試,主要原因也不完全是題難,而是名額太少。院試考過之後,你才剛剛成為一名窮酸秀才。

由此觀之,范進的學問並不差,五十多歲考上舉人,這已經超越了當時95%以上的同齡人了。

再怎麼內卷,也不過如此吧。換了我參加科舉,估計早就躺平了。從這點來看,范進能考中舉人,真不完全是運氣成分。

所以,能考中舉人的人,那是人上人中的人上人。這些人要麼本來就是出身官宦巨富之家,有家學淵源,有經濟基礎,要麼就是天賦極好,學問極高,毅力極強。國家當然要篩選這兩類人躋身於統治集團之中,自然也要給予他們一些特權,否則人家憑什麼要給國家機器賣命呢?

舉人都有什麼特權呢?

其一是免除賦稅、徭役。僅此一條,便成為許多舉人姥爺們的經濟來源。因為許多小地主小商人為了避稅,會把自己的田產過到舉人名下,而舉人則會獲得一筆不菲的好處費,甚至會從對方的土地產出中獲得一大筆抽成。

其二是司法豁免權。一旦舉人深陷司法案件之中,可以不到場、不過堂、不下跪、不用刑,除謀逆之外,大多數情況可以免除死刑。

至於當官,對於舉人來說,自然是幾率很低了,因為上面還有通過了會試的進士老爺們。但成為一名舉人,事實上就是獲得了當官的資格證,即成為官僚體系的預備役。

一般來說,舉人可以當的官都是比較小的官,諸如教諭、縣丞、主薄等八九品的小官。不過這些官也是縣裡的高級官員了,只要當上,那就是權力在手,金錢我有,吃香喝辣,天天都是茅台酒。

個別發展比較好的舉人,可以當上七品知縣。比如《儒林外史》里聽說范進中舉,主動來示好的張鄉紳,就做過一任知縣。但這種情況比較少,應該是舉人出身的天花板了。極個別的舉人,上輩子可能拯救了銀河系,這輩子遂開了掛,可以當上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甚至出將入相,比如晚清的左宗棠。

所以,本著未雨綢繆、提前布局的思路,對於舉人,民間往往都是能討好就討好,能賄賂就賄賂,能拉攏就拉攏。萬一他哪天當官了呢?就算不當官,那他也肯定認識很多當官的朋友、同年、同窗之類。舉人的身份自然也就水漲船高,成為一個非常體面的鄉紳,肯定是沒問題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9316512ff525c98a2c63dfac888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