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法憲病逝後,上千人前來送行,歸葬家鄉落葉歸根,實現臨終遺願

2023-06-04     胡月芳

原標題:吳法憲病逝後,上千人前來送行,歸葬家鄉落葉歸根,實現臨終遺願

他是在開國將領行列之中,有著黑白分明的兩段人生路,是前、後半生具有巨大反差的開國中將。他曾追隨著革命隊伍,身經百戰,在戰場之上,立下赫赫戰功,卻在位居高位之時,捲入「十年浩劫」的漩渦,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他就是那位因捲入林彪反革命集團,而「家喻戶曉」的開國中將,吳法憲。

身經百戰開國中將

1930年,年齡僅有15歲的吳法憲,別看他年紀小,卻同許多的熱血青年一起,在他的家鄉江西永豐,勇敢反抗當地的地主、惡霸的欺詐壓迫,而早早的就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

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憑藉自己的勇敢與堅強,很快在同年齡段的年輕人中凸顯了出來,很快就成為了紅軍隊伍中的青年骨幹人員,入伍兩年的他,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1933年,吳法憲擔任了,紅十二軍第105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在機關一直從事青年工作。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的反「圍剿」戰鬥中,吳法憲與戰友們,頑強抵抗,拼搏到底,一次又一次經歷著生和死的考驗,在一次次戰火中,鍛鍊著自己,他逐漸的成為了組織重點培養的青年幹部。

1933年,9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紅軍第一軍團二師政委劉亞樓,師政治部主任史猶生,找到吳法憲,與他談話,要求他到師部的警通連,當一名指導員。這是吳法憲人生中第一次當一個部隊的主官。

不久,他因工作做得很不錯,被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幹事周冠南看中,通過上報給政治部主任李卓然,調吳法憲到紅一師,後被派往紅一師三團,去參加烏江戰鬥。而烏江戰鬥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以來,取得的首次勝利,此戰鬥全殲了國民黨81師。

紅軍長征時期,在四渡赤水河的前夕,吳法憲已經是紅一軍團一師三團的總支部書記了。在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的戰鬥過程中,吳法憲的手指被敵軍的流彈打掉了,鮮血淋漓的手,仍不肯放手,仍然十分頑強,無所畏懼地攀爬著那座僅有鐵索的橋,為此在戰後。

他受到了上級的表彰。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地區後,吳法憲被升職,擔任紅一軍團第二師二團的政治委員一職。

抗日戰爭時期,吳法憲先後在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685團擔任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第五縱隊政治部主任、蘇魯豫支隊政治委員等要職。他多次指揮八路軍的軍隊與日軍開展一次又一次的游擊大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輝煌的戰績。

1939年6月,在安徽的東北部蕭縣張山集、前楊莊一帶,打伏擊戰,一舉粉碎了當時分為六路的日軍進攻,擊斃打傷日軍三百多人,而三天後,又在津浦路曹村的車站附近,擊退了日軍二千餘人的進攻,斃傷日軍三百多人,還擊毀了三輛日軍的汽車……讓日軍聞風喪膽。

皖南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將吳法憲所在部隊,編入了重建的新四軍軍部,他被調職擔任新四軍第三師的政治部主任一職。在部隊剛開始改編的時候,吳法憲曾深入基層連隊、支隊,指導加強基層黨支部的組織建設。

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吳法憲參與並領導新四軍第三師,同日軍打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鬥,如人們熟知的劉老莊戰役、大胡莊戰役、阜寧戰役等,在戰役中,吳法憲領導新四軍第三師的戰士們,同日本侵略者頑強的拼殺,他們一個個視死如歸的戰鬥,打得日軍落荒而逃。

在解放戰爭時期,吳法憲被調任遼西軍區副政委,還兼任政治部主任一職,並參加了著名的遼瀋、平津等戰役,並立下戰功。

在新中國成立後,吳法憲在空軍工作近二十餘年,他先是擔任第13兵團的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後又擔任空軍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並於1955年2月,他被黨中央授予了中將軍銜。

捲入漩渦滑向深淵

吳法憲,開國中將的榮譽,何其威風,位居高位,本應該知足才是,卻不想吳法憲,甘心成為權勢的奴隸,錯誤的搭上了林彪所開的這艘反革命軍艦,自此捲入漩渦,滑向了深淵。

1964年,葉群在江蘇太倉的農村展開「四清」運動,空軍軍區也要派工作隊前去,而吳法憲正是這支工作隊的一員,自此,他便同林彪夫妻倆有了交往,在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林彪看上了吳法憲的忠實和順從,便決定要把他拉入麾下。

1965年,當時時任空軍司令員的劉亞樓,曾是吳法憲的老上級,也是他的老搭檔,卻因為疾病的原因,不幸病逝,就這樣,空軍司令員一職空缺了,這卻給了林彪一個拉攏吳法憲的絕妙之機。

於是,林彪在得到劉亞樓病逝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前去毛主席住處,舉薦當時擔任空軍政委的吳法憲,接替劉亞樓的空軍司令員一職。為了收買吳法憲,讓吳法憲對他忠心不二,林彪提前向吳法憲透露了信息。

他告訴吳法憲,空軍司令員是非常重要的職位,沒有人不想要這個位置,但他本人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決定由吳法憲來接劉亞樓的位子,並讓他挑選一個能同他搭台的政委人選,最後,林彪還告誡吳法憲,在事情沒敲定下來的時候,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要向任何透露一點兒風聲。

不久,毛主席就在林彪的舉薦下,簽署了一項中央軍委任命文件,文件命令由吳法憲接任空軍司令員一職,余立金擔任空軍政委一職。而吳法憲接到中央下發的軍委任命後,打心裡開始對林彪感恩戴德了。

1965年11月,吳法憲接到了葉群的電話,葉群在電話中告訴他,她要去杭州見毛主席,但要求他,不能驚動了北京,於是,他從上海空軍基地,秘密安排一架小型飛機,這架小型飛機在沒有驚動北京的情況之下,從蘇州接上葉群便前往了杭州。

葉群此次出行,用了不到一天便返回蘇州,而她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代替林彪向毛主席反映,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的羅瑞卿,在抓部隊建設方面不突出政治等問題,她把資料交上後立馬就返回了。

返回的當晚,她就打電話給吳法憲,暗示他,羅瑞卿與林彪的關係緊張,並把羅瑞卿反對林彪的情況告訴了他。隨後,毛主席和林彪便在上海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在這個會議上,吳法憲的一番言論,讓他邁出滑向深淵的第一步。

在會上,早已對林彪馬首是瞻,唯命是從的吳法憲,在葉群的暗示授意下,將葉群告知他,羅瑞卿如何反對林彪的情況,複述了出來。

雖然羅瑞卿堅決不承認,但在林彪夫婦的構陷下,在吳法憲作為幫凶的舉證下,1966年,羅瑞卿最終還是被撤銷了黨內外的職務,徹底離開了部隊領導的崗位,並遭受到長期的關押與審查。

文革的初期,吳法憲也遭受過不小的衝擊,當時,空軍院校一些人,衝進了空軍總部的機關大樓,叫嚷著要揪出藏著空軍中的「走資派」,吳法憲便是這頭號要被批鬥的人物。

關鍵時刻,老帥葉劍英幫了他,葉劍英讓吳法憲住進了自己的家裡,但吳法憲怕連累到葉劍英這位老元帥,同時又擔心部隊的穩定和軍事戰備,特別是怕飛機出事,便在住了三天後,就離開了葉劍英元帥的家。

白天吳法憲帶著眾人,東邊躲西邊藏的,仍堅持坐鎮指揮部隊,晚上就帶著秘書和警衛員一起到處借宿對付一宿。可時間長了,他被拖得是筋疲力盡的。就在吳法憲被折騰得幾近絕望之時,林彪站出來保護了他。

一次,當吳法憲正在被一群「造反派」圍攻、批鬥時,身為副統帥的林彪,派了自己的警衛員衝進批鬥會現場,把吳法憲搶了出來,並告訴會場上的「造反派」們,吳法憲是一個好同志,他是一個左派,不僅不能揪斗,還要委以重用才是。

此後,吳法憲對林彪更加推崇備至,對林彪的交代,更是惟命是從,對林彪要他完成的事,他都會想盡辦法,使出渾身的解數,幫林彪把事情辦成。很快,吳法憲便從了一個經常要遭受批鬥的人,轉眼間變成了一個經常跟著林彪,跑去批鬥別人的人。

吳法憲對於林彪將一對子女別有用心的安插在空軍的事,悉數照辦,並對林彪的一雙兒女照顧有加。

林彪兒子林立果到了空軍黨辦,吳法憲曾說過,林立果擁有在空軍指揮一切,調動一切的權力,正是這樣一番話,讓野心勃勃的林彪夫婦,把手伸進了空軍部隊,並密令林立果秘密建立起14個據點,妄圖施行暴力政變,向黨和國家最高權力伸出黑手。

而吳法憲因對林彪的忠心,也讓他在文革期間,政治地位逐步上升,手中權勢也越來越大,但也讓身陷泥淖的吳法憲,徹底墜入了深淵。

審判席上痛悔不已

後來,「九一三」事件發生了,隨著林彪反革命陰謀的敗漏,吳法憲身為林彪手下的「忠心」幹將,被認定為主犯之一,吳法憲從中共中央高層領導的崗位上跌落下來,成為階下之囚,就這樣坐在了人民的審判之席上。

獄中他對曾犯下的罪行痛悔不已,痛思悔悟。在接受審查的時候,他剖析了自己墜入深淵的根本原因,是在於自己內心深處對權勢的慾望與野心,他主動交代,積極配合審查工作人員對他進行的問詢,交代了在文革期間,他跟隨著林彪夫妻所犯下的種種罪惡事實。

1980年11月,已被開除黨籍的吳法憲,被判處「陰謀顛覆政府罪」、「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誣告陷害罪」,處以17年有期徒刑,剝奪其5年的政治權利。

1981年,黨中央當時考慮到吳法憲認罪態度較好,更念在他曾經為人民的解放大業做過的貢獻,對年事已高的他做出,安置他在濟南保外就醫的決定。

於是,吳法憲與妻子、一兒一女同住在濟南,他也從那個只知軍事戰備,不會生活的人,已經慢慢學會做飯、燒水,從之前分不清元角分,已經慢慢學會了如何使用人民幣,就這樣保外就醫的日子在當地政府的照顧之下,也過得有滋有味的。

清晨,年邁的吳法憲經常會和老伴一起去上菜市場買菜,起初他害怕被別人發現自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人,總是帶上口罩,可有好幾次被人民群眾發現了,結果並不是他想像中的那樣,人民群眾並不是在發現他後,跑上去攔下,找他的麻煩,而是受到了他們的特殊照顧。

有一次,他戴著口罩站在菜市場攤販那排隊買東西,有人發現了,便聽那人高聲呼喊:「大家快點讓一下,讓這位老紅軍同志先買!」,後來吳法憲就不再用戴口罩遮遮掩掩了。街坊鄰里之間與吳法憲一家相處也和睦,大家一見面,就會微笑著與他打著招呼。

1989年,吳法憲刑滿,雖然恢復了自由,身體也還算康健,但他卻一直都想回到江西永豐,可他也知道,自己如今是臭名遠揚的罪人,自感無顏面對家鄉的父老鄉親,所以他經常會流著淚和老伴說起自己家鄉。

從身經百戰開國將軍到人民罪人階下囚,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在那段革命歲月中的奮勇拼殺,沒忘記他立下的革命功績。

2004年10月,89歲的吳法憲在濟南病逝,而他曾經的老戰友、老部下,以及他們的後人在聽到消息後,從全國各地紛紛趕來為他送行。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自發的前來悼念,浩浩蕩蕩,上千人送別這位開國中將,後來,在黨和政府多方協調下,吳法憲的兒女最終實現了老父親臨終的遺願,讓他歸葬家鄉,落葉歸根,魂歸故里。

參考:

[1]何立波.開國中將吳法憲的榮辱人生[J].黨史博採(紀實),2016(04):29-33.

[2]阿雷.「文革」旋渦中的吳法憲[J].黨史縱橫,2016(08):58-61+63.

[3]陸州.吳法憲的人生沉浮[J].黨史縱覽,2010(05):46-4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795674028c5ce904b947400286fab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