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以來,受益於政策、資本、技術的推動,我國工業網際網路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據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統計,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57萬億元,名義增速達到11.66%,占GDP的比重為3.51%。 金融EMBA2017級校友、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昆岳互聯創始人劉懷平撰文指出, 在經歷新冠疫情的衝擊後,以工業網際網路為載體的新型工業和經濟模式成為我國生產和經濟復甦的發力點。預計2021年,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規模將突破4萬億元,成為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數字經濟必將催生一批工業網際網路科技公司
數字經濟在歐美國家的經濟版圖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歐美先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引領數位技術發展潮流。2018年,特朗普政府頒布了《國家網絡戰略》等國家戰略規劃,明確了對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願景。2020年以來,歐洲發布了《塑造歐洲的數字未來》《歐洲新工業戰略》《歐洲數據戰略》《2030數字指南針:歐洲數字十年之路》等綱要文件,涵蓋了歐盟到2030年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願景、目標和途徑。我國在核心技術、工業網際網路、國際化市場、高端人才等幾個關鍵指標上與歐美仍存在較大差距。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方面。通過數字產業化,關鍵技術和核心產業能夠不斷把消費、生產、服務過程中所創造的數據變成生產要素,從而提供新服務、新應用;通過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企業、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農業數字化和製造業智能化升級。
當前以5G、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數字孿生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處於創新高度活躍和密集的時期,技術成果亟需實際場景落地,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所具備的廣闊場景需求正使得其與新興技術的融合應用從技術落地走向效率化應用,促使模式業態創新多點迸發,並驅動工業網際網路持續變革演進,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
目前工業網際網路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由於未來市場空間廣闊,未來必將催生一批優秀的工業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製造企業、ICT企業、自動化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等各類型企業紛紛進場布局,形成了行業參與者眾多,但尚未構成直接競爭的市場局面。在發展路徑上,各類型企業大多利用自身傳統業務優勢在相應賽道進行重點切入,以點連線帶面,快速形成各具特色和專長的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以圖謀形成先發優勢。
二、工業網際網路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概念,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網際網路連續五年被列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工業網際網路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發展方向,預計未來十年也將持續受益於政策的支持。
傳統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本質是把生產操作和管理流程通過軟硬體系統的方式予以固化,從而建立了垂直製造體系,這一體系下負責不同業務環節或流程的子系統間彼此孤立,即使不同自動化廠商間的設備在工業現場的部署位置相鄰為伴,彼此之間的數據也絕無交集,這也就形成了工業環境中大量煙囪式的系統和碎片化的信息。
工業網際網路以數據為驅動,藉助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IoT等全面的技術和產品能力,以及豐富的數據資源積累,加速實現需求牽引的柔性、智能、綠色生產,利用智能技術與工業知識的有機融合,幫助企業預見成本投入,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2021年全國各省、市政府相繼發布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行動指南,「智改數轉」對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出更加緊迫的要求。過去單靠人為的管理經驗,已經不能適應未來數字化發展趨勢,製造業應充分利用「智改數轉」新機遇,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在製造業全流程、全領域深度應用,同時以實現能源更有效的利用,為節能減排提供決策依據,實現「綠色製造」。
三、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我國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已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暴露出很多不適應性,傳統環保產業普遍存在「重製造、輕服務」「重硬體、輕軟體」「重投資、輕運營」等問題,傳統環保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數位技術的支撐。
一方面,數位技術的不足已成為制約環保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傳統環保產業的商業模式以設備加工、工程建設為主,新的發展動能不足。隨著「第三方治理」、「環保管家」、「遠程運維」等新商業模式的快速應用,環保產業早期積累的「知識+技術」等核心優勢,需要固化到工業軟體、硬體和晶片等載體中,基於採集到的人、機、網、場大數據,通過工業網際網路構建起覆蓋面更全、效率更高的感知網絡,服務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將成為推動環保產業變革創新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工業網際網路是高質量生態環保的發展需要。「十四五」時期,環保產業內涵由「治污」向「減污、降碳和生態」發展,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正在邁向溫室氣體與環境污染物協同治理的新階段。然而,生態環保產業在源頭治理、過程減排、協同治理、跨區域服務等方面存在較明顯短板,生態環保產業實現資源能源大循環、大閉環的能力不足,一盤棋、一體化統籌不夠。工業網際網路為生態環保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工業網際網路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深度融合,推動環境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互聯互通,用數據驅動創新,用軟體定義環保,可以有效減少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反壟斷、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違法違規招投標等做法。這其中的相關問題也是近年來禁錮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而工業網際網路正是破除一切影響大市場形成的障礙、壁壘的有效工具,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以數據為驅動,通過區域間、行業間、企業間的橫向集成,集聚環保產業資源要素,實現產業鏈或區域產業集群的數字化升級,加速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創新變革,為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與環保產業的深度融合,是環保產業突破「天花板」的最佳路徑。工業網際網路將從「平台+行業」和「平台+生態」兩個維度,通過數據協同、生態融合、資源共享等創新模式,賦能環保產業上、中、下游各環節,使之能夠高效協同、健康有序發展,讓產業鏈各方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提高行業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環保產業的創新發展。
四、昆岳工業網際網路專注鋼鐵等工業企業的節能減排
過去我們主要服務的是鋼鐵、水泥、化工等傳統工業企業,工廠內環保裝備種類多且複雜,一旦裝備出現故障,需對相關設備進行維修,輕則造成因為設備停機導致的生產停工帶來經濟損失,重則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現場裝備運維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傳統的設備運維人員依賴經驗積累,設備維護時間長、人力成本高;二是對於設備故障的類型和嚴重等級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無法綜合評估對後續生產運營的影響;三是對故障的發生時間以及可能性無法做出精準的預測。
面對工業客戶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昆岳互聯團隊經過充分探討和調研,堅信數字化是大趨勢,用工業網際網路賦能客戶高質量節能減排,是一個嶄新的細分賽道。過去二十多年在環保產業的深耕發展,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客戶和技術沉澱,我們以向工業企業和園區提供第三方環保運維服務作為切入點,專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和數字化產品的開發應用,開發了昆岳工業網際網路(INECO平台),通過大數據、5G、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系統化集成與開發,實現了環保技術(ET)、運維技術(OT)、信息技術(IT)、數據技術(DT)的4T融合,促進了「人」「機」「網」「場」互聯互通,幫助客戶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昆岳工業網際網路(INECO平台)是專注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目前已形成智慧環保運維、數字化能耗管控、碳資產管理、環品彙、「智改數轉」、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園區」等綜合解決方案。以智慧運維為例,昆岳工業網際網路緊密圍繞設備狀態的監控與預測、維修、使用等信息,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對涉及設備健康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和管控。通過更全面、綜合、及時、準確的信息可視化、預測性維護和簡化作業流程來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減少設備停機造成的延誤,並通過預測和認知分析加快設備維修進度。幫助客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實施監測環保指標和碳排放量、及時預警,實現對減污降碳的數字化管理。
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然而環境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不足成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實現的制約因素。鋼鐵行業的環境基礎設施具備高能耗、高排放、重資產等特點,大量設備需要人工巡檢,監測技術手段的落後,對設備管理人員的經驗素質要求較高,同時還需要大量的現場點檢人員,影響運行維護的效率,對智慧運維的需求十分迫切。「智慧環保」已成為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一環,「智慧化」離不開「5G+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化技術賦能。藉助5G網絡的大寬頻、低延時等優勢確保海量數據高速傳輸,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正在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環境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部署可以賦能鋼鐵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減污將碳,助力中國早日實現「雙碳」目標。
生態環保是 昆岳工業網際網路的專業方向,服務業是我國生態環保領域的發展方向,數字化和互聯互通又是我國生態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方向,工業網際網路是實現數字化環境服務業的不二選擇。在昆岳工業網際網路賦能下,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我們將持續為客戶創造「超預期價值」,幫助客戶從過去的經驗管理轉型為數據驅動下的精細化管理,提升環境綜合治理和碳資產管理能力。目前,昆岳互聯運營的環保基礎設施總資產額已超過50億元,2022年底將突破100億元。
我們必須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堅持將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才能更好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未來,昆岳互聯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夯實科研團隊建設,在產品、服務和研發創新方面持續賦能,以「降本增效,減污降碳」為研發方向,推進昆岳工業網際網路示範應用,提升工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和產業園區的數字化能力。
作者:劉懷平
來源:泰科鋼鐵
編輯:ZZT
全球金融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