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咬傷,有人1周出院,有人卻截肢!華西醫生呼籲:自救要這樣做!

2023-04-27     四川名醫

原標題:被蛇咬傷,有人1周出院,有人卻截肢!華西醫生呼籲:自救要這樣做!

五一越來越近

想必許多「心痒痒」的朋友些

都已經制定好了出遊計劃

但千萬要注意了!

這正是各種 蛇蟲出動的季節

為了家人的健康,今天這篇文章,

你一定要仔細閱讀!

據悉,本月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已經接收到2例蛇咬傷患者。一位 注射抗蛇毒血清後很快就出院了,另一位不僅 打不了血清還一直受到神經性毒素傷害。

都是被蛇咬傷,為啥差別這麼大?

血清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她本可以不用截肢!」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羅林娜醫生回憶,4月中旬,成都一位15歲中學生在衛生間被蛇咬傷。學校 立刻將患者送到醫院,當醫生觀察傷口時,隨行老師 掏出手機給醫生看拍攝的那條蛇是什麼樣。

圖為中國特有莽山烙鐵頭蛇

經驗豐富的急診科很快根據蛇頭部呈三角形,形如一塊烙鐵,以及蛇身顏色等顯著特徵確認是烙鐵頭蛇。 醫生醫生立即局部處理,並使用蛇毒血清,隨後密切監測凝血,血常規,尿常規等進一步治療。幾天,這位患者就脫離危險出院了。

但有的患者就沒這麼幸運了。

4月7日,一位女士走進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說想打抗蛇毒血清。經過醫生仔細詢問後才知道,原來40多天前這位女士去西雙版納旅行時被蛇咬傷,當時自行簡單處理,未規範注射蛇毒血清,感覺良好就走了。但40天來,逐漸 出現面部、下肢麻木,腹股溝腫塊,開過一些藥都無法緩解所以最後找到這裡來了。

羅醫生告訴她,按照蛇毒的毒性來看應該是神經毒,但是由於錯過最佳注射蛇毒血清時機,只能神經營養治療,慢慢恢復。

不過相比之下,這位女士還算幸運。曾有一位老婆婆被蛇咬了5、6天以後才被送到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

由於老人本身有糖尿病,再加上蛇毒猛烈、留存時間過久,老人被 蛇咬傷的創麵皮膚大面積發黑壞死。

「我們給老人清洗的時候直接就看到骨頭, 最後是截掉整個足導致癱瘓。但如果第一時間送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千萬別自行評估

不同毒蛇的毒性各異

按照蛇毒的毒性,可以將其分為 神經毒、血液毒細胞毒類和混合毒類。

神經毒

主要見於 眼鏡蛇科,比如金環蛇、銀環蛇、海蛇等,主要存在於 南方、沿海地區。

被這類毒蛇咬傷 局部疼痛可能不明顯,但 毒性特彆強,會逐漸出現 神經麻痹,如四肢無力、吞咽困難、言語不清、視物雙影、眼瞼下垂,嚴重的可能出現 呼吸麻痹、昏迷甚至死亡。

血液毒

主要見於 蝰科裡面的蝰蛇、竹葉青、尖吻蝮等,也主要見於南方地區。被咬傷後輕者出現傷口出血,皮下出血,不及時治療,可能出現全身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我們遇到有人 牙齦出血,鼻腔出血,眼底 出血,血尿或消化道出血,甚至 腦出血,這種情況就很麻煩了。」羅醫生講道。

細胞毒

主要見於 蝮蛇等,是 四川地區最常見的毒蛇類型,被咬傷之後會造成 局部肌肉、組織的壞死,出現局部劇烈疼痛、腫脹或四肢腫脹,也有部分會出現凝血障礙, 嚴重者可導致肢體殘廢。

當然,許多毒蛇它可能有幾種毒性的表現,被稱之為 混合毒性,如眼鏡王蛇以神經毒為主要表現,但也有細胞毒性表現。

由於蛇的毒性各不相同,各人體質也有差異,所以發作起來症狀、程度也不盡相同。

但千萬不要因一時疏忽錯過治療時機。毒蛇咬傷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儘早使用抗蛇毒血清!

被蛇咬傷莫亂動

第一時間這樣自救

如果被蛇咬到,羅醫生提醒大家:

1

立刻遠離該環境

為防止被再咬傷或更多傷害,大家一定要儘快離蛇遠一點。

2

身體局部解壓

要去除受傷部位的各種受限物,比如手被咬後,需要把戒指、手鐲摘掉;大腿被咬傷後,要鬆開緊身褲等。因為被咬部位很有可能腫脹, 勒緊反而引起局部的缺血壞死。

3

記錄蛇相關信息

儘量拍照記錄蛇的 品種,或記住蛇相關信息,如 顏色、花紋、形狀等,方便醫生及時、迅速做出判斷,進行針對性治療。

4

忌激動和運動

注意送醫過程中 不要奔跑,或 飲用酒、咖啡等,否則血液流動加快,會 加速毒素的吸收和擴散。

5

不要盲目使用草藥外敷

防止繼發感染

此外,蛇經過冬眠,蛇毒濃縮,毒蛇咬傷後症狀會比其他時間更重,咬傷後自行處理不當也很容易加重感染。

當你無法明確判斷咬傷你的蛇是否為毒蛇時, 一律按照毒蛇咬傷的方法進行處理,被咬傷後最好立即就醫。

不要用嘴巴去吸毒液,毒素會由口腔黏膜吸收,尤其口腔或牙齦有出血的人,反而會傷及施救者。

如果沒有正確處理蛇咬傷的經驗, 不要自行放血甚至切割患處,結紮患處高位時,一定注意及時減壓,防止出現患肢缺血壞死。第一時間送醫就診。

假期將至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大家

為了家人的健康

請一定要重視防護!

轉給身邊需要的人吧~

「本期科普醫生」

醫生簡介

四川衛生醫療隊中毒分隊隊員,中毒醫療骨幹。從事臨床醫療診治二十餘年,對內科疾病的診治及各種急危重症的搶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各種藥物、農藥、氣體、各化合物等中毒的救治。對血液凈化技術、機械通氣、纖支鏡、重症超聲、各種重症有創技術檢測等熟練掌握。在中毒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有深入研究。參與多項科研項目,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數篇,發表核心期刊數篇。

編輯 | 魚魚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央視新聞、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62d4dd142834b52efbdc74743da9c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