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兒子眾多,是清朝歷代皇帝里皇子最多的一個,康熙的兒子也是清朝皇子裡最具才華的一代,然而,有才幹的人多了,競爭自然也就激烈,特別是對於皇位這種,只有一人能得到的,就更是會爭的頭破血流,人人都想要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但是這個位置卻只有一人能坐,因此九龍奪嫡,兄弟相殘,康熙的兒子們,因為爭儲而削爵幽禁的也不再少數。
在康熙的所有兒子裡,十二阿哥胤祹不算是最出色的,然而他卻是最長壽的。他的長壽不僅在於他一開始就懂得明哲保身,抽離出爭儲之爭,也在於他的良好心態,得之不驕,失之不躁,成為康熙皇子裡最長壽的一個。
而這一切,或許都得歸功於撫養胤祹的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本是當年陪伴孝莊進宮的侍女,陪著孝莊歷經三朝,也曾經陪著孝莊一起見證過兩代帝王的成長。其中,在康熙的成長路上,蘇麻喇姑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康熙一直很尊敬、信任她。在孝莊去世後,為了排解蘇麻喇姑心中的憂傷,將自己的十二阿哥胤裪交給蘇麻喇姑撫養,一方面是相信蘇麻喇姑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蘇麻喇姑的生活有個重心。
此時的蘇麻喇姑,雖然已經年近古稀,但是身體硬朗,撫養了十二阿哥,她的生活有了重心,也更為愉悅。蘇麻喇姑也不愧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她的影響下,胤裪成年後,在眾兄弟都為皇儲斗的你死我活的時候,胤裪卻獨善其身,並且處事公正,不徇私枉法,多次奉旨辦理各種政務,成為一個既有才幹又無野心的皇子,得到康熙的寵幸。
蘇麻喇姑一直陪伴了胤祹近二十年,兩人感情很厚,不是母子,勝似母子,胤祹親切的稱蘇麻喇姑為「阿扎姑」,阿扎」,滿語,與「額涅」含義相同,即母親、額娘。後面加一個「姑」字,變成了「母姑。在胤祹心裡,蘇麻喇姑就像是他的親生母親一樣。直到康熙四十四年,蘇麻喇姑病重,在這期間,幾位在京的皇子,都像對待自己的親「媽媽」一樣去看望照顧蘇麻喇姑,其中胤祹最為盡心,和自己的福晉一起日夜守在蘇麻喇姑身邊,悉心照料。這對既沒有實際上,也沒有名義上血緣關係的母子,卻是實實在在的將對方視為自己的至親。
雍正帝即位後,胤祹晉封多羅履郡王,後又降至固山貝子;雍正八年恢復胤裪多羅履郡王爵;雍正十三年晉和碩履親王。此間起起落落,胤祹卻懂得淡然處之,得之不驕,失之不躁,這份良好的心態使他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才薨世,年78,是康熙帝諸皇子中最長壽的。
而胤祹的處世態度,人生哲學,是和蘇麻喇姑的教育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