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百年「工商基因」孕育專精特新「小巨人」

2023-06-27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無錫百年「工商基因」孕育專精特新「小巨人」

是什麼成就了無錫經濟的增長以及「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在融資、人才培養等方面,無錫市政府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哪些支持?

文|閆佳佳 朱耘

ID | BMR2004

位於杜拜全球最大的摩天輪項目的連結杆,2022年冬奧會造雪車、壓雪車零件,每小時最多分揀10萬件包裹的智能分揀機……這些項目的背後都有著無錫專精特新「小巨人」的身影。

無錫提出,到2023年底,爭創20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2年,無錫全市共有56家企業獲評第四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8家,新增和累計數排全省第三。

不是省會城市的無錫,早在2018年便跨入「萬億俱樂部」城市陣營。2022年無錫GDP達到1.49萬億元,同比增長6.05%。就產業來看,無錫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56%,創十年來新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上兩個千億元台階,達5586億元。

是什麼成就了無錫經濟增長以及「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在融資、人才培養等方面,無錫市政府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哪些支持?

01

百年 「工商基因」

「專精特新」指的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在細分領域內擁有獨特技術成果及創新的中小企業,是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2022年,無錫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9.9%, 10個千億級產業里,物聯網、生物醫藥、高端紡織等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入選「國家隊」,機械行業產值超1.1萬億元,成為無錫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無錫成為培養『專精特新』企業的標杆城市,得益於其 『工商基因』。」 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企業發展服務處副處長朱凌莉告訴《商學院》記者。目前,無錫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已經累計88家,而且都是本土培育的,以民營企業為主。

無錫緣何有如此強的「工商基因」,甚至是「民族工商業發源地」,這需要追溯到「洋務運動」時期。1893年,楊宗瀚在李鴻章督管的上海機器織布局擔任總辦的職務,在李鴻章的影響下,楊宗瀚生出「實業報國」的想法,於是1896年在無錫成立了第一家民族資本工廠——業勤紗廠,無錫由此成為當時中國的棉紡中心之一。

優越的地理位置,讓無錫商人看到商機。京杭大運河北接長江,南達太湖,其中四十多公里縱貫無錫城區,為了利用運河便利的航線,無錫商人興建的工廠,大多都緊鄰運河。到1912年,無錫民族工業已經有了20家企業,紡織、繅絲、麵粉加工三大工業主體已經奠立。這也為無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了歷史基礎。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侯祥鵬表示,無錫將千百年來的「工商基因」傳承並不斷發揚光大。改革開放之初,無錫以「四千四萬」精神主動融入市場經濟大潮,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83年無錫實行市管縣體制後,將農村聯產承包的改革形式率先引入鄉鎮企業,大力推廣「一包三改」,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組織城鄉企業掛鉤合作,極大地激發起鄉企的創業熱情,促使「蘇南模式」成型推廣。

進入新時代以來,無錫以「四敢」精神繼續擔當作為,立足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實施一系列產業發展政策,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

02

財政與市場資金需形成合力

從行業分布來看,無錫88家企業入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在數字經濟、高端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高端製造領域,無錫藉助本地豐富的製造業資源和技術積澱,在高端裝備製造和智能製造等領域不斷發展壯大,湧現出一批優秀的製造業「小巨人」企業。

侯祥鵬告訴《商學院》記者,無錫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湧現,與無錫民營企業自身努力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分不開。無錫以實體經濟見長,其中民營工業帶動作用突出。無錫的民營企業繼承了「敢闖敢幹」的基因,注重自主研發,把突破行業壁壘、技術壁壘、產品壁壘作為企業的首要任務,充分利用省內市內豐富的科教資源開展「產學研」合作。如果說面廣量大、專注深耕是無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成長的內因,那麼政府的大力支持則是這一現象的外因。無錫早在2015年就開始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評定,持續至今已有8年。

2023年無錫啟動構建「465」現代產業體系和「3010」重點產業鏈,「十四五」期間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代半導體、量子技術、深海極地等未來產業領域挖掘篩選一批企業作為無錫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苗子企業,以入庫的形式梯隊定向培育。屆時,無錫將會湧現出更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中提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融資促進措施有待進一步創新和落實等。在面對融資難題時,政府如何幫助「專精特新」企業打通輸血渠道?

無錫的做法是,在全面執行國家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基礎上,支持各地區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再按25%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標準給予獎補,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支持市內企業在創新資源密集的國家和地區建立海外創新孵化中心、研發機構,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分三年分檔擇優給予總額最高600萬元運營補助。

就全國「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環境來看,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院長肖星認為,政府直接給科研企業經費是企業的一大資金來源,但是真正市場化的資金參與不夠。她建議,政府需要有一個更開放的心態,當前政府引導基金存在很多限制,雖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工具,但還不是真正進行產業轉型鼓勵科技創新的工具。今後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中建議,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來,並取消必須返投當地企業以及返投比例要求等限制條件,來吸引頭部機構的投資。

為形成全市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政策合力,無錫2022年出台《無錫市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金融支持上,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增設「專精特新貸」專項金融產品。同時,市工信局與人行無錫市中心支行制訂了《金融賦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促成長行動實施方案》,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與「專精特新」企業適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據了解,目前無錫市所有商業銀行均已推出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專屬融資產品。

在王鵬看來,首先,無錫市政府通過建立專門的產業基金,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直接的財政資金支持,降低了其融資難度,從而有助於這些企業在研發、生產等方面開展更為深入的工作。其次,政府還通過搭建專門的平台和服務體系,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融資服務,為企業在融資方面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比如,無錫市政府通過引入金融機構和創投機構等,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提高了其融資效率。

他還建議,政府可以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科技創新基金等方式提供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同時,政府可以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信貸支持,通過拓寬「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渠道來緩解其融資難的問題。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引導社會資本進入中小企業融資領域,建立起與「專精特新」企業相匹配的融資服務體系。例如,政府可以推動成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中小企業股權投資基金等專業機構,通過提供風險共擔、股權融資等多元化融資服務,滿足「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需求。最後,政府還可以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風險評估和信用評級,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融資信用度和融資能力,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

03

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

據無錫市投資促進中心消息,對引進總投資在10億元(或等值美元)以上的先進位造業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其中,每新引進一個總投資在10億~100億元的項目給予1000萬~15000萬元的綜合獎補。

無錫市政府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全市凈增高新技術企業938家,占全省新增數的13.7%,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546家;24家企業入圍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入庫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651家,比上年增長49.4%;雛鷹、瞪羚、「准獨角獸」入庫企業分別達到4023家、2343家、201家,均實現30%以上的增長;14家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企業上市數量位居全國前十。2022年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8%。

王鵬表示,無錫市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專精特新」企業,這些企業涵蓋了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在「專精特新」方面的招商引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支持「專精特新」項目的引進方面,他建議投資促進局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例如加大財政支持、優化政策環境、搭建平台服務等等。可以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力度,為其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可以優化企業登記註冊流程,減少企業註冊時間和成本,提高投資便利性;可以建立與行業相關的專業平台,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市場推廣等服務,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馮愛東在無錫市「專精特新」企業聯盟首期企業家座談會上提到,2023年「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工作將從五個方面推進。

一是推動企業集群發展,籌建先行示範區。推動在工業園區、開發區、鄉鎮等範圍內形成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路徑。鼓勵大企業共享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要素優勢,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二是開展協作配套活動,辦好鏈主分享會。依託「專精特新」企業聯盟,基於「465現代產業體系」,在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中遴選出四大地標產業和六大優勢產業的重點企業。鼓勵鏈主企業通過需求發布、訂單發榜等形式,促進與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配套、企業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起到「以大帶小」的效果。

三是助力數字化轉型升級。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需求場景和特徵,為1000家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進行數字化轉型畫像。引入一批數字化服務商、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等資源,支持服務商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量身定製開發匹配度高、適應性強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

四是實施上市培育工程,開展上市培育私董會。聯合地方金融監管局,重點針對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中還未上市的企業開展上市孵化培育工作,整合優質的上市服務資源,組織政策宣貫、上市輔導和參觀學習等賦能活動。開展上市培育私董會,邀請政府相關部門、已上市企業代表、金融機構、財稅及法律專家,有針對性的為擬上市企業做好個性化輔導。

五是整合各類優質資源,組建「專精特新」服務團。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專精特新」企業聯盟、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協會、各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等機構組織的作用,爭取更廣泛、更優質、更權威的服務資源,組建「專精特新」專家智庫服務團,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市場化、多元化的服務內容。

致力於到2025年,無錫市四個地標產業集群(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和六個優勢產業集群(高端裝備、高端紡織服裝、節能環保、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車)營收合計達到2.6萬億元。在此基礎上,培育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萬億元級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發展高地和5000億元級別先進裝備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6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5de62eb1ffd5fbfa43924244e8b82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