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華基金再度「造星」,閆思倩能力待考,獨立管理經驗僅一年

2022-07-12   全球財說

原標題:鵬華基金再度「造星」,閆思倩能力待考,獨立管理經驗僅一年

作者:尹柏

出品:全球財說

鵬華基金又一場轟轟烈烈的「造星運動」開始上演,這次的主角是跳槽至鵬華不久的新生代基金經理閆思倩,目前其所管理的新基正在發售中。

然而,閆思倩真的像鵬華基金所「包裝」那般光鮮亮麗嗎?還是像上一個爆款明星基金經理王宗合一般「曇花一現」?

閆思倩獨立管理經驗僅1年 前輩幫襯業績水分幾何?

百度一下,近期關於閆思倩的文章報道層次不窮,熱度遠遠高於其在工銀瑞信任職期間。

「新能源一姐」、「新能源投資大咖」、「新能源女神」、「知雄守雌大道可循」等種種溢美之詞的背後,閆思倩的累計任職時長為4年又154天。

單看閆思倩的任職回報,確實格外亮眼,但是細看呢?

《全球財說》發現,閆思倩4年多的任職時間中,僅有1年是獨自一人管理基金,剩餘時間均是處於「老帶新」階段。

閆思倩在工銀瑞信參與管理的兩隻基金工銀瑞信生態環境以及工銀瑞信新能源汽車A/C,分別由累計任職時長近12年的何肖頡,以及累計任職時長超過7年的杜洋,帶領合作管理。

以工銀瑞信新能源汽車A/C為例,該基金成立於2018年11月14日,成立之初由杜洋、閆思倩共同管理,杜洋作為工銀瑞信能源設施研究團隊負責人,尤其擅長能源方面研究,並為金牛獎獲獎者。

數據顯示,2018年11月14日至2021年1月18日的三年多時間中,杜洋與閆思倩共同管理該基金,期間基金回報為192.41%,之後2021年1月18日至2022年1月13日閆思倩單獨管理期間,基金回報稍微遜色為35.95%。

圖片來源:螞蟻財富

而與老將何肖頡共同管理工銀瑞信生態環境,該產品則自2017年10月17日起至閆思倩離任,均是二人共同管理。

也就是說,閆思倩作為基金經理的4年時間中,雖然打造了近乎完美的業績水平,但卻僅有1年單獨管理經驗。

同時,作為新能源領域的堅定者,閆思倩也可謂是「生逢其時」,正好趕上了新能源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的最佳時刻。

Wind新能源指數顯示,2021年年初至年末一年中,區間最大漲幅接近75%。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基金重倉股,更是在短短2-3年時間中股價呈幾何倍數上漲。

並且,閆思倩除單獨管理經驗欠缺外,之所以業績如此漂亮,與其並未經歷牛熊更替也有一定關係。

資料顯示,閆思倩於2022年1月13日辭任工銀瑞信所管產品基金經理,離開栽培其成長的老東家,彼時尚未進入壬寅虎年的股市低迷期,可以說在管理層面完美「躲過一劫」。

但也恰是因為躲過股市低迷,也讓閆思倩並無穿越牛熊、調整持倉的經驗,再疊加單獨管理時間過短,其個人能力確實難以憑藉過往業績來評判。

不過,在鵬華基金新一輪的「造星計劃」中還頻繁提及的是,閆思倩自5月7日接管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以來,該基金近55天的收益率為45.05%。

熟悉A股走勢的投資者應該都知曉,在2022年4月27日整體觸底後,三大指數均出現了大幅反彈。

依舊以Wind新能源指數為例,自4月27日觸及低點1423.79點後,截至7月11日區間最大漲幅超過62%。

由此來看,閆思倩不僅躲過了熊市,還剛好趕上了牛市!

並且,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作為規模僅為0.61億元的基金產品,擁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同時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4個報告期均持有大盤成長股比亞迪,以及恩捷股份、華友鈷業、億緯鋰能等新能源相關重倉標的。

同時,2022年一季度末,比亞迪成為該基金產品的第一大重倉股,比亞迪自4月27日至今區間最大漲幅接近60%。

不得不說,出色的搭檔、新能源蓬勃發展、牛熊交替的時間節點——「天時地利人和」缺一都難以成就鵬華基金靚麗包裝的閆思倩。

圖片來源:鵬華基金財富號

在新基的討論區,就有投資者提及,「閆思倩過去三年業績出色無非是搭上了新能源的順風車」。確實如此,更何況這是與老將合作成就的業績。

在諸多光鮮名頭簇擁之下,閆思倩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證明自身投研、擇時的能力。

目前來看,新基發售第一天並沒有結募,也未產生轟動效應,在市場信心不足且新能源位於短期高點的情況下,恐難再用同樣的首發打造「奇蹟」了。

揠苗助長「毀」了王宗合 2022年至今業績全面告負

下面就來說說,曾經的「奇蹟」基金經理——王宗合。

說到鵬華基金的「造星計劃」,王宗合必須是首位,這位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比起上文提到的閆思倩,還是頗有重量的。

資料顯示,王宗合累計任職時長達11年又198天,榮獲眾多獎項,是金牛獎、明星基金獎、金基金獎大滿貫基金經理,僅2019年度便斬獲兩座金牛獎盃。

Wind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三季度,王宗合創下從業以來的最高連續6月回報。

作為鵬華基金資歷較深的重要權益基金經理,且擁有頗多殊榮,王宗合成為了鵬華基金「造星計劃」的首選。

鵬華基金於2020年7月為王宗合傾力打造了鵬華匠心精選A/C,在鋪天蓋地宣傳造勢、拼盡全力渠道銷售,疊加公募火爆的情況下,首發即受到市場熱捧,認購金額達到1300億元。

而此前的王宗合,雖然已經管理著7隻產品,但每個產品的規模均不足20億,多隻產品不足10億,截至2019年末,王宗合旗下基金規模僅為43.64億元。

突然面對超千億元認購,最終配售A/C 兩類份額接近300億份的超大規模,變得不知所措。

但是,鵬華基金不願放過這個機會,2020年9月再度為王宗合發行新基金鵬華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該基金與另外4隻其他基金公司的同類產品一起發布,但業績卻一直處於墊底狀態,至7月11日的業績總回報為-36.88%。

僅在2020年,鵬華基金便一口氣為王宗合發行了5隻新產品,使其在管產品高達10隻。

圖片來源:Wind

隨著壓力驟然增大,能力圈為食品飲料、農林牧漁、商業零售等行業的王宗合顯得力不從心。同時,依靠「吃藥喝酒」行情獲得高額業績,也跟隨大盤風格轉化,蕩然無存。

鵬華匠心精選A為例,截至7月11日的最新單位凈值僅為0.8188元,處於破凈狀態,成立至今總回報為-18.12%,同類排名為1050|1122。

恰巧,現在正值鵬華匠心精選A/C成立兩周年之際,但份額卻出現腰斬。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A類份額已由成立之初的267億份降至124億份,C類份額也由30億份降至24億份。

在鵬華基金揠苗助長、過度包裝的情況下,即便市場整體回暖反彈,王宗合所管基金2022年年初至今業績也全面告負,同時2019年全年業績也全部為負。

圖片來源:Wind;統計區間:2022年初至今

圖片來源:Wind;統計區間:2021年全年

如此局面著實令人唏噓,畢竟王宗合此前2019年、2020年所管老產品業績均表現十分出色,全年收益率接近80%-90%一線。

隨著白酒行業的下行,王宗合「神話覆滅」,那麼閆思倩呢?

鵬華基金依舊選擇包裝、造星,一個人被神話之後,或許就不再屬於自己,利與弊也同時存在。好在的是,現在投資者對於權益類公募基金遠沒有2020年時熱情高漲,對於閆思倩而言還存有迴旋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回暖公募基金也逐漸步入發行旺季,據不完全統計7月首個交易周便有36隻基金髮售,本周也將有44隻基金首發。

抽絲剝繭,你覺得鵬華基金「造星計劃」可取嗎?不看廣告、不看包裝,閆思倩僅1年的獨立管理經驗,又能否擔綱重任,《全球財說》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