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黑神話,荒蕪的遊戲投資

2024-08-21   36氪

文|施嘉翔

編輯|劉旌

封面來源|《黑神話·悟空》實機過場動畫

2007年2月,25歲的馮驥第一次在遊戲圈裡嶄露頭角,是因為一篇討伐網遊的檄文。在這篇名為《誰謀殺了我們的遊戲?》的文章里,他問:「要不要把玩家當牲口看?」

他操著極具個人色彩的語言寫道:「狗日的網絡遊戲產業,催生出一幫像我這樣的狗東西,天天琢磨下面五個命題」。這五個命題是:如何讓玩家一直沉迷;如何讓玩家吐出更多的人民幣;如何讓玩家拉幫結夥;如何讓玩家相互仇視;如何實現隱性的現金賭博和金幣交易。

此時的中國遊戲行業,幾乎被《征途》式的氪金網遊壟斷。馮驥所在的公司內部,一度還發起過爭論,但到最後,主題逐漸變成:「我們是不是也要像征途那般黑」。

一年後,馮驥加入騰訊。在騰訊的6年里,他先後負責過《尋仙》運營和《斗戰神》主策劃。某種程度上,《斗戰神》已經有了馮驥後來作品的影子:技術籌備時間是一般產品的2-3倍,研發團隊人數和資源投入也是最多的,甚至一度通過自研引擎實現了《魔獸世界》和《暗黑破壞神3》的技術特性。在馮驥離開騰訊後,《斗戰神》變成了一款純粹的氪金網遊,當然這是後話了。

2014年6月,馮驥成立遊戲科學。這一年,騰訊將手游定為主攻方向。

而後四年,遊戲科學四處求索。為了活下去,馮驥在當時立項的首款遊戲叫《百將行》——一款玩法山寨《刀塔傳奇》、但美術風格自創的手游;隨後是《戰爭藝術:赤潮》。它們解決了遊戲科學短期的生存難題,後者還幫助他們拿到6000萬來自英雄遊戲的天使融資。

一切都在軌道上運轉。但團隊們突然覺得再不做單機遊戲,「一個人的創作黃金時間可能就只有幾年,這個時候如果不做一點好東西的話,這輩子可能就沒什麼機會了……」聯合創始人楊奇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道。

馮驥後來說,凡事都有因果,如果沒有之前做手機遊戲的經歷,沒有成熟的商業社會給予的資源,沒有中國的人口紅利,那麼今天也沒有機會做《黑神話:悟空》這樣的產品。

以上就是黑神話的前傳。

六年磨一劍。黑神話在今天引發的轟動,是超乎多數人意料的。它也勾起了一個許久沒人提起的話題:中國遊戲在投資行業還有一席之地嗎?

「不會。」專注遊戲領域投資的莊明浩斬釘截鐵地說,國內短期內就不可能會有創業投資的熱潮;進而短期內就不可能會有遊戲創業投資的熱潮;所以更談不上有什麼3A遊戲創業投資的熱潮。

幾乎只剩戰投

中國遊戲投資是伴隨著移動手游發展成長起來的。據IT桔子,中國遊戲市場投融資在2014-2015年迎來高峰,兩年投資事件在400起以上,投資金額在100億元左右,但在2016年後就遠離了投資的主戰場,一度單年投資金額僅53億元。

莊明浩告訴「暗涌Waves」,2016年,當時的收購全面爆雷,早期項目成本升高,巨頭全面進入手游市場,「以小博大的機

會,或者說『大餅』/夢想圓不下去了。」兩年後,版號限制出台,水溫持續降低。

2020年是短暫復甦的節點。疫情的紅利和幾款核心遊戲產品(《使命召喚》《原神》《萬國覺醒》)的上線加速了遊戲戰略投資爆發,投資金額再度突破100億元。

但此時細數牌桌上的玩家,會發現幾乎只剩大廠們的戰投(比如嗶哩嗶哩、吉比特、米哈游),產業投資占比已經達80%。

其中,錯過《原神》的騰訊正在成為最激進的投資方。它在2020年投資超過30家遊戲公司,開年又密集投資11家。

騰訊對《黑神話:悟空》的投資也發生在這一時期。騰訊在談判時承諾:不干預經營決策、不搶占項目主導、不尋求發行運營,甚至表示「不會刻意追求商業回報」。

儘管如此,貼著「抄襲」、「盜版」標籤入局的騰訊還是引起了輿論非議,馮驥本人不得不回應稱「我們選擇的路並不好走,所以一直以來,對於認同我們價值觀,願意幫到我們實現夢想的,無論是人、技術還是資金,我們都會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前提下,進行認真的接觸與有條件的接納。」

但目及之處,騰訊已經是遊戲開發商的理想投資方。多位遊戲行業人士對「暗涌Waves」評價,騰訊「如果承諾不干涉就不會幹涉」。

2016年6月,騰訊以86億美元收購了研發出《部落衝突》和《皇室戰爭》的Supercell 84.3%股權,這是遊戲行業最大規模的一筆收購,但Supercell始終保持獨立運營,並且不需要離開芬蘭;再往前,騰訊收購了風靡十年的《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曾有一位電競行業人士對我們透露,理論上《英雄聯盟》國際項目組是騰訊全資收購的子公司,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二者的關係卻是反過來的。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騰訊在2021年投資了一度被視為與《黑神話:悟空》齊名的「國產3A之光」《影之刃零》。

《影之刃零》的製作人是梁其偉,2008年,還在耶魯建築系就讀的他發布了單機遊戲《雨血》系列首作。然而,在2012年和2013年先後接受真格基金和網易的投資後,他把目光轉向移動平台,在單機與手游之間選擇了更商業向的後者,他坦承向所有商業化修改意見妥協,因此被追隨的玩家指責「墮落」。

但從2018年起,梁其偉帶著一個小團隊,在沒有對外透露任何信息的情況進行單機遊戲開發,「一個在留存/付費率/ARPU的世界中可供暫時喘息的庇護所。」

2021年春節,來自網易和真格的兩輪早期投資期滿,梁其偉選擇回購這部分股權;而騰訊在得知《影之刃零》的開發動向後,主動提出在不干涉公司經營,不綁定產品合作,不影響作品創作的前提下進行投資。

知情人士透露,獨立遊戲製作人梁其偉在手游階段「賺錢,但很痛苦」,回購股權是為了拿回話語權,「也給騰訊騰出進入空間」。願意支持有別於氪金手游的單機,這是開發商們歡迎騰訊的重要原因。

騰訊同時也是Epic Games的控股股東,其正式公布用於遊戲製作的虛幻引擎5(UE5)後,《黑神話:悟空》是首批使用方,《影之刃零》也在開發過程中大量使用了UE5。

2018年,在全網刷屏的《騰訊沒有夢想》指出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他的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但在今天來看,躬身進入垂直領域(如電商)屢屢受挫時,用投資貫連平台與流量不失為明智之舉。

放眼望去,騰訊已經是中國遊戲市場為數不多的投資方。在此之前,有過一些VC基金投資遊戲,但大多因為版號管控、退出路徑不明等原因撤出戰場。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英雄遊戲(當時還叫英雄互娛)。2017年,遊戲科學獲6000萬來自英雄遊戲的天使融資。不過據英雄遊戲2022年的年報,他們在當年將《黑神話:悟空》開發商遊戲科學的股權以4.8億元售出。其中2.8億元已在當年完成交割,而剩餘的2億元則定於2025年4月1日之後支付。如今的英雄遊戲也逐漸轉型自研。

8月20日,英雄遊戲CEO吳旦在朋友圈表示,「今年很多人都來問我,怎麼投的黑神話,怎麼投的鳴潮,我其實答不上來,因為這裡面的方法論簡單到沒啥可說的(多說一句都是裝逼),就是:事在人為……人對了就行。」

3A,一種精神

買斷制的3A遊戲從來不是一項好生意。梁其偉曾經說過,做單機在「達到3A級遊戲品質、需要投入好幾個億成本」的前提下,如果想保本,且要繼續做下去,需要實現高級國際化——以品牌影響力產生國際化收益,從而在主機玩家群體裡面獲得轟動,「才可能在核心玩家群體裡面賣出幾百萬套、上千萬套遊戲,才有可能回本。」

對於回報為王的機構而言,僅僅賺回成本實在缺乏吸引力。

據移動應用市場研究機構Appmagic,2024年上半年,《王者榮耀》以9.61億美元奪得全球手游收入桂冠、《原神》也有3.2億美元。

另據接近微信小遊戲《鹹魚之王》的人士透露,「《鹹魚之王》是公司內部唯一一個七星項目,七星意味著每月利潤超6000萬。」

一名小遊戲從業者同時告訴「暗涌Waves」,這款遊戲的最大付費點是玩家之間的仇恨與爭鬥,當新人氪到第一後會進行合服,這樣就能讓十個相同氪度的開始新一輪競爭,「後來都有大R玩家(遊戲中的高付費玩家)主動問怎麼還不合服?」

這也是馮驥在入行時就諷刺過的——遊戲策劃們的工作焦點——不是研究如何讓遊戲更好玩更豐富,而是讓玩家習慣黨同伐異,謾罵虐殺,以及進行更安全的在線現金活動(賭博,虛擬物品交易等)。「相比那些過時的,傳統的單機元素,這些新玩意兒在經濟效益上獲得了明顯的,甚至是空前的成功。」

但顯然,《黑神話:悟空》這樣的買斷制3A,完全無法在商業化上和氪金遊戲相提並論。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研發周期。黑風山是《黑神話:悟空》里的第一章,你會在這裡遇到第一個小頭目刀狼教頭,當你打敗他後,可以撿起一把名為「赤潮」的刀。馮驥在接受採訪提到,為了讓猴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走過去,握緊刀,把刀從地上拔出來,放進耳朵里——其中的關鍵是走過去,拔刀。把這個大多數玩家意識不到的動作調到平滑順眼,需要開發組兩三個月的時間。

而一名小遊戲從業者在與「暗涌Waves」交流時,提到他們更多的考慮是「為了讓用戶即點即玩,要怎麼塞更少的東西」。他們目前已經把遊戲中的3D部分完全去除。

上述人士對「暗涌Waves」表示,行業需要《黑神話:悟空》這樣的遊戲帶領大家進步。他開玩笑說,「他們如果不做嘗試,我們就一直換皮、一直換下去,像現在的二次元遊戲換皮原神一樣。」

但他同時也慨嘆,「做一個商業遊戲,營收再高,都不會有人接受,十年之後,也沒有人記得你是誰。」

有行業人士告訴「暗涌Waves」,不少獨立遊戲開發者是看到《黑神話:悟空》宣傳片後加入這個行業的,而《黑神話:悟空》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職業選擇。

在《斗戰神》第三章節結束後,「白骨之後,再無西遊」是馮驥繞不過的坎坷;六年後,「白骨之後,重走西遊」出現在《黑神話:悟空》首支實機演示視頻的結尾,玩家們為此興奮、激動;十年後,《黑神話:悟空》正式上線,截至8月21日凌晨,四百五十萬份的銷量已經突破歷史。

對前途仍然坎坷的國產3A遊戲來說,馮驥那句流傳甚廣的話也同樣適合形容他們的征程:「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

參考文獻:

[1]梁其偉的選擇II

[2]如今我風華正茂:遊戲科學如何製造《黑神話:悟空》

[3]馮驥和他的《戰爭藝術:赤潮》

[4]過去的三年(2020-2022)是「彎路」嗎?——投資視角下的中國遊戲業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