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海淀老錢風」,為什麼比各種風都厲害?

2023-12-14     商務范

原標題:帝都「海淀老錢風」,為什麼比各種風都厲害?

范主說:深藏不露

在帝都待久了,一定會聽說這麼一句話:「朝陽無存款,海淀無時尚」。

有人說海淀是全北京最土的地方,沒有SKP貴婦和CBD精英,只有數不清的碼農和大學生;也有人說海淀就是德國的「北京分德」,沒有美食也沒有夜生活。

然而最近,海淀卻翻身成了網友口中「老錢風」的代表。因為這裡沒有任何穿衣焦慮,風格簡單質樸,十幾年如一日穩定,可謂是深深拿捏住了「老錢風」的精髓。

海淀這個區,在帝都一直都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如果說「知識就是金錢」,那麼作為北京知識分子密度最高的地方,海淀堪稱「首富」。有超過600位兩院院士生活工作在海淀,占全國35%。街上碰到的不起眼買菜大爺,很有可能就是某高校的老教授,或是曾為國家科研做出貢獻的學術泰斗。

這裡同時也是高校和研究院最密集的地方,44所高校包含了26所211和8所985,清北、中科院等頂級學府和科研單位都坐落在海淀,堪稱最強科教區。當然,海淀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最早、各位網際網路大佬們夢開始的地方。

就像前段時間,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張朝陽開直播課時,玩梗cos了一波奧本海默,直接被網友改名為「奧本海淀」。海淀有時是個形容詞,代表了高知、頂尖科研和學術。

所以在這樣一個雲集了搞學術的知識分子和搞網際網路的碼農的地方,根本沒有人有心思研究時尚,只有實用的穿搭才能跟得上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

不過"海淀老錢風"雖然獨樹一幟,但並不能說明不捲。海淀的卷,追求的是極高的性價比,拼的是一種洗盡鉛華後的真本事。

作為一個在海淀住了十多年的人,今天范主就跟大家聊聊,為什麼帝都的老錢風在海淀,海淀人都在卷什麼?

卷穿搭

不是大牌買不起,海淀穿搭更有性價比

在穿搭上,海淀人就把「老錢風」的精髓狠狠拿捏住了:鬆弛、長情,從不為穿衣內耗,也從不被潮流左右。

海淀人的「時尚觀」:潮流不存在,穿衣0內耗

時髦的朝陽群眾去年穿靜奢,今年美拉德;順義貴婦身上的大牌換了一茬又一茬。

而海淀人早就把「老錢風」的鬆弛感拿捏住了,從來不會為了穿衣內耗自己。今冬的穿搭,很有可能就是把去年的羽絨服(黑色)重新找出來焊在身上,而去年又是找出前年的,畢竟「老錢風」講究的就是長情。

通勤的地鐵上,放眼望去全是黑壓壓一片,上班族把不同款式的羽絨服穿出了一種「五彩斑斕的黑」之美感。甭管潘通發布希麼流行色,在海淀都是永恆的黑色。

雖然看起來土,不過海淀人早就悟了,穿衣就是主打一個實用。對於北京人均GDP排名第三的海淀來說,不是大牌買不起,而是質樸的穿搭更有性價比。

有網友描述朝陽海淀兩個區的消費習慣:「朝陽人每月掙三千,敢花三萬,海淀人每月掙三萬,只花三千」,海淀人從不通過消費來展現真正的實力。

所以樸實的海淀人最愛功能型衣服,對待款式和顏色也非常專一,保暖的黑色羽絨服就已經滲入他們的血脈,成為冬季限定款皮膚aka海淀區區服。

連西裝男神、Tik Tok CEO周受資在海淀上班那會,都得入鄉隨俗套上件黑羽絨服,還跑去清河橡樹灣對面的五彩城買防藍光眼鏡。

除了黑羽絨服,秋冬季海淀人也會來上一件深色衝鋒衣,再配上運動褲和登山鞋,輕輕鬆鬆就能收穫一身中關村爆款穿搭,要是碼農們集體出街,瞬間還能把這兒營造成「北京小柏林」,德國人來了都得交流交流時尚心得。

而到了夏天,大家又默契套上了一件防曬衣,好不好看不重要,硬核防曬最重要。

如果海淀人哪天真的打扮精緻了,那可能是會議上要發表演講了,但大機率還是晚上在朝陽有局。

范主小夥伴有次在蘇州街地鐵口見到一個穿羊絨大衣手拎公文包的精緻男士,還在疑惑為何穿搭和這兒如此格格不入,一聽打電話說起「我一會先和當事人見面」,瞬間破案了,原來是從朝陽出差到海淀的精裝律師。

海淀人從不為穿衣內耗,從家長會上也能看出來。

在朝陽媽媽、順義媽媽鉚足了勁兒琢磨怎麼穿得得體又漂亮時,海淀媽媽只想穿得低調暖和,最好沒有任何存在感,穿出一種來了但是又未曾來過的美。

圖片來源:小紅書@糖水桔子

圖片來源:小紅書@宋溫暖

大型一點的家長會,更是黑衣加身,運動鞋上腳,如同早已為隨時逃離但不被識別做好了準備穿得低調無所謂,家有牛娃才是真高調。

圖片來源:小紅書@geyidian

還有網友專門總結了「如何穿成海淀家長」,精髓就是千萬不能和洋氣沾一點兒邊,染髮燙髮和精緻妝容是不可能有的,羊絨大衣更是不存在的,主要還是因為不方便騎電動車...

海淀人的「奢侈觀」:拒絕大logo,但得有真實力

海淀人的「奢侈觀」如今也在改變,大LOGO神馬的都得靠邊站,有名校或是大廠周邊的才有真實力。

話說前幾年范主冬天走在中關村街頭,加拿大鵝幾乎是五米一件、十米三件的地步,密度之高到如同來到了大鵝專櫃。

而據范主小夥伴最近每天的觀察,在開往海淀的地鐵里,相比LOGO明晃晃的大鵝,相對低調的The North Face北面和波司登倒是一眼能看見好幾個。完全沒LOGO的,極大機率是優衣庫。最近張朝陽直播,都穿了一件黑色無logo羽絨服,「海人指數」很高。

今年冬天爆火的衝鋒衣,在海淀已經不知流行了幾個輪迴。只不過始祖鳥雖然好,但論長情,還得是哥倫比亞和狼爪。

而且范主發現,當紅炸子雞始祖鳥,在全海淀只有世紀金源購物中心擁有一家專賣店,同比朝陽卻足足有七家,說不好是始祖鳥拒絕了海淀,還是海淀人不屑於趕潮流。

而普通碼農和中關村打工人則最愛黑色雙肩包,新秀麗、北面等結實又耐造,像范主小夥伴背的包直接是買華碩送的…

如果你能看到男士背Herschel、Moncler,女士拎Longchamp、三宅一生BAO BAO,那你已經幸運見到了海淀最時髦的仔。

當然,在人均受教育程度極高的海淀,無LOGO並不是最雲淡風輕的。他們心中的奢侈品並非LV愛馬仕之類的大牌,而是自帶身份標識的校服、大廠發放的包包和工牌,用小細節來暗戳戳彰顯身份是海淀人凡爾賽的天花板。

曾在人大附中讀書的小侄兒,就向范主描述過,他穿校服走在路上,旁人投來的羨慕眼光。這款紅白相間的經典款,既是海淀黃莊回頭率最高的大牌限量,也是海淀媽媽眼中的「愛馬仕」,畢竟培養出一個海淀牛娃,比買鉑金包難多了。

不過校服也不是一定不好看,最近就有LV售價六萬九的夾克衣服「撞臉」了南寧校服,網友們銳評:看完之後發現校服也挺潮...

而站在海淀穿搭鄙視鏈頂端的,恐怕就是各大頂級學府的周邊了,入手一件就喜提尊貴的「名校在讀生」身份。當然,即使沒上過北大也可以花1500搶購一件,秒變海淀「老錢」,完美融入氛圍。

配飾上也看似隨意,實則暗藏玄機。你以為海淀人不愛奢侈品,背的都是買菜的帆布包,但是定睛一看,帆布包上可能印著清華大學logo,而且是學校發的。

還有人已經把母校的帆布包集齊,隨便背一個出街,都彰顯「名校畢業」的尊貴身份,比昂貴的奢侈品更有面兒。

圖片來源:小紅書@筱瑜愛魚

圖片來源:小紅書@小欒老師喝咖啡

海淀碼農們也有屬於自己的奢侈品,他們雖然身穿羽絨服、腳踩運動鞋,看起來平平無奇,而背的微軟雙肩包、脖子上掛的位元組跳動的工牌,卻暴露了他們大廠員工的身份。

如同歐洲老錢鍾愛定製西裝、手工皮鞋和印章戒指一樣,公司發的大廠周邊就是海淀碼農們的標識,自帶懂得都懂的心照不宣感。

海淀的老錢風很好模仿,也容易上頭。就像在海淀待久了,大家都覺得雖然它有點土有點破,卻又有一種讓人離不開的安定感。北京生活方式的盡頭在海淀,海淀的終點是老錢,生活在海淀,也活出了一種大道至簡的通透感。

捲住房

華清家園到西山壹號院,老錢新貴各有歸宿

海淀的建築,也處處充滿著「老錢」的味道。

年代悠久的雙安商場和當代商場,堪稱的海淀「老錢商場」雙壁,光是這90年代的設計風格,就籠罩著一股「老錢」的氣息。

中關村購物中心、華熙這種稍微洋氣一點的地方,都得被冠上「海淀小朝陽」的美譽。

雖然建築也土,但海淀人在房子上有自己的格局。

海淀:中國人的民間矽谷

如果說清朝的海淀老錢住圓明園,民國的海淀老錢住燕南園,那麼新時代的海淀老錢,可能就住在華清嘉園。

這個外觀老舊的居民小區,被稱為北京的民間矽谷,因為這裡孕育了一大批知名網際網路公司,也是很多網際網路大佬奮鬥過的地方,美團王興、酷訊吳世春、網易副總周楓等新貴們,都是從這裡走出來的。

它東近五道口,西臨中關村,南接知春路,北接清華園,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起初便宜的房租,吸引了大批碼農以此為「據點」,當作辦公室開啟創業之路。

華清嘉園還有另一個更厲害的頭銜——「宇宙深盤」,這個樓盤從2005年起就一路狂漲,2013年小戶型就單價一度逼近10萬每平方米,以驚人的漲幅震驚了整個樓市,2020年單價更是曾突破過16萬。

這也與它在03年成為學區房有關,它算是北京最早的「天價學區房」之一了。

離華清嘉園不遠的錦秋家園,也是知名「創業聖地」,張一鳴創辦的位元組跳動最初的「總部」就位於這裡。這個小區距離中關村科技中心只有10分鐘的車程,周圍是北理工和清華等一流學府,也是一塊風水寶地。

張一鳴還曾在採訪中描述過在居民樓里艱苦奮鬥的場景,重要部門可以分配到一個臥室,剩下的部門則平攤一個客廳,UI就屬於相當重要的部門

昔日的初創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大廠,辦公樓也從老破小居民樓升級成高樓大廈,盤踞在中關村和後廠村。

豪宅、老破小學區房:新貴老錢各有歸宿

而昔日的創業者、今日的新貴們,在住宅上也有了新的追求。

海淀頭號豪宅西山壹號院,就是新貴們的首選。這裡不僅地處北京皇家御苑風景區,氣派的外觀和高端的設計吸引了不少新晉富豪。更重要的是還北靠科學城,離中關村軟體園和清華北大都不遠,范主有個朋友,為了讓家裡的小孩兒上北大附小,就在這塊買了上億的別墅。

海淀知名富豪小區萬柳書院也是新貴們的選擇,它的位置同樣很妙,位於海淀核心區域,緊挨中關村,周圍名校環繞,附近還有四環內唯一一家高爾夫球場。

更重要的是,住在這兒不僅能上中關村三小,將來到人大附上學也非常便利,學區兼顧豪宅,對於海淀新貴們來說可能也是「性價比」之選了。

而海淀的「老錢」們,還是把雞娃放在首位,未來孩子能上哪所學校才是買房的重點,擁有學區的老破小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

老破小看著不起眼,卻可能是北京最藏龍臥虎的地方,有富豪豪擲千金買房就為孩子上學,其實平時住在郊區大house中,也可能有某醫院頂級專家住在這裡,就為上班方便,更有可能看起來普通的鄰居大爺,其實是兩院院士。

不過海淀人對住宅的終極追求,很有可能是大學宿舍,上班方便、吃飯便宜,一切只為教育和科研。

卷身份

網際網路大佬到教授學者,越低調樸素越赫赫有名

穿搭住房都是「身外之物」,要說海淀人最卷的,還得是身份。

海淀老錢:主打真人不露相

在海淀生活了這麼多年,范主發現了海淀人還是人均的隱藏大佬,畢竟「老錢風」背後就是主打一個真人不露相。

白髮老人是最不可小覷的。海淀作為高校和科研所最密集的地方,隨便偶遇的一個老人,都有可能是對國家有著傑出貢獻的某領域泰斗。

而且他們越不張揚,越有可能是赫赫有名的人。就像你以為其貌不揚的大爺騎著破二八要去菜市場買菜,其實他是正準備參加清華校慶的教授

你以為穿釣魚背心騎電瓶車的老頭,是好容易熬到退休的職工,其實人家是退休又被返聘的院長,同時還在業餘愛好上發光發熱。

你以為的穿著樸素還微禿頂的男人,是為了房貸加班到深夜的中年社畜,其實他可能是某網際網路公司的二把手,身價上億不說還已經坐擁老破小和大house各一套。

在海淀最忌諱的就是看不起一個人,他們亮出真實身份後很有可能發現根本高攀不起。

卷自己,最終還是為了卷教育

海淀人在卷自己上很有一套,在這個人均學歷水平最高之一的地區,他們努力把自己也捲成了精英,不過最終的歸宿,很有可能還是雞娃卷教育。

在海淀,人們不一定會拼誰賺的錢更多,但一定會拼誰的學歷最高,誰的學校更好。而有了下一代,更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捲起。公立、私立,雙語、民辦,父母們打娃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把升學計劃提上日常。

在海淀擇校也是一場惡戰,其中公立學校最卷,想上不僅得有好成績,還得有家庭背景和實力,娃一旦上了人大附、北大附、清華附,基本上已經算邁進頂級高校半個門檻。

國際學校雖然不如朝陽區那麼多,但內卷程度也不小,凱文、海淀外國語,昂貴的學費是入場券,想拔尖,也得鉚足了勁兒使勁學。

很多人都覺得海淀雖然一切都很卷,但是在這裡卻總能讓人變得理性和平靜,海淀人的自洽和鬆弛,可能是讓他們引領定義了「海淀老錢風」的原因吧。

好啦,」海淀老錢風」就跟大家聊到這裡,范友們有何看法,一起在評論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47a22a61c1c9e73d0ccc10e0cc5f6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