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曾紀澤赴俄談判,慈禧密電:妥協了事

2024-01-15     郝傑

原標題:1879年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曾紀澤赴俄談判,慈禧密電:妥協了事

前言:光緒四年六月(1878年),欽差大臣完顏崇厚奉命出使沙俄,目的是交涉被侵占的新疆伊犁地區。經過近一年的談判,軟弱無能的完顏崇厚,在沙俄威逼愚弄之下,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清政府獲得了名義上的一座伊犁城,卻喪失了新疆大片國土,還搭上了五百萬盧布的「戰爭賠款」。

完顏崇厚的賣國行徑傳回國內,輿論大嘩。清政府迫於全國的輿論壓力,以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沙俄,磋商重新簽訂條約。

事關國家領土主權完整這種頭等大事,在清廷內部也是意見不一,皇室高層甚至密電曾紀澤「妥協了事」。面對波折詭譎的內外紛爭,曾紀澤該如何維護國家權益...

新疆淪陷始末

同治三年(1864年),剛取得太平天國運動勝利的清廷,又遭受到了來自西北邊疆的威脅。這年新疆爆發了嚴重的反清起義,庫車、喀什噶爾、和闐、葉爾羌等地相繼建立了地方割據政權,相互攻伐。清政府對新疆的統治名存實亡。

同治四年(1865年),喀什噶爾軍閥思的克求援於浩罕汗國(今烏茲別克)。面對這種找上門的好事,浩罕汗國派遣大將阿古柏入疆。阿古柏入疆後,僅僅兩年時間便吞併了其餘割據勢力,統一南疆。喀什噶爾軍閥思的克也被其拋棄,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

隨著阿古柏在新疆勢力坐大,英法各國皆示好於阿古柏,承認哲德沙爾汗國政權,培植其為英、法在新疆的代言人。沙俄同樣對新疆虎視眈眈,它的目標是有「塞外江南」之稱的伊犁,沙俄當局以為:

向東延伸的伊犁地區,像一座堅固的堡壘,合併了這塊地區,會給我們在防禦上帶來很多的利益,相反的,給中國卻造成了很大的軍事威脅。

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為了自身在中亞的利益,趁著阿古柏動亂之際,悍然侵占了伊犁全境,美其名為「代為收復」。並且恬不知恥的發外交文書,照會了清政府總理衙門:

只以回亂未靖,代為收復,權宜派兵駐守,俟關內外肅清,烏魯木齊、瑪納斯各城克復之後,即當交還。

「烏魯木齊、瑪納斯各城克復之後,即當交還」,沙俄似乎坐實清政府沒有能力收復新疆。事實上也是如此,從同治三年到光緒元年,整整十年時間,清政府都沒有組織有效兵力對新疆進行干預。相比新疆的威脅,對於清政府還說,海上列國的威脅,才是重中之重。

直到光緒二年(1876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多次上疏力陳收復新疆之利,終於打動了慈禧,慈禧破天荒地支持了武力收復新疆。清政府以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左宗棠自募軍餉,不到兩年時間就收復「新疆全境」,哲德沙爾汗國滅亡,阿古柏服毒自殺。可這個「全境」並不包含伊犁,按照沙俄當時承諾的外交照會,烏魯木齊收復後即歸還伊犁。左宗棠旋即向沙俄索回伊犁,可沙俄並不願放棄到手的肥肉。

沙俄畢竟不是阿古柏這種傀儡偽政權,而是實力強悍的大國。左宗棠在新疆雖有絕對優勢對抗沙俄,但仍不願意以武力收復伊犁,只能尋求以外交途徑收復伊犁。

完顏崇厚與《瓦利吉亞條約》

光緒四年(1878年)六月,慈禧以署盛京將軍、侍郎完顏崇厚為全權大使,赴俄談判索回伊犁。

完顏崇厚是滿清貴族,滿門顯赫,父親完顏麟慶是河道總督,哥哥完顏崇實是刑部尚書、盛京將軍。從履歷上看完顏崇厚本人也是相當優秀的,擔任過通商大臣、參與過洋務、創辦了天津機器製造局。「天津教案」後還曾出使法國,擁有一定的對外外交水平。

萬萬沒想到完顏崇厚是中看不中用,剛一進入俄國就陷入了沙俄君臣的圈套。完顏崇厚於光緒四年十二月(1878年)到達聖彼得堡,沙俄一直虛與委蛇,盛情款著完顏崇厚,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這種鶯歌燕舞的生活一直持續了三個月,對於談判之事絲毫不提。

光緒五年三月(1879年),在整理好一切外交措詞後,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就伊犁問題正式照會了完顏崇厚。沙俄表示:允還伊犁,雙方可商辦交收清界章程。

數月來盛情款待,完顏崇厚早已喪失警惕,聽到吉爾斯的承諾大喜過望。當日就發報給清廷中央表示「(沙俄)尚無圖利之心」,清廷君臣也是一片歡呼。可完顏崇厚卻毫不自知已經掉進了吉爾斯的圈套。

沙俄占據伊犁,僅需率兵退出伊犁即可,何來的「交收清界」?在完顏崇厚看來:只要能收回伊犁,其他事情皆可商議,沙俄無非向占點便宜罷了。不適當讓步,沙俄怎麼會拱手相讓伊犁?

俄人久據伊犁以為要挾,無非為貪占便宜起見,我不予以便宜,伊城必不肯交還,此理之顯而易見者。

那完顏崇厚商議出啥來了?

沙俄歸還伊犁城,但是割讓霍爾果斯河以西、西特克斯河流域、齋桑泊以東廣大富饒土地。商業特權上,沙俄商品免稅、開闢商道、設立領事館等。經濟上賠償沙俄「代管伊犁」所產生的費用五百萬盧布(約280萬兩白銀)。

完顏崇厚還為此沾沾自喜,屁顛屁顛發報往總理衙門。十八條條約款項到達總理衙門時,各王大臣傻眼了:賠款、通商不說,割讓伊犁西、北、南三角,空有一座伊犁城有何用?這是喪權辱國賣國條約,斷不能簽。

更讓總理王大臣傻眼的是,完顏崇厚未等朝廷批示,擅自簽下了條約。

完顏崇厚簽訂的《里瓦幾亞條約》傳回國時,全國輿論大嘩,群情激憤,紛紛要求改約。最失望的當屬費盡心力收復新疆的左宗棠,痛罵完顏崇厚:「武事不竟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

光緒六年元月(1880年),迫於公論,完顏崇厚被下獄論死,並且照會沙俄大使:「崇厚所訂條約違訓越權,勢礙難行」。並且改派駐英法大使曾紀澤兼任駐俄大使,前往沙俄交涉完顏崇厚所簽訂的《里瓦幾亞條約》。

同時,鑒於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朝廷主戰派不在少數。以肅親王隆勤、陝甘總督左宗棠、兵部尚書萬青藜、侍郎長敘、少詹事寶廷等數十員大臣都主張以武力收復伊犁。慈禧詔令左宗棠從甘肅酒泉派兵進駐新疆哈密,做好軍事上的部署。

以沙俄、英、法為首的西方列強不幹了,簽好的條約還能撕毀?那以後咱們在中國的利益怎麼辦?西方列強各大使紛紛照會總理衙門,要求清廷承認《里瓦幾亞條約》,釋放完顏崇厚。

有直接利益的沙俄增兵伊犁,在黑龍江、烏蘇里江部署重兵。並從黑海調集二十餘艘軍艦,揚言進發中國沿海,威逼京津地區。沙俄一連串的軍事部署,清廷以武力收復伊犁的念頭瞬間冰消瓦解。可憐左宗棠的一腔熱忱。

在西方的脅迫下、沙俄的武力恫嚇下,清政府只能指望曾紀澤走外交途徑,索回伊犁,找回那僅存的顏面。

曾紀澤臨危受命

曾紀澤是晚清名臣曾國藩長子。從經歷上看,曾紀澤是屬於半路出家,外交經歷並不算深厚。曾紀澤三十多歲之前如許多學子一樣,讀四書五經走科舉路線。

同治九年(1870年),其父曾國藩處置「天津教案」不當,導致身敗名裂。事件發生後,曾紀澤驀然頓悟:男思今年中外交接,洋人所以日強,華人所以日弱,其弊在於無人。

意思是,洋人之所以強盛,中國之所以積弱,都是因為沒有學習西方事務的人才。三十多歲的曾紀澤,發下宏願,開始學習英文,研究國際形式。

曾紀澤僅依靠《聖經》、《韋氏大詞典》、《英語正音》等幾部書籍,在丁父憂、母憂的幾年期間學會了英文。不能說是天賦異稟,最起碼能表明曾紀澤很很努力。作為曾國藩之子,曾紀澤「精通洋文」的事情迅速傳到京師,並且傳到了慈禧的耳中。

光緒三年(1877年),丁憂完的曾紀澤,回京襲封其父曾國藩一等毅勇侯爵位。慈禧特意召見曾紀澤,詢問他是否精通洋文、熟悉洋務。曾紀澤不卑不亢,答問得體,深得滿清皇室的欣賞。

光緒四年(1878年),駐英法公使郭嵩燾因抨擊朝政,被朝廷免職。慈禧立馬想到了曾紀澤,由他接任郭嵩燾任駐英法大使,臨行前還特意接見了曾紀澤。

完顏崇厚簽訂《里瓦幾亞條約》,朝廷也是第一時間想到了曾紀澤,急電曾紀澤兼任駐俄大使,從倫敦赴俄談判修訂《里瓦幾亞條約》。這也是曾紀澤擔任外交官以來的第一件大事。

出使沙俄的事情是趟出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既要頂著國內的輿論壓力,又不能給過分激怒沙俄帶來戰爭,稍有不當就會步完顏崇厚的後塵。

而朝中又有「妥協派」潑涼水,如郭嵩燾竟說出「種種貽誤,無可追悔」之語,言外之意是只能咽下《里瓦幾亞條約》帶來的苦果。萬萬沒想到的是,連清廷的最高層也是「妥協派」。

曾紀澤尚在倫敦時,於光緒六年四月十七日(1880年),接到總理衙門的密電:到達沙俄,告知不遵守條約的前因後果。如果沙俄因我方不遵守條約,不歸還伊犁,那就暫時放棄收回伊犁,但是完顏崇厚所簽訂的條約也要作廢。如此,伊犁之事暫時了卻。

臣於光緒六年四月十七曰,接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密電云:到俄先告以難准之故,如因條約不准,不還伊犁,大可允緩。能將崇厚所議,兩作罷論,便可暫作了局。

這份密電可以說是慈禧授意的最後底線,已經做好放棄收復伊犁的準備。曾紀澤對於朝廷的妥協大為不滿,暫緩收復伊犁,長此以往只會讓沙俄占據伊犁成為事實。

曾紀澤回電朝廷:「緩索伊犁,系最後一著,須說明是暫緩,非徑讓。」意思是,暫時放棄收復伊犁是萬不得已的一招,而且要說明,是暫時放棄,而不是把伊犁割讓給沙俄。

連朝廷最高層都是這種「綏靖政策」,曾紀澤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本著「多爭一分,國家便少受一分損失」的宗旨,與沙俄據理力爭。

艱難的談判

曾紀澤面對的談判對手,是沙俄外交部長吉爾斯、副部長熱梅尼、駐清國大使布策,三人都是陰鷙狡猾的外交老手。當初完顏崇厚就是陷入三人的彀中,而毫不自知。

光緒六年六月二十四日(1880年),曾紀澤到達沙俄首都聖彼得堡,可是俄方拒絕談判。原因是前使臣完顏崇厚被監禁,是對沙俄的侮辱。六月二十九日,曾紀澤為了堵住沙俄的藉口,電告總理衙門釋放完顏崇厚。

可當清政府釋放完顏崇厚之後,沙俄依然處處設置障礙,不願正面談判。會見沙俄外交大臣吉爾斯時,態度傲慢,聲稱已經與完顏崇厚簽訂協議,你們大清國只需要照辦,沒有商量的餘地。曾紀澤回道:完顏崇厚所簽訂的協議,未經朝廷允許,自然需要酌情修改。

吉爾斯冷笑道:完顏崇厚是全權公使,你只是二等公使,你有權力代表大清國嗎?曾紀澤不卑不亢道:不管頭等二等,我奉命出使貴國,自然有權力談判修改條約之事。

吉爾斯被懟的啞口無言,只好同意談判,商定好日期,曾紀澤回到使館,著手修改《里瓦幾亞條約》。

光緒六年七月二十四日(1880年),曾紀澤修訂了六條條約再次會見吉爾斯。其中包括:交還伊犁全境;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等地分界仍照舊約;新疆貿易稅不能全免等。

吉爾斯被修改的六條條約激怒,憤怒道:難道你們是想推翻之前的所有條約嗎?惱羞成怒的吉爾斯單方面宣布終止談判!

兩日後,沙俄方面也召開陸軍、海軍、外交三部門聯合會議,確定談判對策。外交大臣格爾斯認為,談判地點應該在北京而不是聖彼得堡。會畢,令駐華公使策布前往北京照會清政府。海軍方面派遣軍艦前往中國沿海施壓。

光緒六年八月十四日(1880年),受到沙俄外交、軍事兩面脅迫的清政府,大為惶恐。只能密電曾紀澤:適當妥協,力爭幾條即可,務必以聖彼得堡作為談判地點。

俄國曰迫,能照前旨爭重讓輕固妙;否則就彼不強中國概允一語,力爭幾條,即為轉圜地步。總以在俄定議為要各等因。欽此!

收到電報後,曾紀澤只能做出讓步。前往沙俄外交部,請副大臣熱梅尼追回駐華公使策布,重新談判。布策已經在前往北京的路途中,曾紀澤一再堅持,熱梅尼電奏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這才召回布策回俄,中俄談判才在聖彼得堡繼續進行。

就算是召回了布策,同意了在聖彼得堡談判,熱梅尼也不忘恐嚇曾紀澤:無論談判地點在哪裡,我國的軍艦始終會停留在你大清國,作為一種威脅。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據理力爭,才僅僅穩定俄方同意談判。往後的談判路程可見有多艱難。

在最初任命為「談判大使」時,曾紀澤就主張:疆土為大,必須據理力爭,能爭一寸是一寸;通商為次,可以從權應允,略示遷就;賠償最末,與疆土相比,損失最小。

果然不出曾紀澤所料,俄方對於割地得問題也是分毫不讓。沙俄動輒言語恐嚇、胡攪蠻纏,完全拒絕修改當初完顏崇厚簽訂的割地條約。曾紀澤吸取完顏崇厚被愚弄、恐嚇的教訓,不甘示弱,厲色爭辯,盡力推翻《瓦利吉亞條約》。

對於曾紀澤索回割讓伊犁三地的想法,布策提出的條件是:歸還伊犁三地,可以,但是必須割讓沿海地方補償俄國的損失。

布策可謂是存心刁難,伊犁我都不打算給你,還能割讓寸土寸金的沿海地區?曾紀澤厲聲回答道:我想從今以後,中國土地,斷無再讓之事!

副大臣熱梅尼是個狂熱的戰爭份子,緊接著以武力脅迫曾紀澤,逼迫他放棄索回伊犁。曾紀澤不為所動:如果沙俄用強,那我大清國就完全廢除完顏崇厚所簽訂的條約。哪天我大清國要用武力奪回失地,那不僅僅是伊犁那麼簡單,之前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所割讓的失地都要悉數奪回。

熱梅尼臉漲得通紅,理屈詞窮,一時啞口無言。如果大清國主戰份子真的有勇氣推翻之前的所有條約,俄國縱然國立遠勝大清國,但是也會陷入對大清國戰爭泥潭,勢必會讓歐洲各國得漁翁之利。

在賠款方面,熱梅尼提出,由大清國補償沙俄在伊犁「備兵設防」費用一千二百萬盧布。曾紀澤不為所動,反駁道:雙方都沒有打仗,哪來的兵費?

熱梅尼這個好戰份子,又是戰爭恐嚇那老一套:如果大清國不答應,我俄國正想一戰,以補兵費!曾紀澤爭鋒相對:好啊,勝負難料,如果我大清國獲勝,你沙俄是不是也要賠償我大清國兵費?熱梅尼再次無言以對。

經過這麼多次的交鋒,沙俄君臣深知曾紀澤不是完顏崇厚那種草包貨色,是個相當棘手的對手。不適當放鬆條約,恐怕曾紀澤不會鬆口,不會簽訂條約。沙俄君臣是如此評價曾紀澤的:

曾紀澤十分傲慢,並且熟悉世界政治,訛詐也不能使他害怕,所以對於他不能抱任何幻想。

加上左宗棠等主戰派武力支持,沙俄在國際上的不利處境。沙俄君臣似乎退讓了一些,談判也似乎輕鬆了一些。

曾紀澤不敢放鬆警惕,在疆土、通商、賠償三方面處處仔細斟酌,能爭一分是一分。持續了七個多月的時間,雙方會面多達五十多次。終於找到了雙方都勉強滿意的一個度。

光緒七年正月初九(1881年),雙方總算經過總理衙門來電旨意,曾紀澤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與沙俄代表吉爾斯、布策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  

結語:

曾紀澤所簽訂的《伊犁條約》爭回了伊犁九城、特克斯河流域,挽回了約兩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但是依然失去了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齋桑湖以東地區。賠償上增加了400盧布賠款,總計900萬的賠款,通商上略有減少。

綜上看來,《伊犁條約》仍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國內彈劾曾紀澤的官員,也大有人在。但是縱然如此,也不能不承認,這是一次出色的外交案例。

在晚清外交史上,簽訂了那麼多的不平等條約,有誰能如曾紀澤一樣通過談判奪回土地?誠如外交史學家馬士所說:左宗棠用血和鐵平定了喀什噶爾,曾紀澤又光榮地用和平方式收回了伊犁,這都是重大的勝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4625e2283dd7df2581b17d4aa8834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