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渺滄海之一粟」到「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從「人間有味是清歡」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在傳誦千古的詩詞中回顧蘇軾一生的行跡,從眉山到開封,從杭州到密州,從徐州到湖州,從黃州到常州、潁州、揚州、惠州、儋州等地,雖相隔千山萬水,卻因熱愛東坡而精神共鳴。讓我們循著東坡足跡,跨越千年時光、共赴大美山川,觸摸東坡遊蹤地絢爛多姿的風景,感悟當地別具一格的風情。
東坡遺愛潤「黃州」
本報駐湖北記者 瞿祥濤
在湖北黃岡璀璨的歷史長河中,風流人物無數,傳奇故事無邊。蘇軾謫居黃州的4年,更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期間,蘇軾共寫下753篇作品,成為他文學創作的巔峰時期。
在黃州,蘇軾寫下了宋詞豪放派開宗之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二賦雙珠可夜明」的《赤壁賦》《後赤壁賦》、「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的《黃州寒食帖》、輕快恬淡的《記承天寺夜遊》,還研製了多種「東坡美食」,聳立起一座文化豐碑。
「我們高度重視東坡文化的保護傳承和轉化利用,打造文旅IP。」黃岡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說。
東坡文化是蘇軾留給黃岡的「遺愛」,在黃岡,跟蘇軾有關的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夏夜的遺愛湖公園內遊人如織,樂享東坡遺韻。遺愛湖位於黃岡市區中心,因蘇軾所作《遺愛亭記》而得名。遺愛湖公園由遺愛清風、臨皋春曉、東坡問稼、一蓑煙雨等12個景區組成。這裡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環湖岸線達29公里,水域面積達2.94平方公里。
遺愛湖公園
黃岡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近年來,黃岡將東坡文化植入城市規劃建設之中,不斷加大東坡赤壁、臨皋亭、安國寺等歷史遺蹟保護修復力度,歷時十年打造以東坡文化為主題的遺愛湖公園。經過持續保護與挖掘,這些文物古蹟和人文景觀逐漸成為黃岡的「城市名片」。黃岡東坡文化旅遊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林說:「我們需要用心用情守護好這些遺址遺蹟,推動東坡文化深入城市肌理、融入百姓日常。」
在黃岡,以「東坡」之名打造的廟會品牌,正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的新引擎。2023年,黃岡推出區域公共文化品牌——東坡廟會,打造市、縣、鄉、村四級品牌活動體系,先後開展「東坡廟會·2023春節季」「東坡廟會·2023五一季」等活動。
東坡廟會不僅是廟會,還是一個「文、旅、體、農、康」多產業融合推廣的平台。東坡廟會以「美食+戲曲+賞花」的方式打開新的消費大門,為市民遊客帶來「購優品、嘗美食、逛廟會」的一站式消費體驗。今年「五一」期間,東坡廟會發布「東坡三寶」:美食、文創、小劇,聯動全市150餘家地標優品企業,推出黃州東坡肉、團風馬蹄、麻城老米酒等230餘種特色產品。據介紹,東坡廟會已累計拉動消費40多億元。
此外,黃岡持續深化對東坡文化的研究闡釋,圍繞東坡文化開展文藝精品創作。紀錄片《蘇東坡》在央視播出,黃梅戲電影《東坡》入圍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
東坡羈旅看惠州
本報駐廣東記者 譚志紅
7月4日,四川眉山三蘇祠博物館舉辦第二季「東坡大家講」首期講座,廣東省惠州市博物館(惠州蘇東坡祠、東坡紀念館)黨支部書記、副館長鍾雪平帶著惠州的300顆荔枝來到現場。他表示,惠州蘇東坡祠與眉山三蘇祠將會有更多聯動,共同推動東坡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蘇軾謫居惠州期間,創作了580多篇詩詞文章,也留下白鶴新居、合江樓、嘉祐寺、朝雲墓、東坡井等近20處「蘇跡」。近年來,惠州著力做好東坡文化的傳承與利用,打造東坡寓惠文化品牌,吸引廣大遊客來惠州感受東坡文化內涵。
鍾雪平表示,惠州市博物館依託蘇東坡祠、東坡紀念館,開展一系列東坡文化傳承與利用活動,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東坡寓惠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體系。2023年,蘇東坡祠開展教育研學活動40多場,舉辦各類活動約200場次,接待觀眾超30萬人次。東坡紀念館開館至今,接待觀眾超百萬人次。自2023年4月以來,「腹有詩書氣自華——惠州市博物館館藏蘇東坡文獻史料特展」已在江蘇常州、福建福清等地展出。
合江樓是蘇軾初到惠州時暫居的官驛,其所在的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有東平窯、歸善學宮、東坡寓惠遺址等古蹟。2014年和2020年,惠州先後分兩期對水東街進行修繕保護,保留原有街道及建築肌理。
惠州西湖畔,蘇堤、東坡亭、坡公堤等記錄了蘇東坡在惠州的點點滴滴,也見證了他與西湖之間的深厚淵源。近年來,惠州持續擦亮西湖IP,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升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以「六湖九橋十八景」著稱。今年春節,西湖景區舉辦「羅浮山下四時春」——惠州西湖2024年新春燈會,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逛「宋街」、看「宋式婚禮秀」,帶動景區周邊產業發展。
蘇軾之於惠州,已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人物,更是顯赫的文化符號。2023年6月,惠州舉辦首屆東坡粉絲大會暨2023惠州東坡文化旅遊周活動,「筆墨粉」「才情粉」「詩詞粉」「瓊漿粉」「樂天粉」「打卡粉」「吃貨粉」等紛紛登場。
今年是東坡寓惠930周年。5月19日,第二屆東坡粉絲大會系列活動在惠州舉行,各地遊客齊聚惠州,近距離感受東坡寓惠文化的獨特魅力。
東坡風骨存儋州
本報駐海南記者 陳關超
蘇軾居瓊3年,勸農助耕、勸醫勸學,創作詩歌170餘首、各類文章160餘篇,續寫完成《易傳》《書傳》《論語說》3部經學著作,給這座海島留下了重要的文化和旅遊資源。
近年來,海南深入挖掘東坡文化內涵,尤其是儋州,大力打造東坡文化IP,讓東坡文化融入城市肌理。當前,儋州多措並舉,正進一步激活東坡文化資源,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推動東坡書院國家5A級旅遊景區規劃和建設,加強相關文物的保護工作,打造東坡文化研究陣地;把越來越多的海南本地元素融入東坡文化,還策劃了東坡研學線路,讓東坡文化在儋州大地經久不衰、大放異彩。
今年5月,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海南省東坡文化保護利用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從保護東坡遺產、傳承東坡文化、打造東坡印記、感悟東坡行旅等方面列出16項具體舉措,全面推動海南省東坡文化保護利用開發工作。預計到2026年,海南省東坡文化遺產保護、挖掘活化、教育傳承、轉化利用等工作將得到一體推進。
保護利用一批東坡文化遺產,推出一批學術成果,創作一批藝術作品,舉辦一系列賽事活動……行動方案包括對海南省東坡文物資源的普查,推進東坡相關遺址的考古發掘與保護修繕項目,如龍岐村伏波廟、儋州故城等。同時,將開展「蘇東坡傳說」「東坡肉烹制技藝」等與東坡文化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整理,並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南還將建設蘇東坡紀念館,並開發包括1個5A級旅遊景區在內的多個旅遊景點,舉辦中國(海南)東坡文化旅遊大會,推出數條精品旅遊線路,以整合東坡文旅資源,發揮其社會教育作用。
共赴東坡遊蹤地
本報記者 張欣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聯合文化和旅遊部新聞中心、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蹟司、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黃岡市人民政府,在湖北黃岡舉辦了「讀蘇軾 游神州」主題旅遊宣傳推廣活動。黃岡這座舊稱黃州的城市,是蘇軾人生的轉折點之一,見證了其大量美文、佳詞、雄賦的誕生。此次活動創新表達形式,引導蘇軾重要遊蹤地通過文化名人解讀與文藝作品演繹等方式推介文化和旅遊資源,帶領觀眾循著東坡足跡、發現神州大地之美。
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榮麗表示,微短劇《你好,蘇東坡》以蘇軾在定州擔任知州為歷史背景,融入開元寺塔、文廟、貢院、東坡雙槐、宋街、定州博物館、定瓷等定州元素,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感受定州的歷史文化韻味。
蘇軾主題音樂劇《大江東去》選段也在活動中亮相,以歌曲傳遞「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哲學。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介紹,音樂劇《大江東去》聚焦蘇軾謫居黃州期間的生活與感悟,深入挖掘「東坡精神」的時代意義。
「在詩詞名家中,蘇軾的書畫詩賦與旅遊的交集格外顯著。」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王琢認為,蘇軾在主動或被動地行走各地中,形成了獨具「蘇式」特色的樂觀、風雅、洒脫、通達的性格。他欣賞大美山水,創造美食美味,書寫詩詞歌賦和隨筆遊記,賦予山水更多的人文元素,留下了大量的文旅資源。
依託蘇軾的遊歷蹤跡,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及其他主辦單位聯動學術研究機構、地方文旅部門,對其生平事跡、文學創作、遊歷記錄等進行了系統梳理,對相關遺蹟、景區進行摸排,串點成線、串珠成鏈,推出了3條主題旅遊線路。
其中,「蘇軾的奮厲成長之旅」主題旅遊線路帶領遊客深入了解蘇軾早期生活與求學經歷,線路始於四川眉山,穿越劍門雄關,途經古都西安,抵達北宋京城開封,之後重沿岷江而下、順長江而東,直至初仕之地鳳翔府。「蘇軾的報國為民之旅」主題旅遊線路側重呈現蘇軾勤政愛民的事跡,線路覆蓋亳州、徐州、登州、鄞州等地,留下了蘇軾勤政為民的印記。「蘇軾的逆境超然之旅」主題旅遊線路從黃州到銅陵、廬山、惠州、儋州等地,一路向南,展現蘇軾的人生況味。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