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發布,首位是——

2024-11-03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11月2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發布。

《報告》顯示,2024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依然保持第1位,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江蘇超過北京居第2位,北京居第3位,浙江和上海依然排第4位和第5位。進入前10名的省份還有山東、安徽、湖北、湖南和陝西,其中,陝西上升1位躋身全國前十。

自1999年以來,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已經連續25年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分析。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組長柳卸林說,2024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分析基於2022年的統計數據,區域分布呈現出以下新的特點:一是整體創新格局趨於穩定,部分追趕省份進步明顯。從排名變化情況看,2024年排名上升的省份有8個,其中,天津排名上升6位,遼寧和山西均上升5位,創新轉型效果明顯;排名下降的省份有13個,其中,青海下降5位,創新排名下降的態勢尚未扭轉。

二是領先格局基本穩定,2024年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和山東的區域創新能力綜合得分在40分以上,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安徽、湖北和湖南得分在30分以上,具有一定競爭力。從創新能力相對得分的動態變化來看,廣東區域創新領先優勢開始放緩,江蘇、浙江、上海和山東進步較為明顯,北京則呈下降趨勢。

三是追趕地區的差異性和排名波動依然較大。東三省整體未能延續上升趨勢,遼寧繼續提升5位,吉林和黑龍江均下降2位。山西、內蒙古和新疆進步明顯,排名上升均超過3位;廣西、貴州和青海則呈下降趨勢,排名下降均超過3位。雲南、甘肅和寧夏的排名相對穩定。

四是不同省份創新實力、創新潛力和創新效率差異較大。大省大市在創新實力方面依然占據優勢,2024年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和山東位列前5位,其中,浙江超過北京,排名提升1位;上海排第6位,天津排第17位,重慶排第15位,與去年保持一致。

2024年我國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

「從排名看,區域分層特點更加明顯。」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成員高太山在解讀《報告》時表示,前10名呈現3+3+3+1的特點;11—17名,「腰部」地區更集中、趨同;18—21名,遼寧、河北、吉林、山西處於追趕關鍵位置;22—27名旗鼓相當,差距極小;28—31名短板相對明顯。

與此同時,領先地區的集聚和區域帶動性更強。「廣東、江蘇、北京分別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的『火車頭』 地位更加突出。」高太山說。

01

追趕地區的差異性和排名波動依然較大

《報告》顯示,從排名變化情況看,2024年排名上升的省份有8個,分別是天津、遼寧、山西、內蒙古、新疆、江蘇、陝西和河北。其中,天津排名上升6位,創新轉型效果明顯;遼寧和山西均上升5位,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和轉型效果明顯;內蒙古和新疆分別上升4位和3位,成為西部創新轉型的典型。2024年排名下降的地區有13個,分別為青海、廣西、貴州、四川、重慶、海南、吉林、黑龍江、北京、福建、雲南、甘肅和寧夏。其中,青海下降5位,創新排名下降的態勢尚未扭轉;廣西和貴州均下降3位,四川和重慶均下降2位,西南地區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依然需要尋求突破;吉林和黑龍江均下降2位,未能延續去年的上升趨勢。

圖為2023-2024年創新能力排名與排名變化

《報告》同時顯示,三大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部分指標占比超過全國四分之一。

「區域變化由東高西低轉變為南高北低,過去四年差距持續擴大。」高太山說。

區域差異變化圖

02

評價體系進一步優化

高太山同時表示,《報告》進一步優化了評價體系,從而更好地反映各地創新能力。

指標變化圖

《報告》顯示,從全國層面看,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等領先優勢更加突出。

2024年排名前十的地區創新能力一級指標排名情況

高太山在總結《報告》時表示,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打破了省際行政區劃,成為區域創新領頭羊,特別是前10名地區主要城市,與3+3的創新格局高度吻合。中西部地區與東部領先地區分層明顯,趨同性更強,與各地產業同質化發展有關。要增強區域協調,建立各具特色的創新體系,仍面臨不小挑戰。

(圖片來源: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艷茹

初審:沈瑾秋、薛騰霄

終審:李傑

大力建設科技強省

勇當科技創新開路先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2225fc6d068153b7a4f13ca57daff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