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倆娃都中招,已進入高發期!家長:剛開始沒往那方面想……

2024-07-22     中國教育報

正值暑期,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去游泳或去玩些水上項目。但在享受遊玩樂趣的同時,醫生提醒,每年七八月,耳鼻喉科都會有很多中耳炎的病人來就診,其中以小朋友居多。

家長給孩子報游泳班

結果倆娃都患上中耳炎

近日,杭州蕭山一家長發帖稱,她給家裡的兩個孩子都報了暑假游泳班,結果第一次體驗課回來,孩子的耳朵內膜就發炎了,醫生說是游泳引起的,暫時不要去了。

一個星期後,兩個孩子的鼻炎復發,開始流鼻涕、打噴嚏。

家長說,一開始她沒往游泳方面想,就正常給孩子噴藥洗鼻子治療。眼看耳朵好了,教練也在催,就繼續送孩子去上課了。

但兩個孩子游完回來就發燒了,第二天起來覺得耳朵疼,去醫院一看,說是中耳炎。

家長說,本來夏天游泳是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孩子現在還想去,她也不想退款。可又擔心會不會是水質有問題,游泳館每天那麼多人,繼續游會不會更嚴重?

家長與游泳教練的聊天截圖

每年七八月是中耳炎的高發季

不少和游泳有關係

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志凌表示,每年七八月,耳鼻喉科都會有很多中耳炎的病人來就診,其中又以小朋友居多,基本都存在洗澡或游泳時導致耳朵進水的情況。

陳醫生介紹,一般情況下,耳朵進水都是外耳道進水,而外耳道和中耳之間有耳膜阻隔,能阻擋異物和細菌進入,不會引發中耳炎,但如果本身存在耳膜穿孔的情況,或者正處於中耳炎急性發作期,那麼就不建議去游泳,尤其是水質衛生不達標的游泳館。

另外,如果在游泳過程中發生嗆水,一旦衛生不達標的水通過鼻腔或口腔進入鼻咽部的咽鼓管,再通過咽鼓管達到中耳,就有可能引發中耳炎。

那麼,為什么兒童更容易中招呢?

陳醫生表示,兒童的外耳道較成人較平,容易進水,咽鼓管的構造也與成人不同,兩端接近水平位,管徑均較為粗大,且比較短,所以鼻咽部的分泌物容易經此流向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同時,兒童的免疫力較弱,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也容易通過咽鼓管向中耳蔓延。

小朋友在游泳前

建議做好耳部清潔

陳醫生建議,小朋友在游泳前,家長可以先帶著孩子去醫院把耳內耵聹清理掉,防止游泳時池水把耵聹泡軟、膨脹,如果池水較髒就更容易造成感染,出現耳內疼痛、發燒等症狀,還可能引發中耳炎、鼓膜穿孔等更嚴重的情況。

游泳過程中如果出現外耳道進水,可以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輕輕地把水吸出,也可以把進水的耳朵向下,用同側的手掌按壓耳廓,利用負壓將水吸出;不小心被水嗆到之後,千萬不要用雙手捏住鼻子擤鼻涕,可用生理性海鹽水沖洗鼻腔。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急性發作的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以及中耳炎、鼓膜穿孔或外傷的人應該避免游泳,及時治療,以免加重病情。

醫生提醒:如果游泳後出現不適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診。急性中耳炎一般通過藥物治療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如果一拖再拖,治療不徹底,轉變為慢性中耳炎,導致中耳及內耳病變,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了。

正值暑期

玩水時一定要注意!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綜合杭州日報、蕭內網蕭山論壇、浙醫在線

責任編輯|王佳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1fe6f36c7ab10ff7c0207805cf0c4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