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黃俏華 文/圖
在我們身邊,名字裡帶有雪字的人不在少數,姓雪卻極為罕見。提起「雪千尋」「雪雲冷月」「雪飄逸」之類,大家想到的可能是網絡小說中的角色名,亦或是網名、藝名,但在現實中,它們卻真實存在。在玉林市興業縣蒲塘鎮,就有五六百名雪姓居民。
雪氏由薛氏改姓而來
關於雪姓的來源,有史料說是西周時期楚王熊嚴次子仲雪之後。如今,雪姓在北京、陝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地有分布。蒲塘鎮這一支雪姓據說是由薛姓改姓而來。
出生於1968年的雪奕清,是蒲塘鎮文嶺村人。他手中有一本泛黃殘缺的手寫老族譜,名為《雪氏宗支部》。
雪奕清(右)和族人翻閱族譜。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注意到,族譜封面的雪字旁多了字跡不一樣的薛字。族譜中記錄,雪氏祖公住落撫康鄉懷忠里文嶺村榕木,大抵就是今天的蒲塘鎮文嶺村。
雪奕清手中的手寫老族譜。
另有列印的《興業縣薛(雪)氏來祖支序》顯示,俗傳在康熙年間,薛氏三兄弟(包括堂兄弟)從廣東羅定州東安縣(今廣東雲浮市雲城區、雲安區)分遷至蒲塘鎮和小平山鎮。相傳為了逃難,留在蒲塘鎮的老祖宗改為雪姓。
相關資料顯示,興業縣的薛(雪)氏來自廣東。
關於雪姓的由來,當地還有兩種說法:其一,在地方方言中,薛和雪同音,祖宗在辦事過程中將姓名中的薛錯寫成了雪,此後一直沿用;其二,由於兄弟間吵架,其中一人改為了雪姓。
由於罕見曾被寫成「雷」
歲月流轉,雪氏在蒲塘鎮的文嶺村和西寨村逐漸繁衍壯大,目前有五六百人。有意思的是,在文嶺村一脈中,雪、薛兩姓共存,其中薛姓有50餘人。
和雪奕清同齡的雪延堅稱,剛出生時,他用雪姓。20世紀80年代辦理第一代身份證時,老一輩說沒有雪這個姓,就改成了薛姓。到了21世紀初辦理第二代身份證時,大部分人可能又依據戶口底冊改回了雪姓。
姓氏的變更給族人們帶來過不少「煩惱」。「我兒子剛上學的第一個學期用薛姓,第二個學期就改成了雪姓。」今年51歲的雪延中表示,他的身份證也早已改成了雪姓,但結婚證、房產證等證件至今還是薛姓,需要用到這些證件時,難免要多跑腿開證明。
罕見的姓氏也帶來了一些際遇,比如介紹自己時,別人常會疑惑:「怎麼會有這個姓?」「還以為是網名或藝名」。雪延堅稱,他曾在醫院就診時,醫生就把雪字誤寫成了雷字。
兩姓氏敬奉同一個祠堂
雖然姓氏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過變更,但文嶺村的雪(薛)姓族人始終堅守著家族的傳統和文化。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等時節,該村的雪氏和薛氏都會一同祭拜祖先、敬奉同一個祠堂。
雪奕清說,從他記事起,族裡的老人就和外地的薛氏有所聯繫。近些年,他加入到宗親的溯源工作中,不僅參加玉林薛氏宗親聯誼會,還去參加過全球的薛氏宗親聯誼會。不過,他一直未能與外地的雪氏取得聯繫。
雪奕清表示,他們也曾考慮改回薛姓,然而涉及的證件過於繁雜,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眼下,一座嶄新的雪(薛)氏祠堂已在文嶺村拔地而起,似在訴說著家族的過往,又似在翹首以待家族的未來。
文嶺村雪(薛)氏正在建設新的祠堂。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編輯:梁冰欣
校對:黃少華
責編:唐海波
審核:胡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