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個複印機,孩子爸才是原件

2022-09-17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十月懷胎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個複印機,孩子爸才是原件

都說「兒隨母,女隨父」,但我前幾天在某社交平台刷到一位寶爸和兒子的合照,兩人長相可謂是一模一樣。

視頻里,寶爸和兒子都皺著眉頭,做出同一個搞怪的表情,無論是單眼皮的小眼睛,還是寬寬的下巴、高挺的鼻樑,都像是複製粘貼,完全沒有區別。

看到寶寶長得和爸爸如此神似,寶媽也忍不住發視頻感嘆:原來孩子爸才是「原件」,兒子是「複印件」,我充其量只是一個「複印機」。

在網友的要求下,寶媽還附上了孩子奶奶的照片,果然不出網友所料,祖孫3代不僅神似,而且非常形似,引起了網友們的紛紛調侃。

每當一個新生命誕生時,大家討論最多的往往就是孩子的長相。

尤其當子女和父母中某一方長得極為相似時,家長更是會忍不住感慨基因力量的強大,遺傳的神奇。

那麼為啥有些寶寶長得像媽媽,有些寶寶長得又像爸爸呢?難道真是所謂的「兒隨母,女隨父」嗎?

其實,基因雖然神秘,但並不是無跡可尋,今天咱們就來好好嘮嘮基因遺傳那些事。

孩子的長相到底更像誰?

我們都知道寶寶的外貌特徵,是由遺傳自父母雙方的基因所共同決定的,其中一半來自媽媽,一半來自爸爸,所以寶寶在外貌特徵上,總是會和父母有許多相似之處。

然而,基因遺傳並不是簡單粗暴地將爸爸媽媽的特徵各取一半,「一比一混合」後得到孩子,其中還存在「顯性遺傳」的問題。

所謂「顯性遺傳」,是指一對基因中只要含有一個顯性基因(A),那麼其所決定的性狀就會表達出來,對應的「隱性遺傳」,則是指一對基因中必須兩個均為隱性基因(a),才能將性狀表達出來。

拿單雙眼皮來說,雙眼皮是一種典型的顯性遺傳,其所對應的基因型分為AA和Aa兩種,單眼皮的基因型只有aa一種。

如果母親為雙眼皮,則基因型分為AA和Aa兩種,父親為單眼皮,基因型必為aa,那麼孩子必然會從父親那裡得到a基因,從母親那裡,有可能得到A基因或者a基因,最終合成為Aa或aa,既可能是雙眼皮,也可能是單眼皮。

反之,如果父母雙方都是單眼皮,那麼基因型必均為aa,則孩子的基因也一定為aa,肯定也是單眼皮。

所以從顯性遺傳上來看,決定寶寶到底更像誰的關鍵因素,是父母雙方誰所攜帶的顯性基因更多,如果孩子從某一方得到了更多的顯性基因,那麼自然就會長得更像,至於「兒隨母,女隨父」的說法,則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無稽之談。

基因遺傳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

雖說顯性遺傳決定了「孩子長得更像誰」的問題,但其實也有一些例外,有些性狀的表達方式很「神奇」。

比如「禿頭」,我們都知道禿頭會遺傳,但禿頭在不同性別的孩子身上,卻會表現出不同性狀。

在男寶寶身上,「禿頭」會表現為顯性遺傳,所以一般在有禿頭史的家族中,男性大多都會是禿頂。

而在女寶寶身上,「禿頭」會表現為隱性遺傳,所以即便家族裡有禿頭史,女性也並不會禿,但由於女性身上攜帶著禿頭的隱性基因,如果生下男孩的話,將來長大後還是有可能會禿頂。

因此,基因遺傳並不是簡單的顯隱性遺傳所能完全解釋的,它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充滿奧秘。

寶寶智力遺傳看爸還是看媽?

除了長相之外,家長們往往還會關心孩子的智力遺傳問題。

有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稱「決定智力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所以兒子的智力由媽媽決定,女兒的智力則是爸爸媽媽各占一半。」

這種說法乍看上去有理有據,可真相確實如此嗎?

事實上,智力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性狀表現,其由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所共同決定,我們很難做出準確的定論。

1982年《行為遺傳學》上曾發表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母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64,父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23(相關係數越接近1,相關性越強)。

所以儘管母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更高,但父母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差距,雙方均和孩子的智商有關,且並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

結語:

雖然「兒隨母,女隨父」的說法廣為流傳,很多人也確實信以為真,但從基因遺傳上來說,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總而言之,基因遺傳的世界充滿奧秘,它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更神奇。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像爸爸多一點,還是像媽媽多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1392ce05600b17a0cb1f645407217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