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余承東,吵著叫你換手機

2023-12-15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小米和余承東,吵著叫你換手機

小米和余承東,吵著叫你換手機

最近,小米和余承東槓起來了。

爭端源於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2023年花粉年會(華為粉絲互動會)上的發言。彼時,余承東笑談友商不太尊重華為的智慧財產權,把雙旋水滴鉸鏈拿過去改成龍骨鉸鏈就說是自己的專利。他雖未直言廠商名,但「龍骨」二字一出,便相當於將矛頭直指小米。

畢竟,小米今年8月發布的旗艦摺疊屏手機MIX Fold 3主打的一個賣點,就是其自研的龍骨轉軸技術。

對此,「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帳號直接以一篇「關於余承東先生不實言論的聲明」公開回懟:「近日,余承東先生無端針對我司『龍骨轉軸』技術發布不實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我們請余承東先生遵循『科學與嚴謹』的基本規則,請勿再抹黑同行、誤導公眾。」

截至目前,雙方均未就此事再做任何進一步回應,但社交媒體上「米粉」「花粉」的大戰還在繼續。

雙方「隔空喊話」的專利之爭焦點——鉸鏈,是摺疊屏手機的關鍵部件,直接影響著手機的耐用性、順暢度與摺痕等使用體驗。而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疲軟之下,業內廠商正普遍將摺疊屏手機視作新的突破口,是撬動高端手機市場的重要敲門磚。

圖/視覺中國

專利之爭再起

圍繞手機專利,華為和小米不是第一次起紛爭了。

據中國智慧財產權報,今年1月1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了請求人華為起訴小米的專利侵權案件,糾紛涉及「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載波聚合時反饋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戶設備」、「一種獲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及「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四個專利。

隨後,小米回應稱雙方就專利許可在積極談判,後對華為提出的4項涉案專利發起無效宣告請求。但從結果來看,國家知識產權局仍維持了這四項專利權的有效狀態。

如今,在摺疊屏手機領域,余承東先是在公開場合未指名地炮轟友商抄襲,小米則官方下場發布聲明,列舉一系列證據回懟。

「『龍骨轉軸』是小米集團自研的全新一代摺疊轉軸,業內首創3級杆組結構」,「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發布聲明表示,「無論是設計思路,還是機械結構,小米自研的『龍骨轉軸』與余承東先生所宣傳的所謂『雙選水滴鉸鏈』都完全不同。」

作為摺疊屏手機連接、開合的重要部件,「鉸鏈對摺疊屏手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解決方案」,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尤其像內鉸鏈形式,可以更好地解決摺疊屏手機厚度和體積的問題,對工藝水平要求非常高。」

也正因如此,爭端一出,網友紛紛站隊。「支持小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者眾,但因「小米拿的是實用新型專利、華為拿的是發明專利」而質疑小米鉸鏈技術不如華為的人也不少。

據從事智慧財產權法律業務的北京市維詩事務所合伙人楊安進介紹,總體而言,發明專利的技術創新度確實比實用新型的要高。

「發明專利是要做實質審查的,審查員需要看它相比於之前相關的專利技術是否有新穎性、創造性,如果有就可以授權,沒有就駁回;而實用新型總體上來講是不做實質審查的」,相比之下,實用新型獲得專利授權的周期要較發明短得多,楊安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此外,「發明專利受保護的時間更長,在中國是20年,實用新型則是10年」,楊安進表示,「在法律制度上,對實用新型和發明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實用新型是小發明,創新度低一點。」

但楊安進強調,雖然實用新型和發明兩種專利在審查及保護時間等方面存在區別,但專利類型的不同並不能作為含金量孰高孰低的判斷依據。「因為一些小發明(實用新型)可能價值很大,而一些發明實際上並沒有實際應用」,楊安進解釋。

同時楊安進指出,在申請專利上並不存在侵權問題,只有實施時才會涉及侵權的問題。

「所有的創新都是建立在前人已有的創新基礎上的,專利制度的應有之義就是鼓勵改進創新,所以申請專利並不存在侵犯誰的專利權的問題」,楊安進解釋,「但如果改進後要去實施這個專利,即要把專利用到產品上,那就有可能侵權。」

但從目前專利文件上來看,小米與華為的鉸鏈技術方案有較大差異,「龍骨轉軸」是否基於「雙選水滴鉸鏈」改進而來尚難有定論。

激戰摺疊屏手機

專利紛爭難定,但摺疊屏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卻是一定的。

一個業內共識是,隨著滲透率逐漸提高,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從增量階段進入存量時代。放眼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整體疲軟,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報告,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計為12億部,同比下降5%,為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當iPhone15系列都得靠降價換銷量時,智慧型手機市場之卷可見一斑。

而從高端手機市場份額來看,國產手機也還需要再添把柴。IDC的一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在中國600美元以上手機市場中,蘋果以67%的份額位居第一,華為以15.6%的份額排在第二,OPPO、小米則分別以4.2%、3.7%的份額位列三、四名。

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份額。圖/IDC

由此看來,想要增長最要緊的還是給消費者找個換手機的好理由,而且最好還是換高端手機。

在張毅看來,在智慧型手機整體創新性已經不足的情況下,摺疊屏手機目前功能成熟性相對較高,是未來手機廠商重要的突破口。從今年「華米OV」等各大手機廠商發布的新品來看,這一細分領域確實是國內大廠關注的重點之一。

「無論是小米余承東之間的喊話,還是小米和華為在手機領域的競爭,本質上都是在推動摺疊屏手機市場的發展」,張毅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市場數據也在證明著摺疊屏手機的潛力。IDC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27萬台,同比增長102%。而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rce報告,預估2023年全球的摺疊屏手機出貨量約為1830萬部,僅占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的1.6%。

這也意味著,眼下整體盤子雖不大,但摺疊屏手機仍有很多增長空間。「我們相信2024年、2025年都是摺疊屏手機有機會爆發的年份」,張毅判斷。

自然,誰也不可能眼睜睜錯過一個可能爆發的市場。

但就目前而言,技術成熟度和價格仍然是橫亘在摺疊屏手機普及之路上的兩座大山。

「摺疊屏手機的價格確實比較貴,大部分人買不起;其次手機的技術相對來說還不是那麼成熟,損壞率會比較高,維修保養相對也比較複雜」,張毅表示。此前艾媒諮詢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2022年中國用戶不購買摺疊屏手機的前兩大原因便是擔心質量問題、價格高。

同時有摺疊屏手機用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入手後整體感受下來,除了拍照方式確實很新鮮,在其他功能上並沒有覺得跟之前用的智慧型手機有太大不同。

對於手機廠商而言,若想要摺疊屏手機加速進入爆發期,在改善硬體工藝、軟體體驗的同時,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把價格打到消費者預期之內,才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作者:石晗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0f9c06372cde18fa854b84ed8e381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