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叔醫古 | 9月答問:咽癢乾咳,皮膚瘙癢,怎麼辦?

2023-09-30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德叔醫古 | 9月答問:咽癢乾咳,皮膚瘙癢,怎麼辦?

張忠德,人稱「德叔」,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

讀者彩虹:咽癢乾咳兩年多,有時有濃痰,牙齦滲血,人消瘦。請問如何調治?

「無風不作癢」,咽癢咳嗽多以「風邪」為患。治療「風咳」,不僅要預防外之風邪,也要重視因外邪引發的內生之風,根據不同寒熱燥邪症狀施以分治。您所出現的少痰、濃痰,以及牙齦滲血、消瘦等症狀,多是由於咳嗽日久、導致肺陰不足所致。因此,可以在疏風宣肺、利咽止咳的基礎上,加以滋陰潤肺、生津利咽之品,如沙參、麥冬、川貝母、炙枇杷葉等。在日常飲食調護中,也可選擇北沙參、百合、銀耳、雪梨等潤肺止咳、養陰潤燥的藥膳。

讀者海舟:老伴70多歲,經常皮膚瘙癢,秋冬幾乎全身發作,春夏則多頸、面部發作。洗頭後頭皮癢。曾患哮喘、帶狀皰疹。請問中醫有何妙方?

老年人逐漸衰弱,陰血虧虛,肌膚失去濡養,化燥生風則易出現皮膚瘙癢。若有哮喘病史,病位在肺,日久累及脾腎。脾失健運,水濕內生化熱後耗損陰血,陰血躁動而生內風。秋冬風乾氣燥,內風外風合起攻之,瘙癢症狀進一步加重。

可適當食用清潤養陰的食物,如沙參、百合、玉竹、豬皮、雪梨等。要盲目使用清熱涼血燥濕等苦寒藥物,或過於滋膩的滋陰之品

要避免搔抓、肥皂、熱水燙洗等外界刺激,避免勤洗皮膚,沐浴後及時塗上潤膚露,避免水分流失而加重乾燥瘙癢。

讀者欣欣向榮:反覆口腔潰瘍是上火嗎?

現代人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這種「上火」以虛火為多。飲食應以細軟、清淡、易消化為主,戒煙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及太過粗糙堅硬的食物,以免反覆磨損口腔黏膜。不要盲目飲用涼茶,少食偏寒涼的蔬菜瓜果。此外,避免精神緊張及過度勞累,儘量晚上10點前睡覺,保證充足睡眠。平時可按摩脾俞穴、照海穴來健運脾氣、降虛火

讀者英:52歲更年期,多汗,氣短胸悶,晚上難入睡,如何調理?

更年期綜合徵的發病核心在於肝腎虧虛,同時與心、脾密切相關。多汗之外,還多伴有心悸、胸悶、焦慮、失眠等症狀。若多汗合併手足心熱等陰虛火旺證者,日常飲食可適當使用百合、蓮子、石斛等滋陰降火;若合併食欲不振、情緒抑鬱等肝脾不調證者,可適當使用炒麥芽、玫瑰花、陳皮、佛手等。平時多鍛鍊身體行氣活血,還可配合穴位按摩,選穴太沖、足三里,疏暢氣機,改善睡眠。

讀者晶貞:眼睛乾澀,怎樣緩解?

中醫認為,肝腎精氣充足,津液上榮,眼睛便得以滋潤。當肝腎功能失調時,目失濡養就會出現乾澀不適的症狀。

日常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調護:1、調整飲食:可多吃補益肝腎的食物,如枸杞、芝麻、黑豆等,還可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牛奶、雞蛋、胡蘿蔔、菠菜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2、適當休息:避免長時間閱讀書籍或使用電子產品,可設置定時鬧鐘,每隔30-45分鐘就休息5-10分鐘,閉目養神或遠眺。3、做眼保健操:自然閉眼15秒鐘,放鬆眼部周圍的肌肉,並調整呼吸。然後以天應穴、睛明穴、四白穴、太陽穴的順序依次按揉,按摩完成完後閉眼休息10秒。

(本期答問專家: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張忠德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張偉、唐麗娟、林然)

供稿:羊城晚報記者 林清清

執行編輯: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

張忠德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0c663a410be2f0ff76ab5ba3229e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