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雜談】關於角色塑造:
之前寫了關於《來自深淵:神魂的黎明》的點評,評論區幾乎一半觀眾都在大喊「我愛黎明!我愛黎明」。除去跟風的和說反話的,剩下的估計真的對黎明卿這個反派抱有特殊的感情。這樣一個反派,毫無疑問是具有獨特魅力的,今天就接著這個話題,來聊一下「成功的反派需要具備哪些特質?」這個話題。
我們需要摒棄「非正即惡」這種樸素的二元對立的觀點,大多數作品的反派,也並不是根據其是否在做壞事來判斷的。反派的本質,是其代表的「對抗力量」。這裡的對抗可以理解為很多方面,阻止主角完成目標、行動與主角背道而馳、或是價值觀與主角產生了矛盾。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魯邦三世 卡里奧斯特羅之城》有三伙主要勢力,魯邦一行人、綁架公主的伯爵、追捕魯邦的錢叔。阻止魯邦救出公主的伯爵勢力,是毫無疑問的反派。而前期追捕魯邦的錢叔,在後期幫助其搗毀了伯爵的窩點。對抗變成了協助,很難稱之為反派。
在滿足於主角對抗的大前提下,可以繼續添加一些讓反派充滿魅力的特質。首先,反派要有明確的,且值得推敲的目的與動機。這種目的並非僅僅是「毀滅地球」這種讓人生厭的陳詞濫調,而是要有更加詳實的規劃與準備。
比如《普羅米亞》的反派想犧牲大多數人,帶著少數人類在太空中尋找新的家園,為此他研製了各種各樣的拓荒和開採的技術。他的長遠計劃在與主角戰鬥的過程中被慢慢揭示。甚至讓觀眾有了一種,就算反派贏了也未嘗不是好事的想法,這樣一來反派被打敗的時候,傳遞的就不是「大快人心」這種單純的感情了,而是攜帶著更多的尊敬與惋惜。
能做到這樣的反派,就能像主角一樣被人理解,甚至與觀眾達成「共情」。
另外,羅伯特麥基還引入了一套「正面、相反、矛盾、負面之負面」的價值模型,來拓寬衝突的深度和廣度。很多事物可以帶入這個模型,比如將行為拆解為:正義的行為、自私的行為、邪惡的行為、偽裝成正義行為的邪惡行為(偽裝成邪惡行為的正義的行為)。其實也沒必要非搞這麼複雜,回顧一下之前看的作品,有不少反派搞那麼多事情,卻是為了實現世界和平。
黎明卿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作為父親的他,全心全意地善待孩子們,記住了每一個孩子的名字;作為科學家的他,願意為研究獻上一切,包括自己的身體。兩種人格在相互碰撞下產生的抉擇,也讓這個角色顯得更為立體。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角色的「人格魅力」,這種特質來源於對話、表演、與他人的互動等方方面面的積累,是一個比較難以三言兩語概括的話題,但可以舉一些實際例子,比如幾代《JOJO》的反派都有類似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