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知錯了嗎?冷酷無情、「斷奶」不成逼迫學步、人單合一失靈

2019-09-11     CEO在線

海爾上了熱搜!但火的不是產品,不是業績,不是盈利。而是因為午休,開除四名員工。

微博爆料,因4人在2019年8月27日午餐後,不及時返回工作崗位,在創牌一樓咖啡廳睡覺,被巡查人員拍照後責令一周內辦理離職。若在限期內不能完成,人損合一,逾期發生的人工成本等費用由小微主全額買損,且此崗位三月內不再配置人員。

海爾集團官方回應稱,所述4名員工並非在休息時間午睡,而是於工作時間在公共接待場所睡覺,違反海爾員工行為規範,屬於一級違規,按規定應解除勞動合同。並表示,每天11點半到13點之間,員工可自主安排就餐時間,從董事長到每個員工都同一標準,一視同仁。

海爾集團前員工表示,海爾內部沒有午休,僅有的半小時吃飯時間,光排隊就差不多要10分鐘,晚點上工都要被教訓一頓。

海爾員工午休被開除事件,在微博熱搜上該話題閱讀量超過2億。網友紛紛討論海爾這種做法的對錯,有人認為海爾按照規章制度行事,並無不妥,也有人認為直接辭退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隨著此事爆出,海爾內部管理的不人性化被越來越多的捅出。另一方面,海爾昔日家電「一哥」地位不保,市值不及美的、格力1/3,讓海爾陷入尷尬境地。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冷酷無情、「斷奶」不成逼迫學步、「人單合一」管理失靈、把員工當社畜。說到底一句話:別問,問就是企業文化。

01冷酷無情如海爾

「對於工業化國家裡成群的臨時雇員而言,現代的僱主看起來就像厚臉皮的一夜情對象。在了無意義的露水姻緣之後,還要講究奢求一夫一妻制的忠實。」這是美國教授對於《中國工廠》的影評,卻是直擊當下遍地工廠的真實寫照,海爾就是其中之一。

在海爾的午休,員工們更像是沒有感情的快速進食機器。他們可以在11:30-13:00這一個半小時內自主選擇30分鐘的時間段吃飯,也就是說總體吃飯時間只有30分鐘,而且飯堂人多排隊就要十分鐘,有時候打完飯就剩7分鐘了,還要提前幾分鐘到崗。

多名曾在海爾集團實習的同學對有關媒體表示,公司流水線上的工作工時基本為12個小時,有時需要處理不合格的機器,14個小時都有可能。

「醒來就幹活」「吃完飯要立刻到崗」成為海爾流水線上的常態。據海爾員工反映,有的人因為受不了高強度的工作,來了兩天就走了。

另一名海爾員工透露,由於非人的工作強度,海爾車間的工作人員流失率很高。「差不多半年吧,老員工都走的差不多了。人家不怕沒人,走一批實習生,然後再來一批。」

《澎湃新聞》認為:「公眾關注4位員工的遭遇,終究是因為感同身受。畢竟,除了賺錢、競爭,生活中還有很多值得珍惜、值得追求的東西。無論如何,再大的企業,也不能丟了一些具有人情味的小關懷。唯有如此,員工們才能獲得安全感、幸福感。」

02「斷奶」不成 逼迫學步

對於海爾管理改革,張瑞敏曾發表過這樣的觀點:

「(最近的措施)我們內部叫做『斷奶』。原來這個人的工資是崗位工資,不同職位有不同工資,雖然也有固定的、流動的、動態的,但是總體上就是這樣。現在我們『斷奶』,不再付工資給你,你創造了用戶價值,超出部分那就是你的。」

為此他舉例稱,對於一段時間內沒有創造業績的團隊的平台主來說,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解散這個團隊,要麼你就自己掏錢給他開工資。其中掏錢最多的一個平台主,自己掏了二十多萬。張瑞敏稱這是用戶付薪,而不是企業付薪。

他非常明白海爾員工中許多並不具有冒險精神,也沒有企業家應有的能力,他們更適合做傳統企業架構中的雇員。而張瑞敏卻想把這些人變稱企業家,可最後卻無能為力。達不到要求,海爾會怎麼辦?

「其實,如何處理這些員工,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兒。這些員工原來做得不錯,也做了很多的業績。但是讓他創業,他不會幹。這沒有辦法。」海爾選擇了按單聚散。「單」是什麼?還是用戶價值。

於是,一個海爾的雇員,就如此有理有據地「被失業」了。

03「人單合一」管理失靈

過去的海爾,是張瑞敏的海爾。一把鐵錘怒砸76台冰箱實實在在地抓質量,他在資不抵債中周旋,他收技術、打品牌,搞產品多元化,最終逆流而上。所以它成功,坐穩國內家電「一哥」。

今天的海爾,是張首席的海爾。一個反覆標榜自己是微博上排名第四的大V海爾。最高管理者以哲學王般的姿態甩開和員工的差距,雲遊在「小微、交互、引爆、還原、穿刺、協同、日清、人單合一、人單酬、拐點酬」等一百個概念里。

在研究機構易簡財經看來,「規章,是去管理人的,如果不符合人性把人像畜生一樣去管理,就會成為暴政。對公司而言,是在讓自己的員工有更多的無效低效勞動,其實是在竭澤而漁,自斷經脈。」

海爾所謂的「人單合一」說白了就是中國模式的又一個名字。而唯績效體制一旦確立,員工和企業的關係就只剩下純粹的金錢僱傭關係。所謂的「人單酬」考核體制,就是「你給我干多少活,我就給你發多少錢」,除此之外,雙方再無瓜葛。

04是員工不是社畜!

在海爾崛起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被海爾企業奉為圭臬。在市場、效益等概念剛進入中國社會的時代,企業對員工的剛性管理、粗糙制度,讓勞動者自身的諸多權益被無形中忽視。

而隨著我國法制體系的完善和多元企業文化的引進,簡單粗暴的員工管理模式開始碰壁。此次「海爾午休門」就是很好的例子。

這樣的事情,此前已有先例。據報道,此前有海爾15年的老員工代人打卡被開除,但當事員工辯稱,自1999年3月到海爾電冰箱公司工作,其認真負責,兢兢業業,沒有任何的曠工行為,也未給海爾電冰箱公司造成任何的經濟損失。對這樣的一個老員工,因為替人打卡就被開除,已經涉嫌違反勞動法。

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一些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文化傾向於靈活、開放、包容。像騰訊、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不僅提供24小時食堂、健身房等硬條件,另外在處理與員工的關係上,也更柔性,更加注重法律合規,而不會因為一點瑣事,就直接將其開除。

微博大V@思想錄語稱,海爾工廠流水線,計件的,用的大都是體力,累了休息一下,很正常,恰恰因為這個原因被辭退,引發大家的不滿和憤怒,甚至翻出來海爾內部其他的管理問題,企業壓榨廉價勞動力和人性化管理。

「血汗工廠」的時代已經遠去,但以「企業文化」為名壓縮員工合法權益、製造社畜,就能為企業帶來未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pvbHW0BJleJMoPM2Z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