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限薪也拯救不了國足的未來:倒逼球員留洋也要認清他們的實力

2019-11-26   Minos體育迷

非華裔入籍球員注2上1是「過河拆橋」,強制限薪也拯救不了國足的未來:下次投資人會議恐是「刀光劍影」,倒逼球員留洋也要認清他們的實力!

談兩個焦點話題吧,一是限薪,二是入籍球員政策,這次「上海會議」沒有實質性進展,甚至這兩個關鍵問題的討論針鋒相對,那麼就談一談這倆焦點問題的「道理」吧,聲明一點,筆者不是恆大球迷而是青島球迷,兩者的區別我想對中超歷史有點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所以僅僅是就事論事,請別亂扣帽子。

關於限薪,限薪如何監管?定價高低其實是市場決定的,當青訓系統能夠源源不斷給職業隊輸送可用之才時,球員的身價、薪資必然不會虛高,反之就算所有調控政策都不能保證什麼,監管?好吧,俱樂部老闆給球員的妻子或者其他親屬安排了一份年薪100萬的工作,正常簽訂工作合同,是否違規?年薪和獎金之外,用其他固定資產給予球員補償是否違規?俱樂部為球員接一些廣告代言工作,廣告收入是否也要考量?其實這真的不是什麼第三方機構可以監管的,問題的根源是高水平職業球員的缺少也就是青訓體系的斷層,這本就不是球員的錯,而是不負責任的足協用強硬的調控政策來干預正常聯賽秩序,想彌補之前犯下的錯誤,這只能是錯上加錯,追根溯源深耕青訓,幾年之後國內球員的薪資待遇自然會降低。

若想用這樣強制的限薪手段倒逼球員留洋,那麼足協可能高估了90後本土球員的能力,看到有人舉例說明當年在曼城的孫繼海和當時中超國腳的年薪對比,不說稅率的不同,就孫繼海那時的能力來說是國內頂尖,而他也只是英超中下游球隊的主力或者主力輪換球員,現在國內的90後球員誰有這樣的信心在英超中下游球隊踢上比賽?武磊在西甲足夠拚命才贏得了現在的地位,也無法否認中方資本控股俱樂部帶來的便利,可就算是擁有這種便利,現在能在歐洲賽場站住腳的球員也寥寥無幾,用「寥寥無幾」這次我都心虛,倒逼留洋只會倒逼出更加奇葩的「鍍金留洋」,限薪了「鍍金」依然有意義,因為有減免政策,因為在國外的薪水中國足協管不著。

關於非華裔歸化入籍球員注2上1的討論,中國足協難免有「過河拆橋」之嫌,需要非華裔歸化球員時只有恆大出錢出力,因為里皮的下課就將一切推倒重來?新「掌門」對於歸化一事並不感冒,後來口頭上的妥協現在看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抓住機會還是想堵上歸化入籍球員這個「口子」,只是這樣做從法理上來講也說不過去,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分子為什麼要被限制註冊和出場?那這樣將來國家隊限不限制?接下來的「深圳會議」註定會很熱鬧,對於歸化入籍球員的使用將是核心議題,「刀光劍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