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從「穿針引線」細悟主題教育之道

2023-10-30     宣講家網

原標題:時評:從「穿針引線」細悟主題教育之道

第二批主題教育正全面鋪開,各地好的做法在不斷出現,但同時出現了「粗」的苗頭,「粗心」「粗學」「粗干」等現象讓主題教育質效大打折扣。主題教育是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有機融合、一體推進的過程,穿針引線要捋直線頭、找准針眼、用上巧勁、打上結眼,把力用在細處,眼、手、心並用,才能將針與線融為一體,為後續編織打下基礎,正與主題教育指導實踐、推動發展的任務「不謀而合」。為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好拿出「穿針引線」的勁頭,在細處著手,在關鍵處施策,才能為「錦繡山河」貢獻延綿力量。

捋直理論學習「線頭」,以科學合理為「標尺」,提升學習效率。理論學習要捋直「線頭」,「線頭」直不直,考驗學習成效好不好,「線頭」過彎時穿針會「吃不上勁」。若學習「淺嘗輒止」,抱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心態,把學習計劃當「廢紙」,讓學習體悟成「白紙」,理論便會浮於書本,學習便不能入心。因此,理論學習不僅要找准方向、把握節奏,還需要時刻拉緊神經「上發條」、找對方法「配鑰匙」。不僅要「先學一步」,制定的個人學習計劃要包括應知應學應會的必學讀本和涉及本單位本領域的理論成果,並細化到周、落實在日,充分利用「八小時之外」的時間,用好「班前一刻鐘」「睡前一小時」,對照學習計劃及時跟進;還要「學深一層」,多對自己提「三問」,把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思所想結合「三會一課」進行集中交流研討,將個人學習融入集體學習,在集體研討中檢驗學習成果,以「發散思維」打破「僵化定勢」,保持常學常新。

找准調查研究「針眼」,以問題導向為「靶心」,解決實際問題。調查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牢記以人民為中心,時刻以群眾需求為「針眼」,才能精準破局,不讓調查研究做無用功。因此,首先需要明確調研課題,詳細梳理圍繞工作主線的重點問題、「懸而不決」長期擱置的難點問題、群眾「急難愁盼」的迫切問題,要條目式羅列、針對性解決。這些問題反映在基層,又深埋在一線,光在辦公室里看不到,憑空得來的數據又容易「失真」,這就需要再下沉一線、深入基層,堅持問題導向,問需、問計於民,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和單位,多開展「點題式」調研和正、反面典型案例解剖式調研,多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法搜集信息,多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走訪,要坐得住群眾家中的「冷板凳」,看得到放在暗處的「破簍筐」,真抓實幹反覆打磨出經得住「推敲」、真正反映民生的調研報告,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

用上推動發展「巧勁」,以幹事創業為「抓手」,助力共同富裕。主題教育參加的單位和人員範圍廣、類型多、數量大,各地區域發展水平有高低,實際狀況也大相逕庭。「一體化」不是「一樣化」,倘若各地各單位同飲一處水,難免讓人「水土不服」,因此需要「點上用力」,集「群策群力」實現「精準滴灌」。要注重分類指導,強化因地制宜,在各級黨組織銜接處「分流引導」,把「架子」搭起來,將發展「擺上台」。因地制宜打造涵蓋本土特色、推動中心工作的幹事創業平台,並在固有制度、已有資源中充分「借勢」,讓本土資源「活起來」、主題教育「走起來」,緊扣本地本單位本部門性質特徵、工作實際,開闢車間課堂、家園課堂、田野課堂,開展案例式、辯論式、體驗式、沉浸式教學,不把課堂局限於「三尺講台」,又要把課堂發展為作為平台,讓「黨建」「治理」「發展」三方同頻共振,切實把握主題教育的利好機遇來推動發展,為共同富裕跑出「加速度」。

打上檢視整改「結眼」,以抓細抓小為「錨點」,拴住問題源頭。主題教育要真抓實幹,就需要提升檢視問題、整改問題的能力,給問題源頭打上「結眼」,避免「反覆發作」。倘若害怕挨罵擔責、不敢直面問題、不願「紅臉出汗」,那就找不到反映自身問題的線索,最終自嘗苦果。因此,要牢牢抓住檢視中浮現出的問題線索,代入「小學生」身份,多利用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組織生活制度深度檢視剖析,對照檢查,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不能聽風是雨、憑空做大聲勢,而是要找准切入口,細化問題清單,深度查擺不足,讓問題在心裡有數。還要追根溯源、抽絲剝繭,尋著問題「線索」找到自身頑固病根,下苦功整改,將問題的源頭牢牢拴住,才能耳聰目明,從「臉上燙」變成「筋骨壯」,根本上去除「沉疴新疾」,提升自身政治「免疫力」。

作者:周裴晨 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委組織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fa08a1ff01b66979ff82b820258ef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