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沈騰黃渤,一起走入死局

2023-09-12     視覺志

原標題:吳京沈騰黃渤,一起走入死局

家人們,小視的華熙生物潤百顏直播專場要來了!多款性價比超高的百元好物,抽獎不停,優惠多多,快來點擊下方預約吧!

持續了兩個月的票房大戰終於結束了。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單日票房連續72天破億。

總場次3462萬場,總人次5.04億,總票房206.19億,三項數據均創造了內地影史最高紀錄。

熱搜話題,一個比一個流量高。

大唐頂流李白、封神質子團、商務殷語……

爆款電影,一部賽一部票房高。

觀眾前天陪朱一龍看海,罵他渣男,說要警惕戀愛腦,警惕賭狗。

昨天看王傳君詐騙,震驚於他前腳用手勢示意殺人,後腳便低頭虔誠拜佛。

今天跟王寶強學拳,感慨孩子從大山里走出來有多麼不易,他終於把金掃帚獎還回去了。

但對於有些演員而言,似乎可以用「熱鬧都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形容,比如更廣為人知的吳京、沈騰、黃渤。

作為票房榜排行前三的演員,他們主演的電影票房加起來超過800億。

但他們的新作,卻在這個夏天齊齊遭遇啞火。

是電影質量太低?是他們演得太差?

還是說,他們已不再能吸引觀眾買票?

作為一位影迷,想對他們說點真話(狠話)。

唉,含騰量

想了很久,小視還是想從兩年前關於《日不落酒店》的鬧劇說起。

在該片中,沈騰番位僅排在男女主後面,片方宣傳時說他是「特別出演」。

按大眾印象,沈騰本該是妥妥的男二號,再不濟也該是男三號,但在電影里,沈騰只表演了一個「紙片人」,最多也只能說是友情客串。

該片票房勉強突破2000萬,豆瓣評分也一路下跌到3.1。

導演一度公開發文道歉,說這部電影並非開心麻花出品,也跟開心麻花沒有任何關係,只是用了開心麻花簽約的藝人主演,而沈騰屬於「親情客串」。

如果非要說這種爛片對中國電影有什麼貢獻,那就是讓「含騰量」和「詐騙電影」成為一個名詞。

從此,許多觀眾買票前都要觀望一下,看自己喜歡的演員到底是什麼番位,有多少戲份。

比如去年的《獨行月球》,今年的《滿江紅》,觀眾都愛問「含騰量多嗎」,一些媒體在報道時也都愛說「含騰量100%」。

沒想到兩年過去,開心麻花不僅沒有吸取對方的教訓,還變本加厲了。

他們出品的《超能一家人》上映三天票房超2億,但最終票房僅有3億,票房曲線完美詮釋什麼叫「斷崖式下跌」。

比票房更差的,是3.6的豆瓣評分,近乎80%的觀眾給了一二星差評。

一部沈騰主演的喜劇電影,竟然好於1%奇幻片,0%喜劇片。

還有比這更好笑的事嗎?

當然有,那就是沈騰只是掛名主演。

別看他在海報上占比特別大,一邊跟艾倫怒目對視,一邊用俯視視角彰顯大反派地位,是「領銜主演」。

可如果排名順序是按戲份多少,掛名領銜主演且番位僅排在艾倫後面的沈騰,實際戲份連前五都排不上,只能說是第六,甚至第七。

他們的戲份都比沈騰多

此時,就體現出了導演的聰明之處——

他將沈騰的戲份平均分布在開頭和中間,到了結尾,還不忘讓沈騰露個面,營造出了一種含騰量「看上去很高」的假象。

沈騰的個人魅力和表演風格,也確實給這個爛劇本增添了一些喜劇色彩。

但可惜,導演的聰明,用片中的台詞來說,叫作「你以為你很聰明」。

假象就是假象,看上去再美,也是一戳就破的泡泡。

明明是改編俄片,卻連基本的本土化都不願意做,背景虛化,邏輯缺失。

再加上艾倫將其當作正劇演,想在不正常的家庭里裝一個正常人,讓本就稀少的笑點顯得更加稀少,本就浮誇的人設顯得更加浮誇。

難怪觀眾看完說「我真是吃錯藥了來電影院浪費大好生命」。

「含騰量」之所以能成為大眾買票的依據,是人們在沈騰以往的小品、電影和綜藝里,感受到了快樂,並希望他的新電影能繼續帶給自己快樂。

但某些出品方和宣發方,卻利用沈騰的知名度,利用與沈騰的個人交情,將其當做了財富密碼。

要知道,觀眾心裡都是有黑名單的。

不管沈騰知不知情,對此有沒有話語權,小視都真心想說一句——

此種做法,不僅拉低自家公司的信譽度,還拉低觀眾對沈騰的認可度,更影響觀眾的心情。

《狼來了》的故事說多了,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希望沈騰在突破自己之前,先管理好自己的羽毛。

硬漢吳京

相比於沈騰在今夏的遭遇,吳京要好很多。

自從2017年《戰狼2》火遍全國以後,他主演的電影十部有九部都是大爆款。

而且不管是兩部《流浪地球》,還是《長津湖&水門橋》,都是40億票房起跳,就連質量一般的《攀登者》,都可以賣11億。

這些電影成就了他票房第一人的地位,也把「硬漢」標籤牢牢印在了觀眾心中。

過去幾十年,他一直都是這樣的形象。

剛出道時,他唇紅齒白,乍一看很像今天的奶油小生。

但實則體校出身,六歲學武,苦練十幾年,得過多屆槍術、拳術、刀術和對練項目的全國武術冠軍頭銜。

他曾全身多次受傷,為了練武、比賽,一度被打成重傷,甚至惡化到下肢癱瘓。

可只要病情一好,就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征程,實打實的越挫越勇。

《功夫小子闖情關》《太極宗師》《小李飛刀》,功底夠硬的他,沒兩年就坐實了功夫小子的名頭,大有接班李連杰的勢頭。

他也一直夢想著,開創屬於自己的動作時代。

內地投資人很少製作武俠片,他就跑去領先的香港,又是跑龍套,又是在《殺破狼》等影片中飾演配角,積累經驗。

他與甄子丹的那場巷戰,是當今娛樂圈不可能拍出的經典。

但彼時港片本就衰落多年,再加上大批香港導演北上拍片,別說給吳京的機會,就連武俠電影,也慢慢被掃進了時代的故紙堆。

他隨即返回內地,別人不投資?那就自己來。

2008年,他自導自演的處女作《狼牙》上映。

但票房只有可憐兮兮的400多萬。

撲街後,他沒放棄,到部隊去學習,跟士兵們一起訓練,跳傘、潛水、射擊、格鬥,乃至學習開坦克和直升飛機。

一切準備就緒後,他開始籌拍《戰狼》。

業內沒人看好,勸他放棄這個題材,找一些當紅的小鮮肉主演,這是彼時最流行的財富密碼。

但他不僅沒答應,還下定決心繼續自己投資自己,一度抵押了房子。

《戰狼2》首映禮,沒有一位一線演員前來站台,最大牌的是郭德綱,恐怕還是受于謙邀請來的。

對此,媒體的形容詞是「冷清」和「寒酸」。

好在《戰狼2》爆了,以56.94億的票房強勢登頂成為影史票房冠軍,這一紀錄,直到前年才被又是吳京主演的《長津湖》打破。

在《戰狼2》結尾,大反派把冷鋒壓在身下,告訴他「你們這種劣等民族永遠屬於弱者」。

結果被冷鋒帥氣反殺,「那他媽是以前」。

在李連杰、成龍之後,他終於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動作時代——軍事動作片。

今年夏天,他主演的動作冒險片《巨齒鯊2》,在內地市場斬獲了8.38億的票房。

這個票房絕對算不上差,但也只是相對而言。

畢竟《巨齒鯊2》有著「好萊塢大片」「中美合拍」以及「傑森·斯坦森和吳京雙雄對決」等眾多噱頭。

但在小視看來,吳京的得失,並不在一部影片票房的高與低,而在於角色的同質化。

作為對比,《消失的她》里有一個非常強的反轉。

杜江飾演的「警察」,與「綁架犯」一起走進昏暗的屋子,露出一個陰險至極的笑容。

他並非演得特別好,但相信所有觀眾看到這裡都會頭皮發麻,因為我們沒想到「濃眉大眼」的杜江也會「叛變」。

這種演員以往形象與角色間的反差,非常有利於敘事,有利於塑造角色。

在現有的文戲裡,吳京已經證明,他無法像張譯那樣,用微表情調動觀眾的情緒。

也無法像劉德華一樣,用「給女兒一個完整的人生」展現人性的複雜。

因此,希望吳京別一直待在「硬漢」標籤里,而是來些柔情與多變。

那或許,是又一番天地。

高情商黃渤

黃渤在今年的暑期檔中,是最為獨特的一個存在。

他主演的電影最多,足足三部:《封神》25.6億,《熱烈》9億,《學爸》5.7億。

但也最令人「失望」。

在《封神》中,他飾演姜子牙,習慣性去插科打諢,想給緊張的電影穿插一些笑點。

可影片的整體基調在那,他越是想搞笑,就越是與紂王登基、姬發覺醒的主線所割裂,以至於格格不入。

到了《熱烈》,黃渤有幾場很精彩的文戲。

比如摸著徒弟的頭,告訴他:你相信舞台,舞台就相信你。

比如咬著牙說自己一輩子就磕這麼一件事,必須得有個結果。

《學爸》雖然質量較低,但黃渤的表演絕對在水準線上。

問題出在哪呢?

黃渤的變化太大了。

黃渤十幾年前剛火時,在《瘋狂的石頭》中飾演配角黑皮,餓極了的他搶過麵包,在馬路上邊吃邊跑。

寧浩堅持要留住黃渤的戲份,原因是「老黃的角色代表了一種中國底層的生命力」。

《殺生》《鬥牛》《無人區》《親愛的》,黃渤口碑最好的這幾部電影,全都符合寧浩的看法。

可後來,黃渤變了。

這種變化早在十年前就有端倪,他開始主演各種大製作電影,跟林志玲演愛情戲,常駐《極限挑戰》,接班星爺演孫悟空……

還多次在金馬獎當主持人,即使被蔡永康等主持人調笑,仍然不卑不亢,風趣回應,堪稱高情商代表。

最近兩三年,黃渤主演了很多很難看得下去的影視劇。

《打開生活的正確方式》豆瓣4.3,《外太空的莫扎特》4.3,《穿過寒冬擁抱你》5.5。

不乏有人看到黃渤的變化,或者說看到他在爛片的泥潭裡掙扎。

在《學爸》路演現場,觀眾舉手問黃渤為什麼會演《外太空的莫扎特》那種爛片。

對此,他有著一番很是高情商的回答,還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

黃渤認為提問的觀眾是愛他的,所以替他覺得(遺憾),因為他對你有一定的標準。

「我們只是生活在不同工作裡面的人……我們會面臨高面臨低,面臨失誤,或者面臨有一些選擇。」

「甚至像有一些題材,你不去嘗試,你就永遠站在原來的地方。」

可作為演員,更應該用作品說話,而不是高情商。

後者是加分項,而前者是必須項。

這十年,黃渤從土生土長的黑(黃渤獨有),變成了小市民的精明算計(徐崢的路線),又變成如今喜慶的黃(大眾化)。

可與其說是黃渤沒有了特色,不如說是他賴以成名的喜劇片早就變差,現實性的影片又缺乏一定的生存空間。

於是只能求新、求變。

「我沒辦法站在原地,往前走一步都有可能是一個分岔路口,我有繼續往下走的必要。」

「人也不可能永遠都走在上坡的路上,無論是起是伏,我覺得都是我的人生,我都要面對。」

可求新、求變的路,黃渤未免也走得太難了些。

以上,是我眼中吳京、沈騰、黃渤的問題,可似乎又不只是他們的問題。

身為中生代頂級演員,他們已經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得很好。

黃渤、周迅主演的《涉過憤怒的海》,殺青多年未定檔

想來想去,問題應該出在杜琪峰在威尼斯電影節說的這句話上:「我覺得現在的電影是差了,全球的電影都差。」

如果將視角放得更大,票房失利的顯然不止吳京、沈騰、黃渤。

三十年前「雙周一成」名動香江,但今日發哥主演的《別叫我「賭神」》,票房不足5000萬。

成龍主演的《龍馬精神》稍好,但也只是賣了2億。

與之相對應的,朱一龍、王傳君等80後演員在今夏大火,《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均賣了三十多億。

《封神》不僅坐穩費翔芳心縱火犯的地位,還帶火了好幾位新人演員。

比如飾演姬發的於適,有兩部《封神》待映,飾演楊戩的此沙,則將在金庸武俠劇中飾演郭靖。

艾略特在《荒原》里說:世界就這樣結束,不是砰的一聲,而是噓的一聲。

觀眾拋棄誰也好,捧紅誰也罷,都不會提前告知,只是在一部部影片上映之後,才見分曉。

如果說花無百日紅,是每個演員的宿命。

那作為一個影迷,我衷心希望他們能開得久一點、艷一點。

可以演出更多優秀的電影,塑造更多優秀的角色。

聞到花香的,是我們。

12 / Sep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李尋歡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f8edff63f3fdf4fac090a00014ace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