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憋了十幾年的大招,會不會帶來大機會?

2023-06-07     單仁行

原標題:蘋果憋了十幾年的大招,會不會帶來大機會?

01

在6日凌晨的WWDC大會上,蘋果公司推出了萬眾期待的蘋果MR產品Vision Pro。

我們來看看這次大會過山車般的效果。

在大會召開之前,蘋果公司股價最高漲超2%,上逼184.95美元,創下盤中歷史新高,市值一度逼近3萬億美元。

很多投資者還記得2015年暴風科技公司推出VR眼鏡,被爆炒39個漲停,自2023年以來,蘋果公司漲幅39%,遠高於騰訊的5.7%,年初段永平就將抄底騰訊的股票賣掉,換成了蘋果,因為覺得蘋果的確定性高於騰訊,看來這次「騰」的不錯。

從產業角度看,蘋果前幾個產品都顛覆了相關產業,Mac的出現顛覆了電腦產業,iPhone的出現顛覆了手機產業,iWatch引領了智能穿戴產業。

大家對於蘋果的Vision Pro也寄予厚望,甚至能重新激活前幾年火爆、現在已經靜默的元宇宙。

加上近期由於整體經濟不景氣和消費電子缺乏產品創新,市場急需一個新產品的刺激,就是在這萬眾期待中,蘋果MR產品Vision Pro閃亮登場。

在發布會最後公布產品價格和上市時間,我也是傻眼了,3499美元,摺合人民幣2.5萬,明年初才在美國上市。

蘋果股價從發布會前上升2%一路開始下跌,最多下跌1.47%,中國股市的混合現實MR板塊也大幅度下跌5%,最多跌幅15%。

那麼,蘋果的新產品究竟有沒有戲?

今天我和大家從產品、產業和投資者三個角度來看看。

02

第一、從產品角度來看。

蘋果Vision Pro是將虛擬世界完全融入現實世界的產品,融合Mac的高性能、iPhone的移動、Airpods及Watch的可穿戴、以及全新的空間維度。

什麼是AR/VR/MR?我們先弄清楚這三個產品的區別。

VR(虛擬現實)是利用VR設備在任何地方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的「無中生有」的視覺、聽覺、觸覺感官的模擬虛擬空間。

AR(增強現實)是VR技術的延伸,能夠把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信息(圖片、視頻、聲音等提示信息等)疊加到使用者所在的真實場景中,與人實現互動,但使用者能區分兩者區別。

MR(混合現實)是VR向AR技術過渡的產物,將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合成一個無縫銜接的虛實融合世界。

蘋果Vision Pro就是屬於MR類的產品。

03

第二、從產業角度來看。

蘋果不是技術創新者,「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產業的帶動者。

蘋果布局MR領域十餘年,持續通過收購十幾家軟硬體公司和吸納優秀技術人才、專利在AR/MR內容領域擴張。

根據IDC數據,全球VR/AR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43.43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61.12億美元,復合增長率是69.8%。

根據Omdia數據,2023年近眼顯示面板出貨量有望達到2406萬台,同比增長67.3%。

蘋果每款產品的推出,都會帶動相關蘋果產業鏈企業的發展,俗稱「果鏈」,同時對其他手機廠商也有這種帶動效應。

就像2018年1月,vivo發布了全球首款屏下指紋手機X20 Plus,引領全球屏下指紋手機變革。

到了2019年末,國內屏下指紋手機滲透率達42%,其中供應商匯頂科技在2021年股價大幅上漲300%,我有個做家電的朋友,機緣巧合吃到這波紅利。

看完這些數據,你可能就明白,為什麼行業人士在期待這個蘋果憋了十幾年的大招。

04

第三、從消費者和投資者角度來看。

在產品發布會上,蘋果分別展示了在社交、教育、辦公、藝術等方面的應用效果,但沒有開放試用。

我們從國內目前應用最豐富、最優質的VR內容平台Pico公司來看。

涵蓋了運動健身、VR演唱會、影視作品和遊戲。

Pico公司產品定價多少錢呢?

2499-3799元人民幣。

6月1日,Meta正式發布Meta Quest 3的128GB版本售價499美金,3500元人民幣左右。

這麼一對比,蘋果2.5萬的定價真是有點嚇人了。

目前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一的品牌是Pico,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3%;其次是大朋VR,市場占有率為36%;愛奇藝、HTC和NOLO的市場份額分別為9%、5%和2%。

當然,不排除半年後,蘋果供應鏈成熟,價格可能會下跌一半,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根據以往我和大家分析新能源車行業用到的【技術採納生命周期曲線】,明顯是屬於16%創新者的階段。

就像前兩年,兩萬多的第一代摺疊屏手機,無論重量、螢幕、鉸鏈技術都非常不成熟,也只有嘗鮮者敢於體驗。

現在的價格已不到10%,到今年華為上市的Mate X3在重量上已經達到常規手機水平。

05

總結來看,蘋果公司發布的MR產品Vision Pro,給數碼市場、供應鏈打了一針緩釋的強心針。

當前VR/MR在2025年可以初步商業化,到2030年5年左右時間即可全面普及。

這一次更多是讓我們看到蘋果公司未來可能的增長空間,還有就是果鏈的想像力,就像是看到當年20倍的立訊精密、歐菲光,10倍的萊寶高科和3倍的匯頂科技,當然還有出了個VR眼鏡爆炒39個漲停的暴風科技。

大家可以提前關注軟硬體和應用的機會,給企業找到新的方向。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e29b1bebeb7c9ec3d3a38cbeecc0e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