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30+吃遍古早味,被陳曉卿高贊的閩南小城,究竟有多好吃?

2022-05-19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人均30+吃遍古早味,被陳曉卿高贊的閩南小城,究竟有多好吃?

閩南的古早味,如今已經成為快餐時代下的稀缺,它將慢的生活態度,還有飲食的融合發揮到了極致。

但真正傳統的古早味,它不在廈門、也並非屬於福州和漳州。

古早味的源頭之地,藏在網紅與流量的背後,它的名氣遠不如廈門,卻擁有一股厚積薄發的實力。

這就是在2021年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泉州,這座城市,看似低調,實則一鳴驚人。

泉州,是海上絲路的起點,被馬可波羅寫為「光明之城」,也曾是鄭和下西洋的見證之地。

泉州,是世界的宗教聖地,多元的文化在此交織,它能容天下,也能納百川。

泉州,擁有上千座的寺廟,香火常年旺盛,勾勒出神靈與人為鄰的靈氣。

泉州,更有著萬種風情的美食文化,從沙茶到古早味,延展出一幅活色生香的美食畫卷。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細說一下泉州的美食,春暖花開的時節已到,是時候去大快朵頤一頓了。

泉州風味

深入靈魂的醬料

提及泉州味道,那就得從醬料開始追根溯源。

曾經,《風味人間》就以「醬料四海談」來揭開了泉州醬料的獨特魅力。

/閩南之王:沙茶醬/

泉州美味,因沙茶而出圈全國,說它之閩南之王,也並不算虛誇。

一代老福建人,很多都是遠赴他鄉,下南洋等地奮鬥拼搏。

當他們回歸故里時,也將各地的飲食文化帶回了泉州,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佐料C味:沙茶醬。

最早它又叫沙嗲醬,正式「入駐」泉州後,才擁有了自己的新名字:沙茶。

沙茶醬以花生醬來打底,然後加入多種香料炒制,製作工序繁瑣,尤其是炒制過程,極為講究火鍋和翻炒的力度。

製作好後的沙茶醬色入口有一種甜、香的復合型咸鮮味。

這種醬料不像辣醬那般刺激,但卻無比香醇,可以直擊味蕾。

在泉州紛繁的美食里,沙茶總是不可或缺的一味,它是飲食文化的最好融合,更是無法抹去的泉州之魂。

泉州沙茶麵,更堪稱「沙茶界中的王者」,可以在沙茶麵裡面加龍蝦、炸豆皮、螺肉片等,分量足,而且湯汁超鮮。

舌尖上的泉州

留存至今的古早味

泉州很慢,它有一種經過時間浸潤後自然而然形成的悠哉氣質。而這種悠哉,與清晨便開始的古早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作為閩南地區古早味的擔當,老舊的味道總讓人念念不忘。

對於閩南人來說,縱然走遍萬川山河,歷盡千帆歸來的第一口,就是這獨居風味的「古早味」。

/蘿蔔飯/

這道聽名字就很親民的美食,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它是當地人宴請賓客時非常重要的主食,更是泉州古早味的代表之一。

蘿蔔飯又被叫為咸飯,看起平庸,但卻將肉和蔬菜,還有米飯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造就了豐富的口感。

一份蘿蔔飯里有沙土蘿蔔、肥瘦相宜的豬肉,還有牡蠣、蝦干、香菇等,一入口,就有一股海味和肉香味衝進味蕾,讓人很難忘掉。

/面線糊/

泉州美食界扛把子,面線糊實至名歸。

它起源於泉州,傳至整個閩南,雖然如今各地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但要論一碗老資格的面線糊,還得是泉州的最為正宗。

泉州面線糊,根根細如絲,煮的時候再加上番薯粉以及濃稠的高湯,入口就能瞬間化在嘴裡。

因為面線很容易吸收湯汁,所以湯與面線融為一體,造就了濃郁的口感。

當然,要是加上馬蹄酥或者油條,就更加完美,這樣一頓吃下來,才算開啟了新的一天。

/燒肉粽/

泉州燒肉粽,妥妥的中華名小吃,直接火到國外。

擁有悠久歷史的它,不僅製作工藝精湛,口感更是油而不膩,回味香甜。

泉州肉粽,是要配著花生醬一起吃的,這樣甜蜜就會加倍。

當然,餡料也是有很多,一般會加海蠣干、魷魚須、蝦仁等,畢竟「海味」也是這座城市的「經典之味」了。

/薑母鴨/

薑母鴨起源於泉州,同樣是泉州美食的一張王派代表。

它被稱之為美食中的「藥膳」,味道鮮美,溫而不燥,同時還很滋補,尤其適合春季來吃。

製作薑母鴨時,在砂鍋里倒入麻油,鋪上一層老薑,然後將整隻鴨子放進去,加適量的米酒,以文火燜熟後,出鍋時已香氣四溢。

/土筍凍/

這看上去像蟲子一樣的美食,有的人是深愛,有的人則難以接受。

但這都抵擋不了土筍凍成為泉州多元美食的代表。

土筍凍的原料的確是一種蠕蟲,經過熬煮之後,蟲體中含有的膠質融於水中,待冷卻後凝結成塊狀。

然後再放入醬油、辣醬、蒜蓉等,口感Q彈,吃起比較清爽。

/醋肉/

醋肉跟小酥肉有些像,但又不同於小酥肉。

在將豬肉片放入的糖、醋、鹽、蛋清等調料後腌制,再放入高溫油鍋里炸至色澤金黃。

剛出鍋的醋肉外酥里嫩,一咬開就有一股濃濃的醋香味逐漸散發開來。

/燒牛排、牛肉羹/

泉州人特別愛吃牛肉,主食里缺不了它的身影,以至於大街小巷中有數不勝數的牛肉店。

而且牛的各種部位都被本地人烹飪為不同的美食,燒牛排和牛肉羹算是其中的經典。

牛排有著曾經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子,將咖喱粉、辣椒一同放入鍋里燒煮,滲進牛肉的每一寸肌理中,相當入味,而且肉質很是細嫩。

而牛肉羹則是泉州的專屬,一般有硬羹和軟羹兩種,泉州本地的大多是「硬羹」。

大塊的牛肉剁碎,與地瓜粉混合揉打,再捏成條狀下鍋,最後搭配醇厚的高湯,這一碗下肚,鮮美直接入魂。

/海蠣煎/

海蠣煎又稱蚝仔煎,在泉州吃有一個好處就是,超新鮮!

每天新鮮打撈的小蚝現剝,然後加入雞蛋、韭菜、薯粉和蔥的麵糊里,下鍋煎到金黃即可。

食材簡單、過程也簡單,但口感就很驚艷,海鮮之味,回味悠長,拌著店家秘制的甜辣醬一起吃,那種鮮味與醬料相融後,口感很是美妙。

/肉夾包/

已有近百年歷史的泉州肉夾包,是當地的傳統面點之一,被老一輩的人稱為「虎咬包」。

餡料全部選用的是五花肉,然後經過了多味香料的滷製,變得鮮香四溢,一口咬下去,肉香就在嘴裡炸裂開來,整體吃起來是咸香適口。

/四果湯/

四果湯雖不是古早味的經典,但卻是興於泉州的夏季限定款。

每到夏天,大街小巷裡都能見到很多四果湯小攤,就跟海南的清補涼一樣。

四果湯的食材是口感Q彈的細條狀石花膏,然後加入紅豆沙、芋泥、西瓜粒等多種配料,最後配一勺蜂蜜水,清爽消暑又香甜。

泉州逛吃好去處

開啟「從早吃到晚」模式

尋覓泉州古早味,品味泉州美食,是從老街開始的。

走在阡陌縱橫的巷子裡,關於泉州的美好已經慢慢延展開來。

/西街/

泉州古街很多,聚寶街、青龍巷、中山街,但最有「古早味」氣息的一條就要屬西街了。

濃郁的歷史底蘊,加上繁華的人間煙火,還有那從未消逝的古早味,西街的一切都是古老而又充滿了致命誘惑。

白岩松就曾在「小西埕」留下過那句「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而且這裡還有吳氏手工麻薯、候阿婆燒肉粽、曾記老記面線糊、潤餅、滿煎糕等一眾傳統閩南古早味。

這裡是泉州老城的腹地,高聳的鐘樓和聞名遐邇的開元寺就在此地,同時它也是能讓人吃到撐的美食聖地。

毋庸置疑,想要解鎖泉州風味,西街就是最好的第一站。

/華大小吃街/

泉州大學生的深夜食堂,一到晚上就呈現出一派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

學生們扎堆的地方最能體現一種活力和親民感,這條街上,不僅小吃種類多,而且性價比也是超高。

福鼎肉片、美美果汁、外婆家、旺角腸粉,三番壽司、梨花水韓國料理......多到讓你瞠目結舌,而且每家都很經典。

泉州美食大賞

水門國仔面線糊(水門巷店)

水門巷19號

2021必吃榜餐廳,面線糊是必點。

愛啊石花膏

莊府巷人民政府南行50米

當地排長隊的糖水鋪,有芋泥、四果湯被泉州人封神。

斯丹薑母鴨(塗門街總店)

塗門街100號

福建必吃榜,本地老資格薑母鴨餐廳。

候阿婆·燒肉粽

東街59號

收錄15年的老店,乾貝燒肉粽、牛肉羹等都可以在店內吃到。

金記沙茶麵(總店)

池峰路19輝雁大廈一樓12號

沙茶麵里的調料可以自己任意搭配,龍蝦沙茶麵YYDS。

臨家閩南菜(寶洲路店)

東海大酒店一樓二樓

閩南菜熱門榜TOP1,傳統閩菜,蘿蔔飯、海蠣煎、炸醋肉通通有。

好成財牛排館(塗門街店)

塗門街221號

泉州有名的牛排店之一,牛排、牛肉羹、牛雜湯,不會踩雷。

燕支巷灌湯包

胭脂巷祖閭蘇12號

上榜必吃榜的灌湯包老店,餡料很足。

泉州

這座宗教文化雜糅的眾神之城

這座充滿了閩南的古早氣息的城市

這被遺忘的煙火極盛之地啊

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

我在泉州等你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dbb629d9e639977dea2beeb42fd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