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幾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意味著天氣變得寒冷,即將進入冬天。而每到這個時候,北方地區的純電新能源車主又到了熟悉的「煎熬」時刻,諸如不敢開暖風空調、續航直接打對摺、頂著嚴寒早起充便宜電等等。
誠然,雖然現在的液態鋰離子電池汽車性能已經達到理論極限,不少純電新能源車型的續航號稱突破1000km,但表現在實際用車層面,上述痛點依然揮之不去,純電新能源當下在北方冬季的使用體驗,距離完美還有一段距離。
這個時候,擁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快充電速度以及安全性更高的全固態電池經常在社交媒體上被討論,純電新能源汽車啥時候才能用上全固態電池,那時才算接近完美的純電新能源用車體驗。
就在今天,「全球第一大車企」豐田汽車發布聲明,宣布同日本能源巨頭出光興產(Idemitsu)達成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固體電解質的量產技術、提高生產率並建立供應鏈,旨在確保2027至2028年有搭載全固態電池的車輛上市,並在此後實現全面量產。
在豐田中國官網的豐田時報板塊,有一則關於全固態電池的報道內容,負責製造電動機、電池和燃料電池的愛知縣貞寶工廠正在進行產品開發和量產工藝的研究,以及推進各項準備工作,以實現2027至2028年的實際應用。
其還具體講解了高速、高精度且不會損壞電池材料的堆疊工藝,是保證性能和量產化的關鍵技術。與此同時,還介紹了豐田如何攻克一次性密封所有鋰電池單體,做到高速加工等,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登陸該網站進行查閱。
這一消息在網際網路不脛而走,不少網友直呼不愧是豐田大法,全球頭部車企在技術研發領域額實力果然不是吹的。雖然眼下距離2027至2028年還有4-5年時間,但總算給大傢伙一個盼頭。
眾所周知,在當下的純電新能源汽車領域,豐田並沒有達到其全球第一大車企的高度。據CleanTechnica公布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數據,也就是下面這張表格來看,豐田只排在第十六位。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豐田的排名比這個還要低。
與此同時,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豐田章男一直是電動汽車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其幾次公開唱衰電動汽車,聲稱電動汽車並不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唯一途徑,同時還表示,汽車行業全面電動化會降低車企的價值。不少媒體就此認為,豐田章男所求的無非是燃油車的「存活」時間,以及日本在燃油車時代構建的燃油車供應鏈。
然而,透過此番豐田加速推進量產全固態電池,或許我們都低估了這頭「大象」轉身的速度。就像豐田章男前段時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那樣,豐田承認「(日企在)市場占有率上落後了」,但他也表示「在研發領域有競爭力的汽車廠商很多」,日企仍有優勢。
當然了,說這麼多並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要居安思危的看待豐田以及其他日系車企在純電新能源領域的提升速度,只有「技術突破」才能築牢車企的「護城河」,在這個內卷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