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勝中國一句話,板塊跌了400億

2023-11-02     市界

原標題:百勝中國一句話,板塊跌了400億

一個不太妙的信號

因為一句話,超過兩千億市值的港股餐飲板塊,就崩了?

11月1日早間,在中國大陸擁有肯德基與必勝客等獨家經營權的「港股餐飲一哥」百勝中國發布2023年三季報,而其股價也在開盤後迅速走低,盤中一度跌超15%,並最終暴跌12.99%,市值損失220億港元。不過,百勝中國仍是港股餐飲板塊,市值唯一過千億的企業。

而在暴跌的前一天,百盛中國剛斥資150萬美元,回購了2.86萬股的股份。

其實,不僅是百勝中國,整個港股餐飲板塊在當日出現普跌,市值排名前十的成分股中,除奈雪的茶收平外,餘下全部出現不同程度下跌,被稱為「火鍋一哥」的海底撈,同樣暴跌12.78%,日損140億港元市值,而整個港股餐飲板塊的損失,更是超過400億港元。

對於這一情況,有很多投資者表示不解。不過,從百勝中國的財報中,也能看出部分端倪。

今年第三季度,百勝中國實現營收29.1億美元,同比增長9%,凈利潤達到2.44億美元,同比增長18%,兩項數據均稍低於市場預期的30.6億美元與2.7億美元。

另外,百勝中國的利潤率有所下滑,第三季度的經營凈利率與毛利率,分別下滑0.6與1.8個百分點,剩餘11.7%和17%,而在上半年這兩項數據還有所增長。

百勝中國的解釋是,主要由於去年嚴格的成本控制措施和臨時補貼,及今年增加促銷力度帶來的成本增加與工資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並且也被同店銷售上升及原材料價格下滑有所抵消。不過,這似乎也不至於令資本市場出現如此激烈的反應。

更為關鍵的是,百勝中國在財報中釋放出了一個關於餐飲市場不太妙的信號。

百勝中國財務長楊家威表示,「面臨宏觀環境的挑戰,我們第三季度取得強勁增長,同店銷售約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90%。但同時注意到,消費需求在9月底開始走弱並延續到10月,考慮到季節性因素,第四季度的銷售額和利潤通常較低,因此即便是銷售額的小幅波動,也可能對盈利造成顯著影響。」

楊家威還補充道,「去年第四季度,我們獲得了2600萬美元的臨時補貼,今年預計不會再有,因此要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靈活性並採取行動拉動銷售和提升效能」。

正是這幾句看上去有些「泄氣」的話,令不少投資者對包括百勝中國在內的餐飲行業,在第四季度等未來的業績走勢,產生不好預感,甚至有投資者調侃道,「你是哪個友商派來的,說這種話」。

不再「瘋狂」的星期四

目前,百勝中國的業務主要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和其他三個板塊,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肯德基。

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百勝中國的肯德基業務實現營收21.86億美元,同比增長8%,占營收的比例超過75%,而必勝客板塊的營收在增長7%後,為5.99億美元,營收占比不到21%,餘下的則是包括小肥羊、塔可鍾等一眾品牌的其他業務。

不僅如此,百勝中國在利潤方面也有近九成來自肯德基,今年第三季度貢獻4.1億美元的經營利潤,而必勝客只有7500萬元,其他業務甚至出現虧損。

因此,不論是對於業績的貢獻比例還是增速,亦或是利潤的貢獻,肯德基都是百勝中國的絕對支柱,並且這種依賴還愈發明顯。

2019年前三季度,肯德基的營收貢獻度還只有68%,到了2020年同期便升至70.23%,2021年更是接近71%,而在2022年則達到75.23%,與今年前三季度的貢獻度基本一致。

可百勝中國對於肯德基的依賴還能維持多久,是一個問題,即便被玩成梗的「瘋狂星期四」,在熱度逐漸消失後也出現了一定頹勢。

「瘋狂星期四」是肯德基2018年推出的一款周四特價優惠活動,起初並沒有太多熱度,直到2021年,隨著相關文案的出現,「V我50」等名梗也隨之爆火。不過,據百勝中國透露,今年第三季度報告期內,公司周四的銷售額比其他工作日高出約40%,但在去年這個數字是50%。

實際上,很多人的感受是,「瘋狂星期四」的優惠力度在直線下降。

以其最暢銷單品之一的吮指原味雞為例,從最初的9.9元兩塊吮指原味雞,先是變成19.9元三塊,再到如今的29.9元四塊,每塊的單價從5元升至6.6元,再到7.5元。這背後,雖然百勝中國能依靠肯德基板塊的凈利率,帶來短期利潤增長,卻傷了不少消費者的心。

在國內某知名問答平台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肯德基的瘋狂星期四,越來越拉了」?

其中點贊較高的兩個用戶回答道,「很多瘋狂星期四的特惠品限量嚴重,每次下班想吃的沒有了,剩下的那些也沒感覺到瘋狂」、「大多數人想要的是豐富的套餐,比如一個漢堡+兩份小食+一杯飲料,實惠還管飽,而瘋狂星期四的套餐,不是20個蛋撻,就是4個雞肉卷,或者一堆沒人買的預製菜」。

實際上,由於百勝中國只能在中國市場發力,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業績上限」,如何將這「一畝三分地」耕耘好,因此也是其要重點研究的對象。而百勝中國也想儘可能擺脫對肯德基的依賴,可卻始終不得消費者的心,本土化策略接連以失敗告終。

輝煌時期,百勝中國依靠收購等方式,旗下一度擁有主打燜鍋的黃記煌、快餐品牌三分飽、火鍋品牌小肥羊、中式快餐東方既白等多個品牌,一同構成起的連鎖中餐矩陣。可幾年過去,都沒有扛起業績增長的大旗,仍只能列入財報的「其他」欄目,而曾放出「萬店」豪言的東方既白,甚至已徹底被拋棄。

另一方面,百勝中國所占據先發優勢的西式餐飲連鎖賽道,也是危機不斷,不斷有本土化品牌出現,在下沉市場對其發起挑戰。比如將「低價做到極致」的後起之秀華萊士,已達成「2萬店成就」,而「更具中國特色」的中式漢堡品牌塔斯汀,也正以3年開店4000家的成績快速擴張。

要知道,截至2023年9月底,肯德基的門店數量也不過9917家,必勝客的門店數更是只有3202家。隨著一二線城市的逐漸飽和,百勝中國的新開門店也開始向三線及以下城市集中,今年上半年新增的591家門店中,有56%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且後續還會增加,而相似做法的還有麥當勞。

可實際上,由於這些城市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肯德基作為幾大漢堡品牌中客單價最高的一家,如何能在這「下沉市場大戰」中維持競爭力,是個問題。而面對源源不斷地「挑戰者」,肯德基能為百勝中國的業績再「瘋狂」多久,目前同樣猶未可知。

作者 | 馮晨晨

編輯 | 劉肖迎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c92c97a05e963abaf95058124f48a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