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項指標異常,可能威脅生命!60歲以上幾乎全都有

2023-04-06     四川名醫

原標題:警惕!這項指標異常,可能威脅生命!60歲以上幾乎全都有

頸動脈,主要負責為大腦輸送血液和營養,更是監測全身血管的「窗口」,一旦出現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說明全身血管都在逐漸變硬了,心梗、腦梗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據發表在《歐洲心臟病雜誌》的一項中國慢病前瞻性研究顯示, 中國有三分之一成人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那麼,檢查出頸動脈斑塊到底要不要緊?該如何判斷斑塊的風險性呢?

查出頸動脈斑塊

就要治療嗎?

其實,長斑塊是人體老化正常的生理過程,因此, 不是說所有的頸動脈斑塊都具有很高的危險性,一些風險較低的,甚至完全可以先不吃藥治療。是否要治療,具體要看斑塊以及自身情況來定。

評估頸動脈斑塊的危險性, 一看斑塊性質是否穩定,二看是否出現了頸動脈狹窄。

穩定性斑塊導致腦卒中的風險較小。如果穩定性斑塊導致頸動脈狹窄小於50%,一般不會對腦部產生影響;如果頸動脈狹窄超過50%,甚至超過70%,危險性相應提升。

不穩定性斑塊可有潰瘍、破裂等風險,血小板在破裂處聚集形成血栓,如果脂質內核、碎屑、血栓脫落,栓塞腦部血管,可引發短暫性腦缺血或缺血性腦卒中。

這三類人群

是頸動脈斑塊的高發人群

雖然長斑塊是人體老化正常的生理過程,但有一些人卻是頸動脈斑塊的高發人群,因此要格外注意:

1

老年人

研究發現,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40%的人有斑塊, 但在60歲以上人群中,完全無斑塊的幾乎沒有。

2

吸煙者

在校正年齡、性別和地區後,研究發現, 吸煙者35%有斑塊,明顯高於非吸煙者(28%)。

3

高血壓者

收縮壓>160mmHg者44%有斑塊,是收縮壓<120mmHg者(22%)的兩倍。

想要檢查是否出現頸動脈斑塊,可以選擇進行超聲檢查。通過超聲檢查,能顯示出斑塊累及範圍、血管內膜厚度、血流速度等情況。

建議55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頸動脈超聲,如果合併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病症,肥胖,吸煙飲酒等高危因素,則需要縮短篩查間隔, 一旦發現不穩定性斑塊,建議每3-6個月複查。

一份輔助逆轉斑塊的計劃表

少數處於斑塊形成早期階段、還沒有出現血管狹窄的患者,如果嚴格按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降脂藥,控制生活方式,可能會有斑塊縮小的情況, 但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說,斑塊一旦形成,都會逐步進展,一般很難逆轉。

查出頸動脈斑塊其實不是只能任由它存在, 一些「小手段」能使斑塊穩定不再發展或不再快速發展;少部分的斑塊甚至還能縮小。

1

特殊的飲食方案,抗炎飲食

炎症可以直接感染血管壁細胞,損傷血管內膜,讓膽固醇有機可趁,加速病程發展。 因此建議日常將魚蝦、低糖水果、堅果種子、全穀物類、橄欖油、亞麻籽油等抗炎食物加入日常膳食。

同時還應當避免一些促炎飲食,如加糖食品、蛋白質不足、水果不足、蔬菜不足、植物油不合理、精製穀物過多全穀物及薯類過少、糖油混合物過多、腌制食物、鹽過多、飲料、西化飲食、天然香料不足、添加劑過多、有機食物過少、偏食、食物定量不科學等等

2

堅持運動,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壞膽固醇可以說是斑塊的原料供給,且國外研究發現,血清中壞膽固醇的含量低於1.8毫摩爾每升,或者在原來的基礎上下降50%,都有遏制動脈斑塊進展甚至逆轉斑塊的機會。

通常推薦中老年人做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 比如快走或慢跑半小時,每周堅持五天;或者跳空繩(假裝跳繩),心率達到120次/分即可。

如果頸動脈狹窄超過50%,或斑塊不穩定,則要適當降低運動強度,以免導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縮,增加斑塊破裂風險。可以適當走路、慢跑、打太極等,避免劇烈運動。

3

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他汀可以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從而防止斑塊的增長。血液中膽固醇水平越低,斑塊就越不容易增長。當膽固醇低到一定程度時,部分患者的斑塊可以縮小。

不過,並不是所有發生頸動脈斑塊的人都需要應用他汀。如果斑塊很大,使得頸動脈出現明顯狹窄(堵塞血管超過50%),應該及時接受他汀治療。

如果頸動脈沒有明顯狹窄或者僅出現輕度狹窄,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特別是膽固醇水平確定是否需要他汀治療。 不經醫生指導、自行服藥的做法是不對的。

編輯 | 醒醒

來源 | 綜合科普中國、健康時報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c7d226bf6e9935fe3cccbe6a21121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