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碰到新生家庭,婆媳有矛盾太正常,但有一點做人不能忘

2022-03-04     福林媽咪

原標題:原生家庭碰到新生家庭,婆媳有矛盾太正常,但有一點做人不能忘

文丨福林媽咪

以前我們總是在聊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反省了很多年,大家對這個概念已經很熟悉了。但其實,與原生家庭相對應的,還有一個概念,叫做「新生家庭」。

01

當我們從原生家庭走出來,組成一個新的家庭時,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新生家庭的氛圍是由每一個成員決定的,同時也在影響著新生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

而在我們國家,新生家庭不僅是夫妻兩人組成新的家庭,而是女性進入到男性的家庭當中,原本不包含雙方父母的新生家庭概念,加上了婆婆和公公這兩個人,所以說,婆媳關係說到底,是一個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碰撞的產物。

都說家是最小國,和睦的家庭關係中,婆媳關係最重要。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婆婆是生他養他的恩人,媳婦則是陪他組成家庭共度一生的伴侶。

這兩個女人,能否突破「世界難題」和平相處,直接影響著家庭的和諧和夫妻之間美好的感情。

都說婆媳自古是冤家,婆媳關係就是一個微妙敏感的話題,婆媳相處之難,難於上青天。

02

最近一個朋友的故事,也讓我有了一些觸動:

她回首和婆婆一起相處的七年,生活瑣事,磕磕碰碰。

雖然沒有大動干戈,但是多少也紅過臉,相互之間也有很多埋怨和不滿。

婆婆性格比較強勢,也不怎麼愛笑,什麼事情感覺都要非贏不可。她也是脾氣有點急,說話比較直接,沒耐心。尤其是生了二胎之後,摩擦更大。

每天下班回去,聽婆婆各種數落大寶不聽話,小孩難帶、難管,嘮嘮叨叨之類的,心裡就會莫名地煩躁,她有時就會把這種壞情緒間接的發泄到孩子身上。

對現在的家庭生活心生不滿,下班害怕回家,開車回到停車場寧願在車裡刷手機聽音樂也不想回去,只想著逃避。

我總覺得別人家的婆婆咋那麼好,那麼會體諒心疼自己的媳婦,自己的婆婆就應該像人家那樣。直到去年婆婆因為肺炎住院了十天之後,我才認識到:「所有的應該都是不應該」。

「我開始嘗試站在婆婆的立場、角度去看待問題。」

「在我們生了二寶之後,婆婆一個人帶我們的兩個小孩(爺爺在老公哥哥那裡幫帶小孩),還要幫忙接送大寶上學放學,妹妹一歲半又沒有上幼兒園。

尤其是寒暑假、節假日在家,更要伺候兩個小孩的吃喝拉撒,如遇小孩生病不舒服也是整夜幫忙照顧著。我們在外上班期間,她一個人其實真的是很辛苦,因為之前有「月子之仇」,所以這些我之前從未考慮過。

這次肺炎住院,主要是因為前期普通感冒沒完全治癒,加上帶娃太累沒得休息好,反反覆復導致。

其實也是因為我們的關心不夠,對於老人的身體健康不夠重視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直到婆婆住院期間,我和老公輪流請假在家帶娃,發現沒有婆婆幫忙,我和老公根本照顧不來,手忙腳亂。」

03

其實,當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換位思考,就會知道對方的付出和辛苦,也就會越來越理解對方,相互體諒。同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感情的培養,主動關懷,增進感情。

婆媳之間的確會有很多本質上的矛盾,但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真誠地溝通,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這和我們解決原生家庭中親子關係的秘訣是相同的。

清朝的時候,有個男人妻母長期不和,動不動就為一點生活小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鬧得家裡雞飛狗跳,鄰居也不得安寧。

為此,有鄰居看不過,讓男人管管妻子。而男人性格懦弱,優柔寡斷。最後有個文人在勸誡男子的同時寫了一副對聯:

女無不愛,媳無不憎,勸天下公婆,減三分愛女之心以愛媳;

妻何以順,親何以逆,願世間男子,將一點順妻之意而順親。

媳婦對婆婆的日常生活要多關懷,注意忍讓,孝敬公婆,婆婆也要真心實意地把兒媳婦視為親生女兒。

媳婦不應該當著婆婆的面數落丈夫的不是,婆婆也不要過多插手兒子和媳婦的個人家庭生活。以情換情,將心比心。

婆媳之間相處需要坦誠。

坦誠是親情相互相處的基礎,婆媳之間應該相互信任,一視同仁。遇事有商量,在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協調一致,保持輕鬆的心態。

如果和婆婆之間對於處理問題的方法、態度不一致時,雙方要控制好情緒,耐心溝通,儘量達成共識,求同存異。

作為家庭裡面的每個成員,只有心胸開闊,彼此信任,相互諒解,才能正確處理好婆媳關係,家庭生活也才能和和美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bbe58154d9ab93d7d2c5f1bc4a351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