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冷靜

2019-08-30     劉潤商學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由之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541篇原創文章



0


有一次,我在杭州給阿里中供鐵軍講完課,坐高鐵回上海。

在排隊上高鐵的時候,遇到一位年輕的商務座客人。高大、英俊、有錢,但鞋子上有一個「打包帶」。




我覺得特別新奇,為什麼要把打包帶系在鞋子上呢?

這難道是年輕人的新潮流嗎?

年輕人現在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內心的個性嗎?

於是,我大膽地問:請問這是鞋子的設計嗎?

他低調地說:是的。

然後,我申請給他的鞋子拍了張照。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雙Nike與Off-White的限量聯名款球鞋,價值不菲。


(目前根據鞋碼不同,在淘寶上售價在6000-9000+元)



而鞋帶上的「打包帶」,不僅是鞋子的設計,也是它身份的銘牌。

一雙限量款潮鞋,現在已經變成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只要穿著一雙限量款,就會收穫一大批同齡人羨慕的眼光。

本來,潮鞋只是一些小眾年輕人玩的東西,他們以購買和收藏球鞋為愛好。

可是最近,潮鞋走進了大眾的視線,而買賣潮鞋,居然變成了一種「發家致富」的手段。



1


這幾個月,網絡上流傳著一句話:

「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

「10年前你錯過炒房,5年前你錯過炒比特幣,現在難道你還要錯過炒鞋嗎?」

那些「鞋圈兒」的年輕人,大喊著這樣的口號,紛紛加入了「炒鞋」的浪潮。

是的,當炒幣的熱潮已經逐漸趨於平淡的時候,朋友圈裡又悄然興起了一個新的熱炒對象:球鞋。

就像這樣嬸兒的:


(這雙鞋是今年NBA猛龍隊奪冠前,猛龍當家球星萊納德的簽名鞋,從最初的幾千塊售價最高飆升到了10萬)



本來只是用來穿著和收藏的潮鞋,現在居然也可以變成熱炒對象和」發家致富「的炒作資產。

有投資者說:「2019年8月19日,記住這一天,球鞋起飛日。」

這一天,Air Jordan和Nike旗下的大部分球鞋,出現了動輒一倍的增幅。



據某平台統計數據,「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

「阿迪和侃爺合作的球鞋'椰子2',發售價格才1999元,過了一天店門外就有人3萬塊錢來收。」

甚至,「有些鞋還沒發售,網站上已經有人數倍的價格求購。」

發售價1000+的聯名款球鞋,轉手賣個10000+,這在「鞋圈」,根本就是司空見慣。

甚至不斷有這樣的新聞爆出:

「20歲的大學生,靠炒鞋月入4萬,賺足了學費、生活費,實現經濟獨立。」「一名年輕小伙小明,父親贈予其100萬元首付買房,然而,他竟然把所有錢全都拿來炒鞋了,這可把老父親氣炸了,要斷絕父子關係。然而一年過去,當初用100萬買回來的鞋,轉手賣出去,已然變成500萬,年輕小伙直接全款買房.......」「一位20歲的華裔年輕人Allen Kuo,靠炒鞋年入百萬。」




「鞋圈」的瘋狂,讓這幾年見過世面「幣圈」玩家們,瞠目結舌。

一時間,不管是不是真熱愛,大量年輕人瘋狂湧入「鞋圈」。

那他們是怎麼「炒」的呢?

想「炒鞋」,你至少得先擁有一雙吧。

怎麼才能買到限量款、聯名款球鞋?

一手渠道,就是從官方店購買,但是因為限量,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購買,都是需要搖號的,中了簽你才能擁有購買資格。

這是深圳萬象天地AJ旗艦店開業的第一天,人們冒雨排隊,搖號搶限量款的場面:




但是中籤者總是極少數,大部分人想要擁有限量鞋,就得從二手渠道購買了。

於是,一些二手渠道潮鞋交易平台順勢而起。

比如「毒」app、「虎撲」app。

據了解,「毒」在2018年的交易總額已經超過百億美元,前不久剛獲得了新一輪融資,估值達到10億美元。

而「虎撲」上個月也獲得了來自位元組跳動12.6億美元的投資。

「毒」之於男生,就像「小紅書」之於女生。

人們不僅在這些app上曬自己擁有的限量款,還可以直接在上面購買。

這是「毒」App上的一雙球鞋,這款鞋的發售價格為1299元,剛發售十幾天,最高交易價格就達到了12000元,漲幅高達4-9倍。

目前的價格,根據鞋碼不同,在5699-8359元之間。




有些誇張的是,截止現在,這雙鞋已經有12673筆交易了。




12673,當然不代表鞋子本身的數量,而是這雙鞋的交易數量。

一雙鞋,可能就轉手了3、4、5、6、7、8……次。

據了解,為了轉賣方便,之前在「毒」App上,你購買了鞋子之後,甚至可以不用提貨,而選擇「寄存」在平台,轉手賣出去。

(不過目前「毒」App貌似下架了「寄存」服務)

於是,大家從炒「實體鞋」,變成了炒「球鞋的提貨權」。

一時間,連球鞋,都開始「證券化」了。

甚至,在一些app上,「炒鞋」行情已經有了漲跌幅和K線:




還有平台根據24小時的交易額,編制了「炒鞋」的三大指數:AJ指數、耐克指數和阿迪達斯指數:


(以上部分圖片和信息,來自於公眾號:政事堂2019、吳曉波頻道、小聲比比、DeepFlow)



沖入「鞋」圈的年輕人,都想著能夠低買高賣,創造下一個「我20歲,靠炒鞋年入百萬」的神話。

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



2


了解了「鞋圈」的瘋狂之後,我們就要來聊一聊這背後的商業邏輯了。

腳上穿的球鞋,本身應該是會貶值的東西。

可是,為什麼到了今天,球鞋,居然都可以作為炒作資產了呢?

從本質上來說,這是把稀缺性留給了二級市場。

什麼意思?什麼是二級市場?

創業公司融資,上市之前的A輪B輪C輪D輪……這都是一級市場。

在一級市場,就算你想投資,也不一定能投得上。

而等這家公司上了市,發行了股票,這就是二級市場了,這時候,每個想投資的人,都可以買這家公司的股票。

賣家與買家之間的交易,叫做一級市場。

而買家與買家之間的交易,叫做二級市場。

對應到幣圈來說,發行比特幣,以及直接挖礦挖出比特幣,這都屬於一級市場的交易。

而在交易平台買比特幣,這就屬於二級市場的交易。

同樣的道理,到了「鞋圈」,一雙潮鞋,從官方平台賣給用戶,這是一級市場的交易。

而買家再賣給別的買家,就是二級市場的交易。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

世界上沒有買方賣方,只有交易的雙方,掌握稀缺資源的一方,就是強勢的一方。

擁有稀缺性,就意味著擁有定價權,區別就在於這個定價權掌握在一級市場手上,還是二級市場手上。

奢侈品市場,是典型的「稀缺性掌握在一級市場」。

比如,愛馬仕的一個鉑金包,要賣到30多萬甚至更貴。

鉑金包的材料確實很貴,但是也不至於貴到這種地步。

它賣那麼貴最主要的原因,是稀缺。

包包的數量太少,而想買的人又太多,品牌方嚴格控制數量,就可以把價格定得特別高,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

這就叫做「把稀缺性留給一級市場」。



3


相對應地,大眾品牌是買方市場。

比如衣服鞋子、食品,這些大眾商品,都是通過量大價低來獲得市場,它就不可能製造稀缺。

所以在大眾品牌的市場裡,幾乎就沒有定價權。

而鞋子、化妝品等品類又比較特殊,品牌方可以通過發行聯名款、限量版等方式,來製造稀缺。

但是,對這些大眾品牌方來說,它製造稀缺,並不是為了像奢侈品牌一樣,獲得高額的利潤。

它真正想要的,是通過稀缺,而收穫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所以,它所發行的很稀缺的限量款、聯名款,價格並不會貴得離譜。

通過限量款、聯名款,它並沒有賺多少錢,但是它獲得了特別高的關注度。

也正因為如此,它就把稀缺性留給了二級市場。

很多人買不到限量鞋,怎麼辦呢?

他只能去已經買到限量鞋的人那裡去買。

這樣買家與買家之間就會發生很多交易,每一次交易都可能帶來價格的波動。

有了波動,就有了利潤,也就有了套利的空間。

有了套利的空間,也就刺激了這個市場的傳播,推升出很多泡沫。

於是「炒鞋」就這樣火起來了。

本質上,這其實就是「把稀缺性留給二級市場」。



最後的話


需要特彆強調的一點:我們今天的文章,當然不是為了讓你去「炒鞋」。

只是想要告訴你當下「炒鞋」的熱現象,以及它背後有什麼商業邏輯。

不管是炒股、炒房、炒幣、炒鞋,還是炒一切,任何能夠炒作的市場,都是有泡沫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隔幾年都要興起一波炒X熱潮,這背後是人們妄想要一夜暴富的貪婪。

如果你因為熱愛而買潮鞋,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因為想要一夜暴富而炒鞋,那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雖然在這些市場裡,一夜暴富的大有人在,但是你千萬不要羨慕和眼紅。

因為1000個人里,可能只有1個這樣的神話,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成為了最後的接盤俠。

想要成為神話,你要麼得擁有聰明過人的頭腦,要麼得掌握別人沒有的資源,要麼得搶占最早的時機。

而這些恰恰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所不具備的。

我們普通人,一旦加入炒鞋大軍,最大的可能,就是成為被收割的那根新鮮韭菜。

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教訓你也看到了,那些想要一夜暴富、走捷徑的人們,最終其實都走了彎路。

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崗位上的每一件事情,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賺錢,才是我們普通人唯一的捷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_gv42wBJleJMoPMCL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