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堅持到1974年,二戰時最後投降的日本士兵,竟然還是台灣人

2020-01-13     國史拾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5年9月2日,同盟國正式舉辦投降典禮(Ceremony),日本帝國代表團共11人登上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並且於當天9時在戰列艦甲板上簽署《降伏文書》表示願意無條件投降,日本正式投降。

理論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了。

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二戰的時候,日軍分散在各地,在中國大陸地區,台灣等地的日本兵還好說,根據長官命令成建制投降就行了,但是在太平洋地區的一些島嶼,這些地方的日軍和美軍是血拚了很久的,都打散了,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日本已經宣布投降的消息,他們就堅持抵抗。

美軍勢如破竹,日軍兵敗如山倒

比如硫磺島,這個地方爆發過著名的血戰,雖然美軍贏了並順利控制群島,但一直到日本投降後還有日本兵游散。這種人被稱為殘留日本兵或稱為日本戰後散兵,有的士兵堅信軍國主義的固執理念並強烈質疑日本投降的真實性而拒絕投降。

這些人為數不少,但是堅持最久的堅持到了什麼時候呢?他堅持到了1974年12月18日(這之後雖然也有其他堅持更久的日本兵的傳說,但是沒有確切證據),而更令人無語的是,他不是日本人,而是台灣人,這個人叫史尼育唔(台灣原住民阿美族),漢名李光輝。

台灣自然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被割讓給了日本,日本在此進行殖民統治被推行同化政策,著實洗腦了一大批人,李光輝,1919年10月8日出生於日治台灣台東廳境內的都歷(阿美族)部落。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台灣總督府當局依原住民英勇善戰暨在熱帶叢林的特長,開始組織「高砂義勇隊」(由台灣山地原住民組建的部隊,「高砂」為日本對台灣的舊稱)前往南洋參戰,給軍國主義當炮灰。

高砂義勇隊

李光輝於1943年10月15日入選高砂族「陸軍特別志願兵」,經過訓練後以陸軍一等兵的身份,於1944年5月28日從高雄港出發,前往印尼摩羅泰島駐守,途經菲律賓,投入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度尼西亞)的戰場。此人受到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洗腦,給自己起了一個日本名,叫「中村輝夫」。

他在印尼上岸後,被編入「輝第2游擊隊」,不久盟軍於9月15日發起海空攻擊行動,隨後採取登陸作戰,在美軍猛烈火力的攻擊下,經過兩個月的攻防,日軍不敵,只能退入叢林進行游擊戰。

李光輝是山地民族出身,加上受過軍事訓練,所以野外生存能力還是很強的,當時擔任偵察兵的他和部隊走散了,就深入叢林中潛伏伺機行動等待援軍,利用野外求生的技能繼續支撐著,但是部隊早就撤離了。

台灣籍日本兵

李光輝沒有被聯繫上,部隊直接於同年11月13日對他以「戰死」處理。

這個時候,李光輝身邊有著兩枝三八式步槍、幾十發子彈、一頂鋼盔、一把軍刀、一個鋁質餐鍋、一身軍服、一面鏡子,以及少許其他軍用補給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他不知道啊。

他就以這些東西在叢林中獨自度過了31年,那他是怎麼過的,就像「魯濱遜漂流記」一樣,他蓋了一間竹屋,以野果充飢,或偷取農戶種植的農作為食;後來,為避免被敵人發現,便開始自己耕種,偶而也獵捕野生動物進食。他以鏡子反射陽光取火,並且掘坑堆置乾燥木柴以保存火苗……

1974年被發現後返回家鄉的中村輝夫(李光輝)

1956年在他所在的島嶼在這個島,發現了其他9個殘留日本兵(3個日本人,6個台灣人),這些人被勸降,但是呢?李光輝還是被遺漏了。直到1974年11月中,「輝第2游擊隊」前隊長川島威伸、陸上自衛隊退役陸將補(少將)帶團前往摩羅泰島弔祭時,聽聞到還有日本兵殘留,就堅持印尼政府要協助搜尋;印尼政府馬上組成11人搜尋隊,經過了多日的搜尋,終於在12月17日發現其蹤跡。

搜尋隊唱著日本國歌希望引起他注意,果然奏效了,李光輝聽到歌聲就驚訝的出來探望,隨後被搜索團帶回基地。1974年,日本駐印尼大使館於12月25日接獲「尋獲日本兵」之通報後,立刻派人處理此事,面對日本武官的詢問,他極為清晰的以日語一一回答。當武官告知中村,30年來的世局變化,才知道戰爭早已結束。同時台灣與日本已經一分為二時,甚至依然冷靜回答:「日本沒有輸,我要回日本!」

此人被軍國主義思想洗腦之深,可見一斑。

這個人怎麼處理呢?最後日本和台灣達成協議,「最後的帝國軍人」中村輝夫,獲得日本政府的「二階級特進」兵長 ,及當時的補償金與捐款共約800萬日圓,還以「李光輝」(本文以李光輝稱呼他,其實他的漢民是這個時候才有的,他的本名是史尼育唔,後來用的是日本名)的新身份,搭乘中華航空公司班機,被送返回台灣。於1975年1月8日回到故鄉,可惜造化弄人,在機場的歡迎會中,得知妻子改嫁時還暴怒,當時出生僅一個月的兒子,已長大成人結婚生子。

然後,在心情、作息、飲食都不健康的情況下,他得了肺癌於1979年6月死於於台大醫學院。

作者:雲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_YLoW8BUQOea5OwPY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