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了導師才能走得好

2019-08-26   中國科學報

作者 | 張宇寧

本科生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導師的選擇至關重要,本科生需要對此事進行詳細的調研和全面的權衡。

本文重點論述導師的重要性、優秀導師的若干品質、選擇導師的三個重要階段和常見問題以及相應建議等等。

概括而言,導師的重要性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指導本科生確定較為創新的研究方向。

如果導師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指導學生的經歷,在本科生研究方向的選擇方面導師能夠給予其悉心的指導,讓本科生明白該方向的要點和精華,並且能夠指明具體的難點及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本科生基於此方向再進行詳細調研和思考,效果會更好。

第二,提供必要的研究平台和科研條件。

對於需要若干重要核心儀器和設備才能開展的研究,導師在這方面可以給予充分的便利和指導。

雖然很多儀器設備不是很貴,但是對大部分本科生來講還是難以承受的。

另外,學術調研和外出訪問等等相關學術活動也需要導師在科研條件方面予以支持。

其他方面,包括導師課題組以前整理的一些攻略、經驗和報告等,都是剛開始從事科研的本科生的寶貴財富。

本科生如能將這些資料儘快學好並充分領會,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

第三,全程參與討論並協助本科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科研的過程一般不會一帆風順,中間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棘手問題。

在這方面,導師的經驗十分豐富,可以協助本科生將問題逐個分析透徹,並且指明解決該問題的大體思路。

研究過程中,本科生存在的諸多不足,導師也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協助其成長。

因此,導師的詳細指導不僅可以為本科生的日後發展指明大體方向,而且對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鍊也很有幫助。

從筆者的經驗來看,在科研的初期階段,部分本科生因對思維方式以及環境氛圍的變化不適應,最為脆弱也最容易受挫。

此時如果不能及時梳理問題並解決,部分本科生經常連科研是什麼都還沒搞清楚便早早退出,實在可惜。

導師對於本科生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優秀的導師對本科生的影響更為長期和深遠。

首先,優秀的導師更多的是教給本科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並非是局限於傳授知識本身。

在科研過程中,優秀的導師更多教給學生的是「道」,包括做人的誠信、做事的認真、對待科學一絲不苟並追求完美的態度等等。

這些寶貴品質對本科生的長期發展尤為重要。

其次,優秀的導師不但能夠在科研工作上給予學生有力的指導,也能夠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減少盲從,並能夠堅持「科學面前人人平等」。

再次,本科生學業較為繁忙,能用於科研的時間本身就不多,因此特別需要導師在科研工作中給予鼓勵和支持,以便能夠樹立信心、長期堅持。

優秀的導師會特別注重關心本科生的心理狀態情況及其變化,並通過科研過程逐步培養其做事過程中的成就感。

最後,對於表現優異的學生,優秀的導師一般會通過各種方式予以推薦,協助其找到理想的深造環境。

筆者在指導本科生期間,在其參加各大高校的夏令營或者推研面試之前,一般會進行一個模擬面試,讓本科生提前適應環境,清晰、準確地回答問題,大有裨益。

導師的選擇既然如此重要,本科生務必要在此事上多下功夫。一般而言,本科生對於導師的選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信息調研期,主要是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導師的相關信息。

比如,學生可以去學院主頁、課題組主頁或微信公眾號看看導師的個人介紹,網上找一找關於導師的相關資料、學術活動或者新聞報道。

另外,還可以下載幾篇導師的最新論文看一看其近期的研究方向,也可以聽一聽研究生師兄、師姐或者以前跟導師做過研究的高年級本科生對導師的評價及其在該課題組的收穫等等。

總之,信息獲取渠道要儘可能寬而全,這樣才能為後續選擇提供科學的依據。

第二個階段為嘗試互動期。

根據第一階段的調研,初步選定3~5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導師,然後嘗試通過郵件或者當面討論等方式主動與導師進行聯繫,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

第三個階段為選擇確定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互動與磨合,導師與本科生之間有了一定的默契,能夠較好地一起從事科研工作。

同時,經過此階段,本科生也對課題組制度、風格、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

經過這三個階段,多數本科生應該可以找到合適的導師。

當然,本科生在導師選擇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

1. 是否可以不選導師,無師自通?

原則上可以,但並不建議。

科研工作是相對高度專業化的事情,環環相扣,需要步步為營。若一步走錯,則滿盤皆輸。

在科研過程中,導師對重要事情可以給予指導、幫助並嚴格把關。

況且,如果本科生單打獨鬥,上述所有導師的資源都無從獲取。從筆者的經歷來看,獨自做研究的本科生能成功的鳳毛麟角。

2. 如何在各個因素(比如導師名氣、指導方式、研究方向等)之間權衡?

筆者的建議是:適合自己就好,感覺上舒服即可。

任何事情都很難做到全部因素均稱心如意,確定你最為關心的因素,然後再進行選擇。

3. 可不可以選擇多個導師進行指導?

原則上可以,但實際操作起來很難。

本科生時間有限,從事兩個及多個科研項目精力根本不夠。而不同導師的風格迥異,適應多個導師的指導氛圍對於本科生來說很難實現。

此外,不同導師之間科研方向通常差別很大,且知識結構未必能互補甚至基本無關。

4. 可不可以選擇外校老師或者網絡指導?

原則上可以,但實際執行困難。

這種方式需要師生間能夠快速建立彼此的信任,並逐步推進。

另外,導師和本科生均未必能習慣這種頻繁的視頻會議或者只是單純的郵件交流,這些方式實際需要投入的時間遠比面對面交流所需時間更長。

因此,本科生在導師的選擇事宜上務必要慎重,需要從方方面面進行權衡,不僅要考慮其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平台等學術因素,也要考慮導師的指導風格與本科生個性是否契合等實際操作因素。

(http://blog.sciencenet.cn/u/upflyzhang)

《中國科學報》 (2019-08-26 第8版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