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昨天凌晨,台灣男演員高以翔在浙江錄製綜藝節目《追我吧》時突然暈倒,被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離世。
圖源/新浪微博
消息一出,無數人感到難以接受又心痛惋惜。
才35歲啊,這麼年輕的生命,卻轉瞬即逝。
更令人痛心的是,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起猝死事件了:
2月,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7歲的俞蕭開醫生,在打球時不幸猝死;
4月,華西醫院唐江濤醫生突發心梗離世,年僅40歲;
9月,16歲的西安高中生在跑步時不幸猝死;
.......
這一樁樁、一件件血淋淋的真實案例無一不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再忽略健康了,人生無常,沒有什麼值得你以命相拼!
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約有54.4萬人猝死。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猝死。
猝死,究竟是怎麼回事?
所謂猝死,是指意料不到的突然迅速死亡。
而且,絕大多數猝死與心臟原因有關,可發生在原來有或無心臟病的患者中。
在猝死發生前,常常沒有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現,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如果不及時搶救,患者多在1小時內死亡。
猝死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是冠心病、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劇烈運動、精神因素和心率變異等等。
因此,建議冠心病患者每半年或一年檢查一次心臟彩超檢查,看看自己的射血分數是多少,這也有助於監督自己改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進展。
猝死雖然可怕,但如果平時注意預防,還是能夠降低其發生率的——
1、選擇適合的運動量
據統計,11%~17%的成人猝死,發生在劇烈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即刻。
因此,要注意把握運動的強度。
一般來說,運動強度可用心率來衡量,以150-年齡(次/分)為合適運動量。
舉個例子:一位50歲的人,其運動量相當於心率達到150-50=100次/分比較合適。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例如,營養合理均衡,飲食清淡,每日食鹽少於6克,避免高脂飲食
3、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不要熬夜、保持愉快的心情等。
4、進行全面的體檢
最好進行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所了解,及早發現有無存在心臟結構或功能的異常。
5、治療原發病
咱們上邊說了,一些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往往會成為猝死的「導火線」,因此,還要注意防治原發病。
縱觀近幾年的猝死案例,大家會發現,除了自身原因,猝死更多發生在一些高強度工作、作息不規律的人身上。
這不得不提到一個次「過勞」,正是由於過度勞累,早早地透支了身體,逐漸偏離了健康的道路。
在這裡,給大家提個醒——
目前還沒有非常完善的「過勞」的診斷標準,但是能夠從一些症狀來判斷,找到過勞的「蛛絲馬跡」——
如果你有出現以上症狀,仔細想一想,是不是最近太過勞累了?有可能是身體上,也有可能是心理上,不管怎樣,暫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
那麼當遇到猝死,怎麼做才能挽救生命呢?
咱們上邊說了,心臟驟停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當心臟驟停4分鐘後,腦組織將發生不可逆的損耗。
研究表明,9成以上心臟驟停發生在醫院外面,而心肺復甦是搶救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醫務人員到之前,身邊的人能夠及時進行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將極大可能挽救生命。
簡單給大家說說心肺復甦是咋做的,想要掌握,最好跟專業人士學習。
胸外心臟按壓
部位:胸骨正中,即雙乳頭連線的中點。
頻率:每次按壓30下,每分鐘至少100次。
深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兒童約3厘米。
打開氣道
頭後仰,托其頸部和下頜,取出其口腔內的假牙等異物。
人工呼吸
用手捏閉鼻腔,搶救者深吸一口氣,用力吹入患者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