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渡劫,孫儷護法

2023-02-16     娛樂硬糖

原標題:鄧超渡劫,孫儷護法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在春晚看過鄧超「動如脫兔,溢出螢幕」表演的觀眾,可能會不適應他在《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里演的戴敏佳。那樣歡脫一個人,一下子深沉內斂起來,將國乒的功勳教練演繹得入木三分。

電影里有個場景,是鄧超飾演的戴敏佳在辦公室枯坐。晦暗的光影中,孫儷飾演的戴妻王盈去找他。雖然只能看到人物的外部輪廓,也沒有台詞,但你就是能一秒感受到角色身上的焦慮和沉思。

以前夸演員愛用微表情控制什麼的,再升級一點的用眼神。按這個思路,在《中國桌球》里,鄧超已經達到了「素描輪廓式」表演。光給觀眾看一個黑影就戲劇張力十足,這絕活兒,真沒處說理去。演員這個行當,確實很靠天賦。

他好像總是能隨隨便便成功,但也遭遇過痛徹心扉的失敗。或許,大眾視野里的鄧超一直像《影》似的「雙面一體」。他活躍在綜藝中極具親和力,做回演員的身份又讓人頗為信服不出戲,對導演事業發起的數次挑戰則展現出驚人的毅力和決心。

隱忍內斂藏鋒不露的演員鄧超,與「We are 伐木累」的綜藝MC鄧超,以及從低谷走出完成絕地反擊的導演鄧超,這三個人在夜裡會互相對話嗎?如果說《中國桌球》是鄧超的又一次冒險,那麼他「渡劫」成功了嗎?

這是我們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將來還有可能是一份不可複製的演員啟示錄。

中國桌球,雙重進階

「如果他能將自身的控制力與爆發力更好地平衡的話,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大演員』。」《少年天子》編劇劉恆的寄語,現在看依然不過時。

如果說20年前的順治帝,是少年鄧超憑藉驚人天賦和感知力初露崢嶸。那麼20年後的戴敏佳,就是沉浮多年的演員鄧超洗盡鉛華後的重新出發。

無論是演員工作還是導演身份,《中國桌球》都是鄧超的一次進階。在演法上,他拋卻了過去極具張力的表演體系,轉而收著勁兒,以更微妙細膩的方式演繹角色;在導演上,《中國桌球》不僅成功挑戰了高難度係數的體育電影,更展現了鄧超不俗的執導能力。

電影中的戴敏佳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角色。說話高調、做事鬼點子多、內心很堅毅,採用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成為鄧超首要思考的問題。他曾經慌過,在上海看牙的時候,他發現牙醫非常熟悉當年的那些傳奇,這讓鄧超的內心展開過困鬥——開始我是放棄,我說我是不是做不到?我應該是真做不到,因為人物太傳奇了!

您瞧,就算是久經考驗的超哥也會自我懷疑,咱們平時的畏難情緒再正常不過。結果有目共睹,鄧超對人物達到了從言行舉止到內心世界的洞徹。他可以在競選時豪言兩年奪回斯韋思林杯,也可以為了設備對領導像小媳婦兒那樣撒嬌「你選的我,不能管生不管養」。一邊雞賊一邊可愛,一邊嘻嘻哈哈一邊天威難測,是幾十年國兵老球迷看了也直呼妙極的程度。

為了塑造角色,鄧超改掉慣用手每天練球保證自己進入狀態。電影中,他和黃昭在小學生圍觀下的交手還挺精彩。娃娃們哪裡知道水泥台上潦草寫意的幾拍,鄧超玩命練了幾個月呢。據他本人回憶,殺青那天體能和技戰術思維達到巔峰,是他個人桌球水平最高的時刻。

同時,《中國桌球》在鏡頭語言上的圓熟以及表現手法上的豐富,都可以讓人明顯感知到鄧超的用心和進步。電影營造了濃厚的90年代氛圍,對典型環境和人物的抓取極為精準。敘事鏈條圍繞主角戴敏佳的低谷和成功,同時描繪了個性鮮明的人物群像。

如果將國乒低谷時期的90年代初,當成是一桌宴席,鄧超無疑是背後精心烹調每道菜的掌勺人。「電影有戲劇化的方法,有電影化的手法,怎麼樣把關鍵的幾場球鋪陳出來,都很不容易。」電影中鄧超用慢鏡頭創造性地解決了關鍵球的問題,對決場面呈現、運動軌跡和人物微表情的捕捉,能夠快速帶動觀眾情緒。即便是沒那麼了解國球的觀眾,也能為那個小小的球憋一口氣、懸一顆心、喊一聲颯。

正視批評,就是良藥

「當有一天你把這個想明白了,你把門打開然後發現,批評都是最好的良藥。」面對過去執導作品的批評,鄧超的態度向來很達觀。雖然那些痛一直都在,他也有無數次和俞白眉兩兩相望面如死灰的低谷。但以今日的成品看,找到「藥方」的鄧超終於渡劫成功了。

鄧超跟喜劇是有點緣分的,如今豪邁的舞姿與放飛自我的表情管理,大多可以從他2001年主演的話劇《翠花,上酸菜》里找到影子。「We are伐木累」的前身是「女主」九兒的口頭禪「IS MY 風格」。以至於在他的電影處女作《分手大師》中,還能有「九兒」客串。

當然,他也為自己的誤解買過單。鄧超偷偷跑到電影院觀察過觀眾的反映,如果觀眾笑了他就感到很滿足。但批評的聲音,依然會在第一時間摧毀鄧超作為導演的信心。

如同《中國桌球》講的是「如何面對失敗」的傳奇,鄧超的導演生涯也是一部「擺脫光環從心出發」的故事。「我自己失敗的時候是很疼的,但你怎麼解決這種疼?就得站起來邁出去。那我就得繼續拍,去抓攝影、燈光、剪輯、服化道,分門別類,一步一步去做。」

應該說,從《分手大師》到《惡棍天使》,從《銀河補習班》到《中國桌球》,是一個導演的進階史。在演員界載譽頗豐的鄧超,顯然是在「自找麻煩」。然而在經歷群嘲後還能保持對導演工作的熱愛,的確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在演員這條路上,鄧超也在不斷打破和重塑自身。其實,《李米的猜想》里鄧超的表演已經值一個影帝,但曹保平依舊提出了極致的期許——「鄧超身上還有5%紅毯上的感覺」。

7年後的《烈日灼心》,鄧超終於抹掉了那5%,成為一個更純粹的演員。鄧超用熬夜熬出了辛小豐日暮途窮的眼神,也給自己熬出了金雞獎最佳男主。鄧超是深度的體驗派,會在心裡給每個角色安排一個房間。採訪中他坦言:「這些房間門會經常開,我好像最近還夢到辛小豐。」

天賦早現也罷,大器晚成也罷,鄧超每過幾年就會給觀眾留下一個印象深刻的角色。在「劇拋臉」這個詞沒被造出來以前,鄧超就是「劇拋本拋」,你休想從下一個角色里找到他上一個角色的分毫痕跡。

他是《少年天子》里身不由己的順治,是《集結號》里年輕氣盛的趙二斗,是《烈日灼心》里善惡熬煎的辛小豐,是《影》里截然相反的子虞和境州,是《中國桌球》里特立獨行的戴敏佳。他是遊走在「演」、「導」之間的冒險家。

鄧超渡劫,孫儷護法

不跟自己較勁、待在舒適圈裡,對不少功成名就的演員來說,的確是一種不鬧心的選擇。尤其是鄧超孫儷夫婦,如果願意在家看獎盃,能樂一天還沒回憶完。

娛樂圈有個經典調侃:「鄧超智障多年,孫儷不離不棄。」春晚鄧超《好運全都來》表演剛結束,孫儷就發微博吐槽:「今年導演有經驗了,就不能給鄧超近鏡。」看似互懟,實則暗糖滿滿。這個世上每多一個渡劫的鄧超,大概就會誕生一個為他護法的孫儷。

《中國桌球》的另一重驚喜,正是孫儷給的。她以一己之力,在偏男性群像的戲中殺出血路,提升了整部電影的精神氣韻。在那麼多傳奇人物的「圍攻」下,她飾演的王盈依然讓硬糖君在觀影中時不時的「哇」出一聲。

與劇集循序漸進的技法不同,電影中的孫儷是通過對幾場關鍵戲的極致把握去征服觀眾。

孫儷第一次發力,是王盈找丈夫徒弟白民和的戲。不在於拉徒弟一把的熱心,而在於白民和下車後她望著前方堅定的眼神,這個角色的力量感一下就出來了。因為訓練矛盾而斷開的師徒情分,被王盈不動聲色續上了。

最具爆發力的戲,則是王盈面對來家裡興師問罪的領導,孫儷通過上海方言的伶俐語氣,將王盈守護丈夫的決心展現得淋漓盡致。待遇不好可以忍,輿論不理解也算了,但誰要詆毀丈夫為了國乒鞠躬盡瘁的那顆心,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孫儷把面碗一放,然後噼里啪啦輸出,看得人不要太提氣。

孫儷對王盈接地氣的演繹,會讓人忘掉嬛嬛的深情和羋月的霸氣,但那種瑣碎卻不瑣屑的生活氣又和房似錦有區別。戴敏佳拿出獎金時,王盈會驚呼:「要死嘞,怎麼這麼多。」還會和丈夫玩諧音梗鼓舞士氣,「我名字有贏,你打老外娶我就對了。」

靜水流深,含情脈脈。現實中鄧超孫儷夫婦的相處模式,與《中國桌球》中戴敏佳王盈夫婦有異曲同工之處。電影中,王盈默默支持戴敏佳的事業,明明期待丈夫帶隊獲勝,卻不敢直言,只能在場外暗自祈禱。現實中,孫儷也扮演了賢內助的角色,放手支持鄧超所有的冒險。鄧超說孫儷為了保護自己:「有多少次她可以探討,但她為了你不探討。」

讓人更艷羨的是,孫儷好像什麼都得到了、什麼都經營得極好。《玉觀音》驚為天人,《甄嬛傳》成為代表作,婚後更憑《那年花開月正圓》奪得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辣媽正傳》《羋月傳》斬獲兩座白玉蘭。在照顧等等和小花的同時,還能「管束」天馬行空的丈夫。

如果有男女雙強娛樂圈現實爽文的話,硬糖君會將唯一一票投給鄧超孫儷夫婦。12年的婚姻生活,原來是《幸福像花兒一樣》的最佳續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9937189352ff1d55aa932dcb175e970.html